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觉得,爱情一定要门当户对?

如题所述

有些人觉得爱情一定要门当户对,这个也没有毛病,因为只有身份对等的人在一起才会更好的相处,才会减少很多矛盾,如果双方条件相差太大的话,肯定会有代沟和隔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11
心理学中,有一个名词叫作“刻板印象”。

何谓“刻板效应”?

心理学家将其定义为对事物形成的一般看法和个人评价,认为某种事物应该具有其特定的属性,而忽略事物的个体差异。

好比说起农家女嫁给高富帅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觉得,要么是农家女太好看,高富帅看上了对方的长相,要么是觉得农家女有心计,看上了高富帅的财产,并且凭借自己的心计成功上位。

在这段感情里,很多人都不愿意承认还有情比金坚这一种可能,因为大家更相信具有戏谑性的故事内容。

这就是标准的“刻板印象”。

而在心理学中,对“刻板印象”的评价是——很容易因为忽略个体的差异性,导致陷入认知误区。

也是因为这个效应的影响,很多人坚持认为,门不当户不对的感情,无法幸福。

因为两个人在经济差异太大,彼此从小生活条件不同,消费观不同的时候,似乎便无法和谐地生活在一起。

但现实情况是,不是所有的婚姻,都要门当户对,因为有些因素,比门当户对更重要。

01.

精神层次的同步性

国学大师林语堂,与廖翠凤携手一生,感情十分恩爱,可是两个人是真正的“门不当户不对”的代表。

林语堂家境贫寒,因为家境问题,与自己相爱的陈锦端家人拒绝这门婚事。

可廖翠凤,是鼓浪屿首富廖家的二小姐,可以说是真正的大家闺秀。除此之外,林语堂好读书,廖翠凤的学历却没有很高,和林语堂比起来,无疑是一个文盲。

但就是这么一对差别很大的夫妻,却把婚姻经营得很好。

也许有人觉得,这是因为林语堂同廖翠凤十分相爱,这才有足够的能力,克服家境和学历上的差距。

其实,林语堂刚开始对廖翠凤没有多少感情,他刚和前任分手,正在难过之时就同廖翠凤结了婚。

那么,是什么让他们的婚姻幸福呢?

精神层次相当是重要原因。

林语堂好读书,廖翠凤便试着学习,从不限制自己的发展,有不懂的问题她会向林语堂请教,反而加深了两个人的感情。

廖翠凤家境好,林语堂尽量迁就廖翠凤,知道对方变卖嫁妆为了让两个人生活更好时,他更是珍惜廖翠凤的付出。

情侣之间最怕的,从来都不是家境差距过大,或者是学历不同,而是两个人的精神层次不在同一个层面。

这种不同,不是说一个人爱看书,另一个人不爱看书,一个人喜欢省吃俭用地生活,另一个人大手大脚。

而是在说,一个人爱看书,另一个人觉得看书太装,一个人省吃俭用,另一个人觉得这个人太抠。

只有彼此精神层次相当,才有可能过好余生,这与家境无关,只和个人的认知发展有关。

02.

彼此追求的满足度

《欢乐颂》中,谭宗明虽然喜欢安迪,却没有追求对方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两个人的经济水平不相当。

谭宗明有着令人羡慕的事业,可以说是年少有成,而安迪却需要靠自己的努力去拼搏,只能说是一个十分努力,略有成就的普通人。

这些原因,让谭宗明放弃了安迪,因为他不需要一个和自己门不当户不对的伴侣。

为什么谭宗明会有这样的要求?

他的事业心就是答案,他不会因为爱情放弃自己的事业,反而希望自己的婚姻能够成就自己的事业。

单从这个坚持来说,他注定会找一个家境相当的人结婚,可以说他的感情,本身就是一场经济联姻,无关爱情,无关合适。

从谭宗明的角度来说,这样的选择没有错,因为他的人生追求就是如此,所以没有办法跳出门当户对的设定。

也是因为如此,每个人追求的不同,便不能只用“门当户对”这一个条件来给爱情设限。

好比有些人,想要的就是一个能陪自己享受生活的人,他们不在乎自己的家族企业,也不在乎未来的发展,只在乎能不能享受当下。

既然如此,他们会寻找的伴侣,也是一个能同自己一起享受,能让自己觉得相处舒服的人,门当户对便没有那么重要。

还有一些人,想找的伴侣就是一个能让自己很爱,也很爱自己的人。

当他们遇到了,便觉得对方是自己的一切,是不是门当户对对他们而言也没有那么重要,因为相爱最重要。

所以,每个人的个人追求不同,注定对感情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只要一段感情,能满足两个人的人生追求,不至于对自己的生活影响太大,门不当户不对也没有多么重要。

怕的,是一个人明明在乎对方的家境,却一直以为自己不在乎,最终说一句“还是门当户对的好”。

03.

高晓松在《奇葩说》中说过这样一个观点:

“哪怕都是大学老师家庭,还有不同级别之分,门当户对也不代表婚姻中各种问题发生的改变会减少。由此可见,门当户对的比较,永远没有尽头,找一个与你绝对门当户对的人,既没有可能也没有意义。”

很多人都在强调门当户对,似乎只有家境相当的两个人,生活才能幸福。

但不是每个刚好能和你相爱的人,就能和你门当户对,更重要的一点是,哪里有绝对的门当户对。

所以,做人总该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再去找一个人来爱。

真的在乎一个人的家境,便大大方方承认,最后寻找那个和自己家境差不多的人;真的不在乎一个人的家境,就不要用门当户对给自己设限,不是所有的感情都需要这个条件。

余生,总该与一个自己想一辈子的人在一起,而不单单是和一个人的家境、工作、学历谈恋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