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一刻原生家庭的伤害让你绝望?

如题所述

作为一个原生家庭不好的女孩,那种绝望从来都不是一刻,而是无时无刻,这样的时刻太多,今天遇到这个问题就简单的聊一聊我那些感到绝望的时刻。
1、我出生在东北的一个小山村,我的父亲已经去世了,我已经记不清他的容貌了,唯一记得的都是他对母亲的不好,还有对我的漠不关心。我的父亲是一个聪明人,是做生意的一把好手,但是他豪赌且懒惰。记得小学毕业的那个夏天,母亲在市里打工,我随父亲生活在外婆家里,班主任老师通知升初中的学生交150元的书本费,父亲当着我的面撕掉班主任老师递过来的缴费通知,恶狠狠的对我说“女孩子上那么多学干什么,我可没闲钱供你读书!”虽然我年纪小,但是这句话我至今都记得,而那个时候的我绝望的只剩下哭泣,父亲拿脚踢了我一下,就出去溜达了。最后我还是上了初中,是外婆卖了家里的一部分粮食给我交的书费。这是一种对未来绝望的感觉,在后来的生活中,我感受过了无数次。
2、我上初一的时候,外婆被舅舅接到了别的城市。上初二的时候,父亲因为懒惰加上常年的抽烟饮酒,得了脑血栓瘫痪在床,并且脾气变得更加不好,一家的重担全都压在了母亲的身上,母亲在生活的重压下脾气变得特别暴躁,我更加的懂事了,因为我知道我大概不能再继续上学了,当时每天都躲在被窝里偷偷的哭泣,小小年纪已经开始了失眠。初中毕业我没有读高中,为了早点就业赚钱,母亲把我送去了一所幼儿师范,学费是外婆、舅舅和小姨们给我凑的,当身边的同学们都生活多姿多彩的时候,我每天都在为生活费发愁,周末到处去找兼职做。这样生活的后遗症就是,直到现在,我都是每时每刻的担心我的经济状况,长期处在一种矛盾的状态下。
3、我家宝贝现在快7岁了,我在不停的调整我的教育方式,因为从小在母亲的暴躁脾气中长大,再加上自己的文化修养不够,总是会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变得歇斯底里,发完脾气之后又不停的反思自己,把自己关进房间里默默的流泪,很多时候我都会绝望的想告别这个世界。好在我家先生理解我,经常给我做心理疏通,给我买心理学和育儿方面的书籍,只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还是会不停的想起这一路走来的辛酸,也会经常的做恶梦。
现在我不再经常感到绝望了,以前总想着出人头地,想过更好的生活。而现在心态调整了,开始知足常乐,只想慢慢的陪着我的孩子长大,与我家先生平安到老。最重要的是我要平和的面对我的孩子,不让我的孩子和我一样陷在原生家庭的漩涡里走不出来,影响她今后的生活和人生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7
每个人的原生家庭都对这个人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自己从小长大的家庭对bai于自己的性格养成和习惯都有着很大的作用。
如果是出生在非常幸福的家庭中,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就会从里到外散发出一种阳光乐观的气质。如果生在父母不和,日日吵架的家庭,孩子也不会幸福的长大,性格上就会有缺陷,做事情就会有些偏激。
就拿去年大火的一部电影“悲伤逆流成河”来说,我们都知道其中的男主齐铭从小生活在父母的呵护下,是学校所有女孩子心目中的‘白马王子’。而易遥也是从小生活在父母的关怀下,可是后来父母离异,她与母亲生活在一起,母亲天天对她,小则骂,大则打。慢慢的,她就变得敏感又小心翼翼,心中羡慕着齐铭所拥有的美好家庭,而自己内心又夹杂着自卑与难过。后来就爆发了校园欺凌,幸而,最后又心中怀抱着希望活着。
这就是原生家庭对于人的影响,一点点的渗入你的生活中,最后深入骨髓。
6种原生家庭会对孩子造成一辈子的伤害。
第一种:完美主义式家庭
这样的家庭会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与要求,一旦孩子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就会有很严厉的惩罚措施,这样的孩子,时间久了,就会变得焦虑,畏惧强权。以后进入社会,一旦工作上犯了一点错,就会认为全部是自己的错。进而失去再次尝试的勇气。家长应当用稍微缓和一点的方式去对待自己的孩子,鼓励孩子尝试,并从错误中学到新的知识。
第二种:过于严厉式家庭
很多家长认为严厉的教育孩子,孩子才会听自己的话。殊不知,这样的孩子一旦脱离父母的管教就会放纵的无法无天,也最容易有叛逆心理。他们表面上看起来“很乖“,但他们很难有担当力,也最容易遇到一点问题就退缩。家长应该用正确的方式去教育孩子,该温柔的时候温柔,该严厉的时候严厉。
第三种:过于溺爱式家庭
这样的家庭养出来的孩子,是父母无原则性惯出来的。他们不懂得“适可而止”,认为父母给予给他们的东西,都是他们应得的,就不会对父母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他们思考问题考虑的永远都只是他们自己,永远不会考虑别人。学不会”将心比心“。家长要让孩子体会到当家长的艰辛,以及生活的艰辛,让孩子学会在站在别人的角度去体谅别人。
第2个回答  2020-11-23
我是江西吉安人,20年前我结婚时,父母说要男方给5万彩礼才可以出嫁。当时的男朋友,自己身上有3万多,跟他表弟借了1万多,凑够5万给了彩礼,父母才同意结婚。结婚时收到的礼金,父母全部自己拿着。这倒无所谓,因为农村礼尚往来,他们收到的礼金以后也要拿出去的。但是呢,让我感到非常伤心的事在后面。因为我和我的哥哥都是在同一年结婚。农村有个说法,必须先嫁后娶。所以虽然我是妹妹,但是也早哥哥半个月结婚。我结婚时才给了5万彩礼,一分钱陪嫁都没有给我。后面我哥哥结婚,我作为出嫁了的妹妹,必须要送礼。当时很天真,看到他们什么东西都买好了,就差一个饮水机。我就给他们买了个饮水机,花了300多块钱。后面在哥哥去迎亲的当天,我妈跟我说,你是你哥哥的亲妹妹,是最亲的亲戚。你给的礼金是要登记在礼单上的,你必须给最多的礼金,这样别人才不会说三道四。我问我妈,要多少呀?她说,最少2000。当时我自己才刚刚结婚,20年前2000还是挺多的。结婚借了1万多的债都还没还去哪里找2000块钱?当时我哭着打电话找我老公,跟他说让他寄钱给我。以前转账是没有现在这么快捷的,当天转账,当天是到不了的。所以最后呢是我问我妈借了2000块钱,然后交给登记礼金的那位大伯记录上。后面我老公打来的钱到了之后,我就把那2000块钱还给我妈妈了。那一次真的是非常非常寒心!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1-27
再读《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依然感触很深,事业、感情、生活中的问题其实并不一定是自身的问题,还可能是“继承”原生家庭得的果,请不要小看“有毒父母”。

在很早之前,我就向大家推荐过这本书,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我通过阅读这本书,发现了自己身上的一些问题,因为已经成年,所以有些事情已经融入到了我的做事风格中,还有些已经融入到我的性格当中,二是我在想也许大家在阅读这本书之后,会挖掘自己内心深处的那抹遗憾或空白,让我们在生活中可以更加阳光,而减少不幸福的瞬间。

时光荏苒,一转眼我们已经成了大人,以前还觉得八零九零只是孩子,我们有的是时间,可是现在想想,只剩下嘴角的一抹笑意,那不是欢喜,而是对幼稚的过去“道别”。

望着窗外的车水马龙,看看别家的灯火,不禁让我再度走到书柜旁,拿起那本《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并不是夜色到来引起我的思乡之情,也不是我在生活中经历了什么委屈或麻烦,只是又一次与父亲产生了沟通的问题,让我意识到自己需要再读一遍这本书,给自己寻一个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果把人生看成一张图,那么我们在刚出生的时候应该是一张白纸,我们想要在上面画上这世上的五彩斑斓,不过我们还不会握笔,我们还不懂构图,然后慢慢的,在父母的帮助之下,我们终于看懂了世界,也在白纸上勾勒出那个我们想象的精彩。

只是人生走到了成年这一步,除去要面对这个年纪要享受的美好,还要克服那些多出来的烦恼和气急败坏,只是在读《原生家庭》这本书之前,我从来没想过,这些问题的出现竟然是来自有毒父母。

我在书中有看到这样一段话:

如果让我在挨打和挨骂之间做出选择,我一定会选择挨打,因为挨打之后,伤痕都是看得见的,至少人们还会同情你,可是责骂会把人逼疯,你却看不见伤痕,没有人会在意,和侮辱比起来,身体创伤的愈合可快多了。

深以为然。

我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过这样的情景:原本你的心情无比好,却因为父母的话让你陷入到一种对人生的难过甚至绝望当中,即便你忽略了父母此时此刻对你的评价,但是你依然会因为内心中的“孝顺”而深深自责。那一刻仿佛这世界上没什么可以吸引到你,就连身体的周围都好像包裹在黑暗当中。

在这之后站在旁人的角度看待自己,不禁会让人自问:至于这么严重吗?干嘛这么矫情。然而内心深处的声音给出的答案却是肯定的。

到底是我们错了,还是我们所在的环境出了错?

在绝大多数的人看来,父母是爱我们的,事实也的确如此,只是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发现,父母的一些举止行为或者他们的态度,让我们走向了一个错误的人生方向。

就同我前几天看到的一个短视频说的那样:中国的家长跟国外的家长想的不同,在中国家长看来,孩子是自己生的,那打骂或者管教都很正常,站在好的制高点父母对孩子做什么都不过分,而国外的家长则会把孩子当成是上天赠予的礼物。

这种思维的差别导致了什么呢?前者可以在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之后继续变本加厉,而后者则可能会跟孩子有个促膝长谈,消除彼此的误会的同时,把孩子拉回到正确的人生轨迹当中,于是中国的孩子普遍在自信心、创造力等方面存在偏差,而国外的孩子在这方面占了优势。

至此我又重点标注了《原生家庭》中的一句话:

如果不是我的原因,但造成了别人的不愉快,那很遗憾,但这并不是我的责任,需要其自己把情绪调整过来,而不是我去弥补

我并无意去比较国内外的教育模式的好与坏,更不会觉得国外的教育多么的高人一筹,做这么一个比较和举例,只是想让更多的人意识到自己承受的痛苦其实可以找寻对的方式去解决。

一次疫情的影响让很多人跟家人相处的时间长了,也在这久违的幸福中产生了一些让我们遗憾或者难过的瞬间,不过幸福仍然是幸福,只是对待遗憾或者难过,我们需要警醒,因为有些情况是迁就,有些问题来自于别人。
第4个回答  2020-11-27
我一直认为一个原生态的家庭环境和睦与否,对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与影响。可能是因为自己从小到大所生活的环境的因素,在哪里都有一种无形的自卑感。没法跟正常的小孩子一样,自信、阳光灿烂的去面对好多事情,前段时间我弟也跟我聊过这方面的问题。他大学快毕业了,面临着考研和实习工作的选择,长大了也慢慢发现了自己身上的缺点是什么,他告诉我:“姐,我发现我们家的人都很缺乏语言沟通能力,不善于跟外人交流,自卑内向占据了上风”。是呀,爸妈都是很普通的农村人,没有什么学历,已经尽所能把最好的都留给我们了,只是增长见识和怎么跟子女沟通交流,教育方式方法还欠缺点。《都挺好》里苏大强最后一集大年三十晚上拿自己攒了半年的工资,就是为了给苏明玉买一本中考的复习资料,满足孩子小时候没有得到的缺憾。那个场景,让我痛哭了好多遍,老爸得了健忘症,却偏偏还记得这件事,足以证明他很爱明玉,只是当时家庭条件不允许,老爸也没那个实力去给明玉她想要的。
“可怜天下父母心,没有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子女”,这句话在我很少的时候就有人经常告诉我,但是当时年少无知,不理解是何意。如今快年近三十,长大成人,才渐渐懂得了父母的不容易。的确实不管我们长多大,在他们眼里永远都还是个长不大的小孩而已,让人放心不下。看完《都挺好》,弹屏都说:“苏明玉很可怜,从小老妈就偏心明成和明哲,不待见明玉。”但我觉得正好相反,母亲知道她这三个儿女是什么样的脾气秉性,以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有没有出息。她那样的对待明玉,只是希望她以后最有出息,也是在给老大老二留些退路,她是在家里最明白所有处境的一个人,她也爱明玉,因为她是一名母亲
出去串门,在别人家里总是看到这样的刺绣“家和万事兴”“家以和为贵”“天道酬勤”的字样,的却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前人也说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个人道德修养和家庭和睦放在最前面,小家日子好了,国家才能真正的繁荣昌盛,经久不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