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炭-二叠系烃源岩

如题所述

1.石炭-二叠系烃源岩的分布

合肥坳陷的石炭-二叠系煤系已被证实是华北地区的重要烃源岩。以地震资料为主,结合电法和重力资料发现,石炭-二叠系残留分布区主要有两大块:一块位于坳陷西南部的肥西-韩摆渡断裂附近,呈条带状分布,属于商城-金寨石炭纪残留盆地的东延部分,面积约2000km2;另一块位于坳陷东北部的郯庐断裂以西地区,称为淮南型石炭-二叠系,面积约5000km2(图6-3)。其中烃源岩主要为煤层(厚约30~40m)、暗色泥岩及炭质泥(页)岩(厚约400~500m)。由于原始沉积环境和后期热演化的差别,烃源岩的成烃母质类型和成熟度不同,其生排烃能力也不同。

2.石炭-二叠系烃源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1)西南区块的石炭系梅山群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商城-金寨石炭纪残留盆地的石炭系梅山群未曾钻遇,仅于盆地南缘的商城-固始-金寨地区见到浅变质的露头。在盆地西南缘的河南省商城-固始地区出露层位较全,累计厚度大于5000m,其中暗色泥岩厚达500m,煤层厚20~40m(张惠良,1998)。梅山群有机质具有高有机碳、低氯仿沥青“A”、低总烃、低生烃潜量的“三低一高”的煤系烃源岩特点(表6-7)。

图6-3 合肥坳陷石炭-二叠系残余分布及暗色泥岩等厚图

表6-7 石炭-二叠系烃源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据原安徽石油勘探开发公司测定,梅山群有机质显微组分以镜质组分为主,含量为53.5%~89.5%,惰质组为10.5%~39.8%,壳质组分含量仅为0~6.7%;干酪根δ13C为-19.89‰~-24.27‰,呈Ⅲ型干酪根的特点。暗色泥岩甾烷生物标志物组成为C29>C27>C28,煤岩则为C29>C28>C27,αααR 构型甾烷C27/(C27+C28+C29)的比值为0.22~0.26,显示以陆相高等植物为主。γ蜡烷与C31藿烷的比值小于0.45,反映水体不太深,盐度亦不太高。

(2)东北区块的石炭-二叠系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在定远-大桥凹陷南缘的安参1井钻遇了含有大套暗色泥岩和灰质泥岩的石炭-二叠系。但该套石炭-二叠系已发生低变质作用而成为板岩甚至千枚岩。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其有机碳含量和生烃潜量均远远低于烃源岩评价标准下限(表6-7),其Tmax也高于490℃,处于过成熟生干气阶段(许世红等,2002),基本上没有生烃能力了。

然而,在定远-大桥凹陷的合深4井钻遇上二叠统石盒子组(未穿),从有机质丰度(表6-7)看,其中的暗色泥岩属于好烃源岩。据原安徽石油勘探开发公司分析,合深4井二叠系泥岩可溶有机质普遍以高“非烃+沥青质”含量为特征,一般在50%以上,最高可达78.63%。饱和烃含量在6.89%~11.52%之间,芳烃含量为10.89%~20.66%,且饱和烃/芳烃比值一般小于1,表现为Ⅲ型干酪根的特征。淮南煤田补Ⅷ-2、补Ⅷ-3孔二叠系煤岩氯仿沥青“A”族组分分析结果亦与之一致,显示Ⅲ型干酪根的特点(表6-8,表6-9)。

表6-8 合肥盆地及北缘二叠系烃源岩氯仿沥青“A”及其族组分特征统计

合深4井二叠系泥岩烷烃色谱多为单峰型,主峰碳多为C15、C16,反映以低碳数为主,这正是煤系有机质的特征,少数是双峰型,C21+C22/C28+C29比值多在1~3之间变化,Pr/Ph比的众数值在1~2之间,说明成烃母质多沉积于还原环境。暗色泥岩中的烷烃以正规甾烷为主。其甾烷、萜烷组成在C30左右位置上存在较大鼓状及复杂的不可分辨峰,表明甾、萜烷类含量较大。煤岩和暗色泥岩的萜类分布差别较大,煤岩无三环萜和γ蜡烷,且C32升藿烷含量较高,说明煤岩形成于淡水沼泽环境。此外,合深4井二叠系泥岩有机显微组分以镜质组和壳质组(树脂体、基质体、孢子体)为主,含少量腐泥组和惰质组。显然,有机质以高等植物为主要来源,干酪根以Ⅲ型为主,少量Ⅱ型。岩石热解类型指数显示低值,氢指数仅为53~90m g/g,干酪根碳同位素分布在-22.9‰~-23.7‰之间;干酪根H/C原子比为0.55~0.67,O/C原子比为0.07~0.09,在元素组成分类图中也基本上落在煤和Ⅲ型有机质范围内。因此,该区石炭-二叠系应主要寻找煤成气。

表6-9 合肥盆地合深4井淮南型二叠系烃源岩烷烃色谱数据统计

淮南煤田补Ⅷ-2、补Ⅷ-3孔二叠系煤、暗色泥岩和炭质泥岩的有机质丰度,与合深4井钻遇的石盒子组有类似特征。值得注意的是,那里的石炭系太原组灰岩的有机碳含量平均为0.5%,亦属好烃源岩的范畴。因此,坳陷北部石炭-二叠系的生烃能力值得重视。

3.石炭-二叠系烃源岩的有机质成熟度

在合肥坳陷南部的梅山群,煤和泥岩的Ro值在2.35%~4.37%之间,藿烷C3122S/(22S+22R)比值为0.56~0.60,已达到平衡和过成熟。这表明梅山群已有大量的油气生成,剩余生烃潜力不大。在合肥坳陷中部在安参1井所钻遇的石炭-二叠系已发生低变质作用而成为板岩甚至千枚岩,其Tmax高于490℃,处于过成熟生干气阶段,也基本上没有生烃能力了。但是,在合肥坳陷东北部的合深4井2306~2501m 井段的二叠系Ro为0.9%~1.0%,Tmax为450℃,表明仍处于成熟阶段,具备二次生气能力。总之,坳陷北部的淮南型石炭-二叠系,可作为在合肥坳陷寻找煤成气藏的重点对象;坳陷南部的梅山群,可作为寻找残留气藏的对象,但须着重研究其成烃过程与圈闭发育史的配套关系;而中部的浅变质石炭-二叠系似乎已经失去了勘探价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