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的危害

请大家告诉我洪水有哪些危害!小妹先谢谢了!

1、环境破坏 经济损失

洪水泛滥,淹没了农田、房舍和洼地,灾区人民大规模的迁移;各种生物群落也因洪水淹没引起群落结构的改变和栖息地的变迁,从而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野鼠有的被淹死,有的向高地、村庄迁移,野鼠和家鼠的比例结构发生变化。

洪水淹没村庄的厕所、粪池,大量的植物和动物尸体的腐败,引起蚊蝇孳生和各种害虫的聚集。

2、水源污染

洪涝灾害使供水设施和污水排放条件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厕所、垃圾堆、禽畜棚舍被淹,可造成井水和自来水水源污染,大量漂浮物及动物尸体留在水面,受高温、日照的作用后,腐败逸散恶臭。

洪水还将地面的大量泥沙冲入水中,使水体感官性状差,混浊,有悬浮物等。一些城乡工业发达地区的工业废水、废渣、农药及其他化学品未能及时搬运和处理,受淹后可导致局部水环境受到化学污染,或者个别地区储存有毒化学品的仓库被淹,化学品外泄造成较大范围的化学污染。

3、食品污染

洪涝灾害期间,食品污染的途径和来源非常广泛,对食品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产生严重影响,常可导致较大范围的食物中毒事件和食源性疾病的暴发。

扩展资料

洪水往往分布在人口稠密、农业垦殖度高、江河湖泊集中、降雨充沛的地方,如北半球暖温带、亚热带。中国、孟加拉国是世界上洪水灾害发生最频繁的地区,美国、日本、印度和欧洲的洪水灾害也较严重。

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季风气候显著,是世界上水灾频发且影响范围较广泛的国家之一。全国约有35%的耕地、40%的人口和70%的工农业生产经常受到江河洪水的威胁,并且因洪水灾害所造成的财产损失居各种灾害之首。

根据史料统计,从公元前206年至1949年的2155年当中,全国各地发生较大的洪涝灾害1092次,平均约每两年发生1次。

从洪涝灾害的发生机制来看,洪水灾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区域性和可重复性。世界上多数国家的洪水灾害易发生在下半年,我国的洪水灾害主要发生在4—9月。如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几乎全部都发生在夏季。洪水灾害与降水时空分布及地形有关。

世界上洪水灾害较重的地区多在大河两岸及沿海地区。对于我国来说,洪涝一般是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平原地区多,高原和山地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洪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10
洪水是一种自然水文现象,只有威胁到人类安全和影响社会经济活动并造成损失时,才称为水灾害。我国的洪水灾害十分频繁,建国以来,我国发生过的较大洪水如下所述。1951年:辽河大水。辽宁、吉林两省受淹农田43.4万h平方米,受灾人口87.6万人,死亡3100多人。1954年:长江、淮河大水。长江中下游受淹农田317万hm2,受为人口1888万人,死亡3万余人。淮河全流域成灾农田408.2万hm2。1858年:黄河大水。黄河花园口站发生有实测资料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滩区和东平湖受淹。1963年:海河大水。海河南系发生特大洪水,受淹农田440万hm2,京广铁中中断。1975年:淮河在水。8月上旬淮河上游出现罕见的特大暴雨,河南省泌阳县林庄3天雨量达1605.3mm,位于暴雨中心地区的两座大型水库失事,河南省有820万人口,106万h平方米耕地遭受严重水灾,倒塌房屋560万间,死亡2.6万人。1981年:长江上游大水。四川省138个县市受灾。1982年:黄河大水。1991年:淮河、太湖大水。淮河受淹耕地401万hm2,受灾人口5423万人,倒塌房屋196万间。1994年:西江大水。1995年:长江、辽河、松花江大水。该年长江川、湘、鄂、赣四省农田受淹成为321.4万平方米,受为人口8526万人。东北辽、吉、黑三省农田受淹223.2万hm2,受灾人口1078.6万人。1996年:珠江、长江、海河大水。该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不同程度地遭受了洪涝灾害,一半以上省(区)严重受灾,全国有311个县以上城市进水,洪涝成灾面积1182.33万hm2,受灾人口2.67亿人,直接经济损失2208.36亿元。1998年:长江、嫩江、松花江、珠江、闽江等流域大水。

参考资料:http://www.xzslj.gov.cn/slwh/sljz/200609/24.html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0
  在各种自然灾害中,洪水最常见且危害又最大。洪水出现频率高,波及范围广,来势凶猛,破坏性极大。洪水不但淹没房屋和人口,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而且还卷走人们居住地的一切物品,包括粮食,并淹没农田,毁坏农作物,导致粮食大幅度减产,从而造成饥荒。洪水还会破坏工厂、厂房,通讯与交通设施,从而造成对国民经济部门的破坏。
  洪水的预防:
  1、根据当地电视、广播等媒体提供的洪水信息,结合自己所处的位置和条件,冷静地选择最佳路线撤离,避免出现“人未走水先到”的被动局面。
  2、认清路标,明确撤离的路线和目的地,避免因为惊慌而走错路。
  4、 备足速食食品或蒸煮够食用几天的食品,准备足够的饮用水和日用品。
  5、 扎制木排、竹排,搜集木盆、木材、大件泡沫塑料等适合漂浮的材料,加工成救生装置以备急需。
  6、 将不便携带的贵重物品作防水捆扎后埋入地下或放到高处,票款、首饰等小件贵重物品可缝在衣服内随身携带。
  7、 保存好尚能使用的通讯设备。
  洪水自救:
  1、洪水到来时,来不及转移的人员,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楼房、避洪台等地转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等高的地方暂避。
  2、如洪水继续上涨,暂避的地方已难自保,则要充分利用准备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
  3、如果已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注意:千万不要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
  4、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
  5、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直接触电或因地面“跨步电压”触电。
  6、洪水过后,要做好各项卫生防疫工作,预防疫病的流行。
第3个回答  2012-04-09
洪水是一种自然水文现象,只有威胁到人类安全和影响社会经济活动并造成损失时,才称为水灾害。我国的洪水灾害十分频繁,建国以来,我国发生过的较大洪水如下所述。1951年:辽河大水。辽宁、吉林两省受淹农田43.4万h平方米,受灾人口87.6万人,死亡3100多人。1954年:长江、淮河大水。长江中下游受淹农田317万hm2,受为人口1888万人,死亡3万余人。淮河全流域成灾农田408.2万hm2。1858年:黄河大水。黄河花园口站发生有实测资料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滩区和东平湖受淹。1963年:海河大水。海河南系发生特大洪水,受淹农田440万hm2,京广铁中中断。1975年:淮河在水。8月上旬淮河上游出现罕见的特大暴雨,河南省泌阳县林庄3天雨量达1605.3mm,位于暴雨中心地区的两座大型水库失事,河南省有820万人口,106万h平方米耕地遭受严重水灾,倒塌房屋560万间,死亡2.6万人。1981年:长江上游大水。四川省138个县市受灾。1982年:黄河大水。1991年:淮河、太湖大水。淮河受淹耕地401万hm2,受灾人口5423万人,倒塌房屋196万间。1994年:西江大水。1995年:长江、辽河、松花江大水。该年长江川、湘、鄂、赣四省农田受淹成为321.4万平方米,受为人口8526万人。东北辽、吉、黑三省农田受淹223.2万hm2,受灾人口1078.6万人。1996年:珠江、长江、海河大水。该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不同程度地遭受了洪涝灾害,一半以上省(区)严重受灾,全国有311个县以上城市进水,洪涝成灾面积1182.33万hm2,受灾人口2.67亿人,直接经济损失2208.36亿元。1998年:长江、嫩江、松花江、珠江、闽江等流域大水。
第4个回答  2022-12-26

1、导致人员伤亡

洪水灾害直接淹没引起死亡或因水灾冲击建筑物的倒坍致死、致伤,同时因灾饥荒或疾病引起灾民锇死或病死。这是洪水灾害对人群的最直接的危害。

2、引起疾病的暴发和流行

由于洪水淹没或行洪、畜洪需要相起人专利号的大量移动。一方面是传染源的转移带到非疫区,另一方面是易感人群进入疫区,这种人群的移迁潜存着疾病的流行因素。如流感、麻疹和疟疾都可异这种移动引起流行。上些多发病如红眼睛、皮肤病等也可因人群密集和接触,增加传播机会。

3、个体免疫力降低、精神心理压抑,增加致病因素

受灾时食物匮乏,营养不良、免疫力降低,使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易于传染病的发生。由于受灾的心情焦虑,情绪不安,精神紧张和心理压抑,影响机体的调节功能,易导致疾病的发生。一些非传染病的慢性病增加发作机能,易导致疾病的发生。

/iknow-pic.cdn.bcebos.com/9358d109b3de9c8239797d516281800a18d843d4"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9358d109b3de9c8239797d516281800a18d843d4?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9358d109b3de9c8239797d516281800a18d843d4"/>

扩展资料

洪水来临前的应对措施

1、我国大部分地区夏秋季节多雨,应随时关注天气预报和灾害预警信息。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夏秋季降雨集中,洪涝灾害多发,受灾范围广,突发性强。夏秋季节应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和洪涝灾害信息,结合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做好防灾准备,提前熟悉最佳撤离路线。

2、根据当地政府防汛预案,做好应对洪涝灾害准备。为了应对洪涝灾害,各地政府都会提前制定应急预案,个人应通过政府网站或大众传播媒介提前熟悉本地区防汛方案和措施,包括隐患灾害点、紧急转移路线图、抗洪救灾机构联络方式等。

3、洪涝灾害易发地区居民家庭应自备简易救生器材,以备洪水来临来不及撤离时自救和互救使用。为了在发生洪涝灾害来不及撤离时自救互救使用,洪涝灾害易发地区居民应提前储备家用洪涝救生器材,如木盆等能漂浮在水面上的物品,必要时应提前购置救生衣、应急手电、帐篷等。

4、洪涝灾害撤离时应注意关掉煤气阀、电源总开关等。家庭煤气阀、电源开关等在洪涝灾害中易受外力影响,发生泄漏,易引起煤气爆炸、漏电等事故,应在撤离时及时关闭。

参考资料来源:/baike.baidu.com/item/%E6%B4%AA%E6%B0%B4/19501?fr=aladdin"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洪水">百度百科-洪水

参考资料来源:/health.people.com.cn/n1/2016/0805/c398004-28614982.html"target="_blank"title="人民网-洪水来临前应该准备什么?官方提醒做到这7条">人民网-洪水来临前应该准备什么?官方提醒做到这7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