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铃虫怎么治

二代棉铃虫

棉铃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又名棉铃实夜蛾、钻心虫等。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主要寄主是棉花、玉米、烟草等作物,食性杂,也为害枣、苹果、桃、杏、泡桐等林木。幼虫吃嫩梢和叶片,致使叶片缺刻和孔洞,果实被害后形成大的蛀孔,外面常有虫粪,引起果实脱落。
(1)形态特征①成虫。体长14~18毫米,翅展30~38毫米,头、胸和腹部淡灰褐色,前翅灰褐色,后翅褐至黄白色,外缘有一褐色宽一带,宽带中部有2个淡色斑。
②卵。长球形,初产时乳白色或淡绿色,有光泽,孵化前深紫色。
③幼虫。长30~42毫米,以绿色和红褐色较常见,体色因食物及环境影响较大,腹部各节背面有许多毛瘤上生刺毛。
④蛹。长17~21毫米,黄褐色,体末有1对黑褐色刺,尖端微弯。
(2)生活简史 棉铃虫发生代数因地而异,新疆、内蒙古、青海1年发生3代,华北1年发生4代,长江流域以南地区1年发生5~7代,以蛹在土中越冬。华北地区,来年4月中、下旬开始羽化,5月上、中旬为盛期。第一代幼虫主要为害麦类等早春农作物,第二、三代为害棉花,第二、三、四代均可为害枣树。成虫白天潜伏夜间活动,对黑光灯、萎蔫杨柳枝把有强烈趋向性。每头雌蛾产卵期7~13天,卵一般散产于嫩叶和果实上。幼虫3龄后开始蛀果,防治时应抓在入果之前。幼虫期15~22天共6龄,老熟幼虫入土化蛹。
(3)防治方法①农艺措施。枣园附近及园内不种棉花等棉铃虫喜欢产卵的作物。在春天土壤化冻后翻土拾蛹,消灭越冬蛹。在成虫发生期插杨树把诱蛾或利用黑光灯诱蛾杀灭成虫。
②棉铃虫的天敌有姬蜂、跳小蜂、胡蜂及多种鸟类应注意保护利用。
(4)药物防治 在棉铃虫幼虫的2龄前可用Bt乳剂(含活芽孢100亿个/毫升)200倍液,25%灭幼脲3号2000倍液,20%杀铃脲悬浮剂8000倍液,药效可达20天以上,也可用2.5%功夫乳剂4000倍液,2.5%天王星乳剂3000倍液等拟除虫菊酯类药剂防治。与灭幼脲混用防治效果更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02
(1)整枝
据调查,在二代棉铃虫发生期适时整枝一次,可使百株卵量下降40%~60%。在二代棉铃虫发生期去叶枝的棉田,田间卵、幼虫存量减少3.8%~54.5%,平均为27.7%。在四代棉铃虫高峰期,及时摘除边心、赘芽,可使卵和幼虫的存量分别减少52.5%和58%。
(2)抹卵
二代棉铃虫卵80%产在嫩尖上和叶片的正面,在卵盛期按行逐棵将卵抹掉,每三天抹一次,连续进行3~4次,可明显减轻为害。据调查,一般连抹2次,可使卵量减少60%左右,抹3次减少80%~90%。
(3)灌水
在棉铃虫蛹盛期,结合抗旱适时灌水,蛹的死亡率可达70%左右。另有资料表明,如果灌水淹没表土达1.5小时左右,则棉铃虫入土1天者死亡率达100%,入土3~4天者死亡率达77%~85%,入土6~8天者死亡率达61%~73%。
(4)喷肥
在棉铃虫成虫发生期,用1%~2%过磷酸钙浸出液做叶面喷肥,一般能使棉田落卵量下降33.3%~74.4%,平均为55%。
(5)喷药喷在幼虫三龄前
幼虫三龄前未蛀果前喷灭卵杀虫农药,如高效氯氰菊酯、速灭杀丁等。
(6)实行早、晚喷药
针对棉铃虫畏光喜暗的习性和某些药剂(如Bt、辛硫磷以及含有辛硫磷的混配制剂等)忌光的特点,选择在早晨或傍晚喷药,可使防治效果提高20%左右。
(7)实行全株周到喷雾
在棉铃虫大发生时,利用同一种药剂全株精细喷洒比快速粗放喷洒,防治效果提高30%~40%。详情
    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
第2个回答  2015-10-25
  棉铃虫的防治措施:
一、麦收后及时中耕灭茬
麦田第一代幼虫老熟后,在土表层化蛹。蛹期是棉铃虫的薄弱环节。在小
麦收割后成虫羽化前中耕松 土灭茬对降低成虫羽化率效果显著。
诱杀防治
1。种植植物诱集带
棉铃虫羽化的当晚及次日夜间,成虫需要到蜜源植物上取食以保证生殖活
动的正常进行,因此,棉铃虫具有趋向花期与羽化期相对吻合植物的习性。常
用的诱集植物有芹莱、洋葱、胡萝卜等及可诱集棉铃虫产卵的玉米、高粱等作
物。
2。杨树枝把诱蛾
棉铃虫具有趋化性,可利用半枯萎的杨,枫杨等树枝诱捕成虫。利用杨树
枝把诱捕棉铃虫对于那些偏远、缺电不宜用灯的地方不失为防治成虫的一个好
办法。在第二、三代棉铃虫羽化盛期, 取10~15支两年生杨树枝(长60~70厘
米)捆成一束,竖立在田间地头, 高出棉株15~30厘米,每亩设7~10把。 每
天日出之前用网袋套住枝把捕捉棉铃虫。 树枝每6~7天更换一次,以保持较
强的诱虫效果。
  3。诱剂诱杀
用性诱剂防治,作用方式有两种。
一是利用性诱剂对雄娥强烈的引诱作用捕杀雄蛾,这种方法称诱捕法。
另一途径是利用性信息素挥发的气体弥漫于棉田来迷惑雄蛾,使雄蛾不能
正确找到田间雌蛾的位置。这种方法称为干扰交配法或称迷向防治。 雄蛾的
死亡或迷向,都会减少雌蛾交配率,抑制下代种群数量。
使用方法:
第二至三代棉铃虫羽化初期将性诱剂用于田间。放置时, 用3根棍子支成
三角架,上面放上水盆,穿有诱芯的细铁丝绷紧在盆中央。 盆高于作物3厘米
,每3-4亩设1盆十天换1次诱芯,盆中放有足够的水并加入少量的洗衣粉, 以
防成虫落水后仍能脱逃。水距诱芯1-2厘米,每天捞出死蛾。连片最小使用面
积不少于2万亩。这是因为棉铃虫具有较强的扩散能力,如果诱捕区面积较小
,外面的雄棉铃虫便会飞进诱捕区,和诱捕区的雌蛾交配,就不能获得较好的
防治效果。
三、应用生物农药
棉花上大量应用的微生物制剂有两种:苏云金杆菌(B.t乳剂)和棉铃虫
核多角体病毒制剂。 含8~10亿活孢子的B.t乳剂,每亩200~250克,兑水稀
释200倍,在棉铃虫孵化盛期常规喷雾。防治效果77%~95%,且可保护天敌。
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制剂:每亩40克,常规喷雾。杀虫效果90%以上,可兼治
其他鳞翅目害虫的幼虫。病毒可在害虫间传染,长期有效。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4
  秋耕冬灌,压低越冬虫口基数。秋季棉铃虫危害重的棉花、玉米、番茄等农田,进行秋耕冬灌和破除田埂,破坏越冬场所,提高越冬死亡率,减少第一代发生量。
  优化作物布局,避免邻作棉铃虫的迁移和繁殖在棉田田边、渠埂点种玉米诱集带,选用早熟玉米品种,每667平方米2200株左右。利用棉铃虫成虫喜欢在玉米喇叭口栖息和产卵的习性,每天清晨专人抽打心叶,消灭成虫,减少虫源。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天敌,有利于棉田生态的改善。
  加强田间管理适当控制棉田后期灌水,控制氮肥用量,防止棉花徒长,可降低棉铃虫危害。在棉铃虫成虫产卵期使用2%过磷酸钙浸出液叶面喷施,既有叶面施肥的功效,又可降低棉铃虫在棉田的产卵量。适时打顶整枝,并将枝叶带出田外销毁,可将棉铃虫卵和幼虫消灭,压低棉铃虫在棉田的发生量。
  当棉田棉铃虫百株虫率一代为5~10头、二代为15~20头、三代25头时可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以挑治为主,严禁盲目全面施药。
  棉铃虫卵孵化盛期到幼虫二龄前,施药效果最好。二代卵多在顶部嫩叶上,宜采用滴心挑治或仅喷棉株顶部,三、四代卵较分散,可喷棉株四周。
  棉铃虫的防治应以生物性农药或对天敌杀伤小的农药为主。棉铃虫发生较重地块,在产卵盛期或孵化盛期至三龄幼虫前,局部喷洒拉维因、卡死克、赛丹、BT制剂等防治。关键是抓住防治时期。
第4个回答  2015-03-23
二代棉铃虫是危害棉花的主要危害代。棉铃虫除危害棉花外,还危害玉米、高粱、芝麻、花生、碗豆、番茄、辣椒等。据全省各产棉县植保站调查,二代棉铃虫当前已进入落卵和初孵幼虫盛期,且来势猛、卵量大,为近10年来最大的一年,在豫北地区出现了大发生势头,若不采取有效措施迅速防治,势必将造成秋作物的严重损失。此时是防治棉铃虫的最佳时期。建议各地棉农在准确掌握虫情动态的基拙上,积极对非抗虫棉田、部分种子混杂较严重的抗虫棉田以及花生、大豆、蔬菜田等同时迅速防治。防治时应注意对抗虫棉田不要使用BT制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