井田制瓦解在哪个朝代

如题所述

井田制逐渐瓦解的物质因素,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而题目提到的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当时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标志。

  井田制是中国春秋以前土地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井田就是方块田。“井田”一词 ,最早见于《谷梁传·宣公十五年》:“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

  夏朝曾实行过井田制。商朝、周朝的井田制因夏而来。到西周时已经发展很充分。到春秋时期,由于铁制农具的和牛耕的普及,井田制逐渐瓦解。

  西周中期,为了额外榨取庶民的剩余劳动,强迫庶民开垦井田以外的空地。这样开垦出来的田地是瞒着公室,不纳税的私有物,叫私田。周恭王时的格伯簋铭文记载格伯用四匹马换倗生三十亩田,就是明证,因为公田是不允许用来交换的。到西周末期,私田的存在已相当显著,也纷纷出现争夺田邑、交换土地的记载。

  贵族们土地私有的欲望不断增长,到周幽王时,连公田都企图据为己有。周王再象原先那样从贵族手里收公田,就引起贵族们强烈的不满。《诗经·大雅·瞻卯》记录了当时贵族们牢骚:“人有土田,汝反有之;人有民人,汝复夺之。”

  到春秋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更是使私田急剧增加。诸侯、大夫们富起来。周王便不能按井田制控制田地。开辟和耕种大量私田,用掉大批劳动力。而用井田奴隶制的办法已不能调动生产者的劳动积极性。《公羊传》何休注说:当时“民不肯尽力于公田。”

  劳动力的缺失,使一些国家的公田,“唯莠骄之”。“唯美桀桀”(《诗经·齐风·甫田》),变成了荒原。井田制再也维持不下去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14
你要问什么?以下是有关井田制重点,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有帮助望采纳一下
1.
井田制的实质
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实即周王的土地私有制。
西周时期,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领主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公田即“籍田”,是集体耕作的耕地,私田是平均分配给各户的份地。而其实质是一种土地私有制度(夏商西周,一切土地属于国家)。
2.
井田制瓦解的原因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春秋晚期,井田制逐渐瓦解了。促成这一变革的物质因素,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早在西周中期,就有个别贵族为了额外榨取庶民的剩余劳动,强迫庶民开垦井田以外的空地。这样开垦出来的田地,不可能是方方正正的,也不可能有一定的亩积,是瞒着公室,不纳税的私有物,叫私田。而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为人们开辟广阔的山林,兴修大型水利工程,带来了方便。耕地面积和农业产量大幅度增长了。农业的发展,使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生产和以个体经营为特色的小农阶层,有了成为社会基础的可能。井田制的“千耦其耕”、“十千维耦”的集体劳动形式过时了,而分散的、一个体的、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封建经济形式兴起了。
3.
井田制瓦解的标志
以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国为增加收入,进行税制改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公元前361年,商鞅在秦国实施改革,主要内容有:“废井田”、“开阡陌”、“民得买卖”、承认土地私有。春秋晚期到战国初期,彻底瓦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