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私营化利大于弊攻辨小结

如题所述

谢谢主席,对方辩友,大家晚上好:
所谓大学私营化就是指更多的依靠民间机构而更少的依赖政府来完成大学所承担的职责。讨论大学私营化利大还是弊大,其标准应在于是否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学校本身和社会的发展。我方认为大学私立化弊大于利,原因有以下四点:
第一、 就人才培养方面:首先私营大学全部依靠学生的学费和私人的捐助来维持大学经营而非公共资金,在收费上要大大高于公立学校。如意大利公立大学因为有国家的拨款,所以基本属于免费教育,只需交纳500——1000欧元的注册费。而私立大学,以米兰新美术学院为例,3年制本科服装设计每年学费7300欧元,在加1500元的注册费,服装设计或营销类硕士学费之高更是令人咋舌,马兰欧尼为一万五千八百欧元,外加1800欧元的注册费,而意大利私立大学的收费只是众多私立大学的一个缩影。像这样,一个学位课程学费动辄可能数十万元的水平,届时只有有能力的承担者才能上大学,许多符合高等教育门槛的贫门学子将因贫穷而被拒之门外,令精英主义复苏,长此以往,高等教育的普及率将会逐渐下降,不利于公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奖学金)其次如果私立大学教学质量低下,那么家长和考生就将用不报考的实际行动拒绝它,最终使它死亡。这是用传统经营企业的观点来看待大学,这显然是不恰当的。如果你买了一家鞋厂的鞋,穿了三天坏了,你大不了损失一双鞋的钱,以后不买那家厂的鞋就行了。但是上大学不一样,目前高校招生还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家长和考生即使对本省学校也知之甚少,对外省的学校更是一无所知。面对学校的宣传和承诺,有多少能看出其真假?即使现在的重点大学尚可以不兑现承诺,私立大学怎么保证呢?当你发现这所大学教学或生活条件糟糕透顶时,你的选择只有回高中复读或坚持到底混个学位。无论选择什么,你都损失了自己最宝贵的岁月,代价太高了!
第二、 就学校本身发展方面:原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说要创建一流的大学,必须通过学科建设,提高教学与科研的整体实力和创新能力,提高高校在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功能方面的水平。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在经济学上的意义就是投资主体的不同而投资主题的不同,导致其存在是目的不同,公立大学由国家财政拨款,承担国家高等教育的使命,偏重基础学科的研究和教学,正符合创建一流大学的要求,有利于高等学校发展水平的提高。然而私营化的大学有私人或私立机构投资,是学校变成了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这意味着教育服务的商品化,要通过知识教育去盈利,那么只能是工具化的培训,不可能带来教学和科研的基础研究的深入。而基础研究具有长期、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并且许多基础研究又不具有盈利性,所以说高校私营化不可能推动基础研究,也就不利于一流大学的创建,不利于学校本身的发展。
(教育法第二十五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国有民营大学)
第三、 就社会发展方面:首先在现在急功近利的中国社会,大学的就业情况成为社会衡量大学质量的最重要标尺。大学改制后,为了提高就业率作为宣传的资本,学校将拼命开设就业形势好的“热门专业”,而文科和基础学科等“冷门专业”可能停止招生。然而,一个国家仅仅培养经济管理、计算机、金融的大学生是不行的,给大学生教授实用技术、把大学生当技校生培养也是不行的。有的学科,虽然就业形势不好,但却是不可或缺的。现在学科间发展不平衡现象已经非常严重,私有化就有可能加剧这一现象。另一方面,“热门专业”只是暂时的,一旦所有学校不顾自身实力一哄而上,培养出的学生也难以有所作为。其次虽然大学不再是纯洁的象牙塔,不变的还是教书育人的责任,大学私营化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了学子的心态,对他们踏上社会也可能留下不可泯灭的烙印,推动社会更为世俗化和功利化,这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相背离的,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耶鲁大学是私营的。但他也有美学史、哲学、宗教研究等冷门专业)
综上所述,我们有理由相信,大学私营化弊大于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