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如何理解

前面说以孝治天下,后面说自己孤苦,这与孝有关系吗

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

出自三国两晋时期文学家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陈情表》。

原文节选如下: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译文如下:

我俯伏思量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而有非分的企求呢?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李密原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官职不详)。三国魏元帝(曹奂)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灭蜀,李密沦为亡国之臣。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魏元帝,史称“晋武帝”。泰始三年(267年),朝廷采取怀柔政策,极力笼络蜀汉旧臣,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

李密时年44岁,以晋朝“以孝治天下”为口实,以祖母供养无主为由,上《陈情表》以明志,要求暂缓赴任,上表恳辞。晋武帝为什么要这样重用李密呢?

第一,当时东吴尚据江左,为了减少灭吴的阻力,收笼东吴民心,晋武帝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厚之胸怀。第二,李密当时以孝闻名于世,据《晋书》本传记载,李密奉事祖母刘氏“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正因为如此,李密屡被征召。李密则向晋武帝上此表“辞不就职”。 

作者简介

李密(224年-287年),字令伯,一名虔,西晋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晋初散文家。曾仕蜀汉,蜀亡后,晋武帝征他为太子洗(xiǎn)马时,他写了这篇表。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后李密以对祖母孝敬甚笃而名扬乡里。

师事当时著名学者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传》。初仕蜀汉为尚书郎。蜀汉亡,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而力辞。祖母去世后,方出任太子洗马,迁汉中太守。后免官,卒于家中。著有《述理论》十篇,不传。《华阳国志》、《晋书》均有李密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情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5
这可是跟孝有着直接关系的。该句出自李密《陈情表》,全文表达的就是因为要对祖母尽孝,而推辞了晋朝任命的官职。并且向皇帝陈述自己对祖母的深情,恳请皇帝可以允许自己在家照顾祖母以尽孝道。文章写的情深意重。
这句的意思是: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况且我孤单凄苦的程度更为严重呢。
是恳请皇帝与许自己在家照顾祖母而不去朝廷任职。追问

你说的我都懂,问题: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况且我孤单凄苦的程度更为严重呢。这句话前面说年老旧臣受到怜悯,按正确的逻辑不应该是“况且祖母年纪更大……”之类的,而他说我更孤独。前面说年老,后面说更孤独,有点费解。

追答

就是说皇帝您很仁慈,连那些老臣您都给他们恩惠养育他们。更何况我比他们不是更加孤单凄苦。您也给我以恩惠吧让我可以奉养我的祖母。
之所以不说祖母怎样,得从全文来看,前面作者已经叙述了祖母的状况,这里就没有必要再重复了,而直接恳请皇帝让自己得以尽孝。所以这一段以朝廷提倡孝道开头“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以恳请皇帝允许自己尽孝,来展开。他在这里说自己孤单凄苦的目的是进一步向皇帝诉苦,以博得皇帝的开恩。他写这篇文的目的是为了不去做官,在家照顾祖母,所以当然要说自己的苦。孤单凄苦恰恰是突出没有人可以帮助自己照顾祖母。由此来强调他们祖孙二人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样在这段结尾:“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就有的放矢了。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