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板怎样做防潮防腐处理?

如题所述

个人推荐的第一种处理方法那就是涂刷桐油,很多的地方都是这么做的:

如果看过大型的一些古建筑或者是见过木质的船(看过加勒比海盗的应该都有一些印象)的朋友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那就是感觉木板上都是有黄黄的油油的一层东西,那个是什么呢?那个就是桐油了;
桐油刷木板防水的做法很常见的,具体做法是我们买到桐油以后,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调制好;涂刷前要把木板表面所有的杂物灰尘等清理干净,然后涂刷第一遍桐油,待第一遍涂刷的桐油完全干了以后,再接着涂刷第二遍桐油,待第二遍干了以后接着第三遍;桐油的涂刷最少要三遍;
这样单块木板的防水就完成了,然后就可以拼接到需要的位置,此时就出现了模板之间的拼缝,拼缝处理是防水的关键,我们要使用嵌缝防水油膏来堵缝,面层用也可以使用油膏来封口;
当然,如果我们的木板墙如果作为屋面板来使用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在上面再铺贴自粘型防水卷材,最后在卷材的上面做水泥砂浆保护层,这样木板的防水就全部完成了,是不是也很简单啊!
如果我们的木板墙如果作为墙板来使用的时候,可以不再处理就这么使用了,防水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我们如果使用的位置容易磕碰的话,还需要继续处理的,做法是使用掺胶的水泥砂浆在木板表面上拉毛,然后按照正常的抹灰处理程序来做最后的抹灰,切记抹灰层不能太厚,否则就会脱落。


个人推荐的第二种处理方法那就是涂刷沥青油,也同样有很多的地方都是这么做的:

沥青油做木板的防水跟桐油的做法基本上都是一致的,而且还可以使用沥青油直接来处理木板拼接缝,效果也是很不错的;由于沥青油做法跟桐油类似,可以参照上面桐油的做法,这里就不再做重复了;
使用沥青油时大家还要注意一个问题,不要在封闭的空间内使用,也就是说如果木板墙是准备安装在室内的,那么就不要使用沥青油了,味道太重了,而且不容易散出去。


总结:针对木板墙上做防水,家居杂坛给出了两种个人推荐的方法:使用桐油和使用沥青油;大家可以自行选择。另外我们要注意知道一个关键点,那就是必须做的对木板的完全封闭,否则等于白做,大家切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7
可以采取以下办法做到防腐的,因为防腐跟防潮是有很大关系的。木材防腐处理方法——浸泡法
在常温常压下,将木材浸泡在盛防腐剂溶液的槽或池中,木材始终处于液面以下部位。浸泡时间视树种、木材规格、含水率和药剂类型而定,具体以达到规定的药剂保持量和透入度为准。为了改善处理效果,在浸泡液中可设置超声波、加热装置,以及添加表面活性剂,改进木材的渗透性。视浸泡时间的长短,浸泡法可分瞬间浸渍(时问数秒至数分钟)、短期浸泡(时间数分钟至数小时)和长期浸泡(时间数小时至1个月)。适用于单板和补救性防腐处理,以及临时性的木材。
02
木材防腐处理方法——扩散法
根据分子扩散原理,借助于木材中的水分作为药剂扩散的载体,药剂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扩散到木材的深层。凶此,扩散法防腐处理木材须具备如下条件:
1、小材含水率足够高,通常为35%~40%以上,生材最好;
2、水载型药剂(扩散型),溶解度高,且固化慢;
3、环境温度和湿度较高。按作业过程,扩散法可分浆膏扩做法、浸渍或喷淋扩散法、绑带扩散法、钻孔扩散法(或点滴扩散法)和双剂扩散法。扩散法处理设备投资少生产工艺简单。易在广大的农村应用和推广。与此法类似的还有树液置换法。
03
木材防腐处理方法——热冷槽
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使木材内的气体热胀冷缩,产生压力差,以便克服液体的渗透阻力,即将木材在热的液体中加热。令小材中的空气膨胀,部分水分也蒸发,木材内部压力高于大气压,空气和水蒸气向外部溢出,此时,迅速将木材置于较冷的液体中,木材骤冷,木材内的空气因收缩产生负压,冷的液体渗入木材内。按处理方法及冷槽的配置,可分双槽交替法、单槽热冷液交替法和单槽置冷法。由于处理效率较低(与加压法比),单位产品的能耗大。通用于小批量的木材防腐处理。
第2个回答  2020-10-1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木地板已是居室地面装饰的首选,它既具有豪华与实用的特点,还因材质、颜色的不同可以体现出主人不同的家居品位。但木地板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腐蚀、浸泡和虫蛀等问题,应如何避免这些问题呢?

首先是选材。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木地板一般都经过了高压烘干、定型、喷漆三个过程,这样木质本身带有的各种树虫与虫卵已经基本消灭,选择时只要注意选那些无虫眼、霉斑、疤痕以及含水率达到国标规格标准(约8%至13%)即可。另外,宜选择变形小的硬木树种木地板。

施工前,地板最好提前进场,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打开包装箱通风透气。在雨季施工时更应注意通风透气问题,一是可以释放木地板的油漆味道 ;二是通过通风,尽量减少阴雨天气给木地板带来的潮气,减少在使用中可能带来的变形、起鼓及缝宽等问题。

二是木地板铺好以后最好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再打蜡,也叫封蜡。这样可以尽量挥发掉在施工中残留的潮气,延长木地板的使用寿命。

最后是在铺设毛板(大芯板或十厘板)前用木龙骨找平地面,把毛板分割为1200×600的规格,每块毛板间距预留1cm的缝,使原地面的潮气容易散发掉,防止木地板起鼓现象发生。清理干净地面残留的土渣,可适当洒些防虫剂,以防止再生虫(螨虫等)的滋生。

消费者还应注意木地板不防火、不防水的弱点,在厨房、浴室及洗衣房等场所最好不要铺装木地板,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第3个回答  2020-10-17
木材受潮后主要会受到来自各种木腐真菌、昆虫如白蚁的威胁。因此,很多人误认为水是木材的天敌。事实并非如此,在多雨或潮湿的地方木建筑也可以有长期的性能表现,关键在于在设计和建造当中采用以木材为基础的建筑产品时懂得如何控制水分。

木材含水率小于19%时称之为干材,其性能稳定,不会轻易发生变形或化学反应。所有现代木结构建筑的用材都进行了烘干处理,可以避免绝大多数的体积变化,这些木材已预先干燥至含水率19%以下,它的防潮性能甚至可以达到砖混结构的10倍左右。而且,木材可调节室内的空气湿度使建筑更舒适。在高湿度期间,它吸收水分;在干燥期间,它向空气中释放水分。可见,水和木材也可以和谐共生。

现代木结构建筑的防潮4D原则

潮气进入建筑物主要通过雨水,有渗入、水蒸气扩散和漏气三个途径。因此,只要在设计和建造阶段合理地做好防潮,木材就能成为一种在各种气候下表现良好的建筑材料。

Deflection折流

防潮处理的关键在于如何防止水分在结构构件缝隙间储留。房屋设计和建造不当时,来自屋外的降雨或屋内的水蒸汽就会进入这些缝隙。折流目的在于让雨水偏离建筑物表面,最大限度减少雨水渗入围护结构和建筑物内部的可能性,主要手段包括屋面挑檐和集水装置的设计。这种设计和建造方法可以避免结构构件缝隙间的水分储留及霉斑、腐烂等相关问题的产生。

Drying干燥

为防止冷凝水使木结构受潮,避免为霉菌和木腐菌提供生存条件,可在建筑物外壳设立空气隔膜,通过蒸发扩散和气流运动防止潮气长时间凝结。

Drainage排水

排水通过对屋面及水平构件的斜面设计,主要包括排水层,呼吸纸,油毡等,让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出房屋,又可避免外界的雨水侵入内部结构。在建筑物外壳包裹一层单向呼吸纸能够有效降低由扩散造成的水蒸气运动,使木结构成为既能有效防潮、结构本身又能透气的建筑。
第4个回答  2020-10-17
防腐木

防腐木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将普通木材经过人工添加化学防腐剂之后,使其具有防腐蚀、防潮、防真菌、防虫蚁、防霉变以及防水等特性。一种是没有防腐剂的防腐木,称为深度碳化木,又称热处理木。碳化木是将木材的有效营养成分碳化,通过切断腐朽菌生存的营养链来达到防腐的目的;另一种是天然的防腐木,它本身纹理交错,结构粗,质量硬,强度高,干缩甚小,稳定性很好;

景观设计中的表现

WoodMaster 大师木 包括亭、廊、路、桥、园 桌、园椅、指示牌等配套设施,建筑小品是园林设计中不可缺少的组成要素,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轻巧美观的造型,在园林中起点缀环境、活跃景色、烘托气氛、加深意境的作用。

一、防腐的基本原理:

木材防腐是在干燥、脱脂、前期机械加工后,将木材装入密闭的压力容器中,先在真空状态抽去木材细胞核外的绝大部分空气,然后在一定压力、真空的反复状态下,将木材防腐剂(防腐剂必须具备广谱抗腐,抗流失,对木材性能无影响,对人畜无害,工艺性能好,成本经济等基本特点)渗透到木材的细胞组织内,经过一段时期的固化稳定,使防腐剂与木材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有效地反应结合,达到抗流失分解的目的,使木材结构组织能够抵御各种有害因素的侵蚀,即使在各种恶劣环境都也能够经久耐用,在正常使用情况下至少保证20年左右不变。

二、防腐木通常用途:

阳台地面、花园地台及道路、户外桌椅、栅栏、栏杆、花窗格子、葡萄架、梯步、公园亭台楼榭、桥梁、花坛花箱、树池、路边休闲桌椅、亲水平台、花架、户外垃圾箱、木门

三、区别“芬兰木”与“防腐木”的概念:

通常所说的芬兰木,实际上也是防腐木的一种,主要材质是欧洲赤松,他在俄罗斯、中国东北也有生长。芬兰是北欧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也是最早将防腐后的赤松输入中国的国家,因此人们习惯上称赤松防腐木为“芬兰木” 。不过,可用于防腐的木材有许多种。主要的还有俄罗斯樟子松、加拿大扭叶松、铁杉或中国云南松。目前市场上价位低,销量大的多半是用俄罗斯樟子松。而狭义上的防腐木,材质通常就是樟子松。

四、防腐木的几大特性

1、自然、环保、安全(木材成原本色,略显青绿色)
2、防腐、防霉、防蛀、防白蚁侵袭。
3、提高木材稳定性,对户外木制结构的保护更为主要。
4、易于涂料及着色,根据设计要求,能达到美轮美奂的效果。
5、能满足各种设计要求,易于各种的园艺景观精品的制作。
6、接触潮湿土壤或亲水效果尤为显著,满足户外各种气候环境中使用20-30年不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