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的千古名篇《夜上受降城闻笛》,为什么被评为中唐七绝之冠?

如题所述

这首《七绝》是中唐诗人李益所作,曾被誉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传说这首诗写出来后被管弦乐广为传唱。这是一首关于边防战士思乡的诗。前三句写的是诗人进城后的所见所闻,他写的诗够多了。并为最后一句话做了出发和铺垫。看,“沙如雪”和“月如霜”这两个生动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边塞的荒凉和寒冷。这是典型的引发乡愁的环境。第三句描写笛子,故意省略了曲调的内容和声音,直到第四句断句,让读者在“一夜寻人思乡”的画面中,猜测和回味笛子透露出的浓浓的乡愁和满满的忧伤。

来,余音绕梁,意犹未尽。这首诗语言优美,节奏轻柔,情在景中,情在景中,情在人眼中,情在感人。诗韵深刻,令人回味无穷。刘禹锡《和令孤相公言怀寄河中杨少尹》提到李益,有一句“月空芦管秋”,指的就是这首诗。可见这首诗在当时已经广为传诵。《唐诗纪事》说这首诗是当时画的。仔细欣赏全诗的意境,的确是作曲、绘画的佳品。因此被编成串,在世界各地传唱,成为中唐杰出的绝句之一。

这首诗的前两句描述了边疆月夜的独特景色。远远望去,蜿蜒数十里的山丘上有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望无际的沙漠,在月光下看起来像一片白雪皑皑的荒原。近看,高城外月色皎洁,如深秋霜。沙漠不是雪原。诗人说是“似雪”,月色不是秋霜。诗人说是“如霜”。诗人这样写,是为了用这种凄冷的景色来渲染自己心境的悲凉。正是白雪皑皑的大漠和霜月,让降服城的夜晚显得格外空旷和萧瑟。

也让诗人在边塞感到特别孤独,生出思乡之情。诗的前两句,写的是进城时的月色风景。回望乐城以东数十里的山头,矗立着一排烽火台。山下是一片沙地,月光下的沙地像雪一样白,冷冷的。细看,却是高城之外,天上地下都是皎洁清冷的月光,冷得像秋霜。这种霜月雪漠的环境,就是典型的引发乡愁的环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30
这首诗歌是属于7绝句,而且字里行间都表达了对于俘虏的鄙视,还有要表达自己忠君报国的决心。
第2个回答  2022-07-30
因为这首诗歌能够写得出来当时唐朝的现状和历史背景,而且能够更好的去激励将士们。
第3个回答  2022-07-30
是因为通过这首诗歌表现出来他的报国之情,就算自己临危受命,也得为了国家付出自己的生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