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临终前不准子孙学帝王之术,那他的后代过得怎么样?

如题所述

1375年,65岁的刘伯温再次回到家乡青田之后,病却更严重了。可是有一天,他突然容光焕发,喊来两个儿子,特意嘱咐了两件事情。刘伯温自知功高盖主,必定祸事临头。他的病情每况愈下,并不是没有根源。

刘伯温本来已经解甲归田,过着采菊东篱下的田园生活。可是他一心忧国忧民,切不断朝堂之事。在青田县附近有个叫谈洋的地方,土匪为患,当地百姓苦不堪言。刘伯温觉得当地百姓太可怜了。于是他直接上奏朝廷希望在谈洋一带设立巡检司,专门负责管理。朱元璋觉得建议不错,就准了。

哪知道设立巡检司时,其中一个士兵和土匪勾结,引发了兵变。当地政府剿匪功力实在不行,但是又怕上面怪罪,直接隐瞒了。这事又被刘伯温知道了,这不行啊,朝廷得派人再来管管啊。于是,刘伯温又写了奏折让大儿子送去给朱元璋。

没想到刘伯温的好意,却被以前的死对头胡惟庸大做文章。胡惟庸故意告诉朱元璋,刘伯温个人想要占据谈洋这块有“王气”的风水宝地,却引发百姓不满。于是让朝廷出面镇压。不曾想这一举动却引起士兵们造反。朱元璋一听,心想:好你个刘伯温,不好好养老,竟然还要参合朝廷的事情。虽然胡惟庸的话不能全信,但是朱元璋还是乘机来惩罚刘伯温,故意取消了刘伯温的俸禄。

刘伯温自知皇帝又在敲打自己,他自己就主动离开家乡上门请罪去了。他这一去,却也让自己陷入了更大的漩涡之中。

回到京城的刘伯温,不仅被朱元璋暗着软禁,还时不时地被无故攻击。朱元璋已经不是当年一起打江山的那个人。现在的他只想巩固自己的皇权,不容许任何威胁。 他要他的子孙后代没有任何障碍,可以永享皇权。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灭,谋臣亡。那些开国功臣的命运可想而知。

刘伯温在京城越来越不开心,终于病倒了。即使病了,刘伯温还是不得安生。他的政敌胡惟庸特意带了御医来看望刘伯温。吃了药的刘伯温,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朱元璋看刘伯温已经没有什么威胁了,赐了刘伯温《御赐归老青田诏书》。

伴君如伴虎啊,开国功臣刘伯温,一心辅助朱元璋打下江山,却获得病重回乡的命运。病榻前,他嘱咐儿子们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他让长子刘琏拿来所有有关天文、历法、学术、军事等方面的著作和手稿,交代儿子在他死后,全部交给皇上。而且特意交代后世子孙不要去学习这些。刘伯温深知,帝王之心,深不可测。后世懂得越多,帝王猜忌越大。可是,即使子孙没有学习,他的儿子们也还是不得善终。

第二件事:他劝诫儿子们韬光养晦,不要去惹胡惟庸。5年以后,恶人自有恶报。“惟庸败后,上必思我,有所问,以是密奏之”。这里密奏的是刘伯温宽刑简法的仁政观:

“为政的要领在于宽柔与刚猛循环相济。当今朝廷要做的是修习仁德减轻刑罚,祈求苍天延长明朝的命数。各个地形险要之地,应与京师在声势上相互联络。”

不久,刘伯温这样一位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的旷世奇才病逝了。不得不说,刘伯温如果不问世事,他或许能在田园之间多乐活几年。

1377年,大儿子刘琏因为和胡惟庸党发生冲突,被逼跳井而死。

1380年,胡惟庸果真应刘伯温预测,因谋反大罪外,附加“毒害刘伯温”罪,被朱元璋下令赐死。

1390年,朱元璋赐给刘氏家族金书铁券,特批刘氏成员可凭此券免一次死罪。

1402年,二儿子刘璟因为怒斥朱棣:“殿下百世后,终逃不得一个‘篡’字”,被打入天牢。在天牢,他自杀了。

刘伯温的两个儿子都没有逃脱死亡的命运,其实刘伯温在生前就已经预测两个儿子的命运,“臣子琏有相才,无相器。臣子璟过刚不中,终不得其死。”

刘伯温的孙子刘廌无心官场,归隐山林了。后来传言刘伯温的五世嫡孙在江湖,因为一些事情抓进监狱,后来却被皇帝无罪释放。他因祸得福,还被任命为处州指挥使,正三品武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01
过得不是特别好。他两个儿子都死的很早,甚至也没有当大官,但是后代因此得福,免去了刑罚。
第2个回答  2021-06-01
虽然刘伯温不准他的后代学习帝王之术,但是他的后代过得也非常的出色,因为他的后代都投靠了其他的帝王。
第3个回答  2021-06-01
他的后代过得也不太好,有些人被杀了,还有些人被革职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