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民面对灾害时的表现

如题所述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路版发表社论,称赞日本这个地震大国的科技能力和未雨绸缪。并认为日本经济低迷,政坛纷乱,但日本的产业力量与国民素质依然伟大。

  题为「日本不屈不挠」的社论说,这个1亿2600万人的岛国,拥有百年以上的建筑耐震化经验,因此,高楼层建筑能撑过这次的强震考验。

  以1993年完成、高971呎的横滨地标塔为例,运用最先进的建筑工学技法和资金,成为令人惊艳的工程,也通过这次地震的考验。

  此外,2007年引进的紧急地震快讯,更是全球最先端的技术,在11日发生的东北地震时赢得高度评价。

  「纽约时报」网路版刊出阪神大地震时担任东京分社主任克里斯多福的文章,称赞日本人的坚强精神。

  克里斯多福指出,采访阪神震灾时,倒塌的商店街几乎没有趁火打劫的情事发生,也没有争夺救援物资的情况。他并引用日文「我慢」(忍耐)一词形容日本人的耐性和冷静及守秩序的高洁美德。

  英国「星期独立报」(Independent on Sunday)指出,除了以日本国旗的红日作为设计,还用日文假名和汉字并用刊出「GANBARE日本」、「GANBARE东北」意指日本加油、东北加油。此外,第1版至第7版分别刊出震灾相关报导。

  另一方面,日本部分媒体也报导,高度关注日本震灾的中国大陆,虽然日中关系持续紧绷,网路上不少留言,对日本人的冷静、重礼节和守公共秩序推崇有加。

  大陆的微博更有人举例印证,11日夜间6时30分左右,东京的新桥电车站电扶梯,秩序井然地自动分坐两侧,无人占据中间走道,避免妨害他人通行。

  投稿人指出,这是日本教育成功使然。绝非仅凭一个国家的大规模国内生产毛额所能奏效。

  他进一步指出,这种自爱自重,令人感动的表现,在中国恐怕再50年也难以实现。真的值得中国人学习效法。

  此外,中国大陆的「环球时报」也赞叹「日本人的冷静,感动全世界」。

  -------------------------------------------------------------------------------
  中评社香港3月16日电/美国《侨报》3月15日载文《面对震灾,我们该向日本人学习什麼?》,摘要如下:

  庞大的轮船在海啸中就如同一枚树叶,被恣意卷上田地;一辆辆汽车如同玩具,木质民房如同积木一样,在滔天洪水中飘飘摇摇……一场9.0级大地震末日般的景象震惊世界。然而日本民众在大地震中所表现出来的有序和从容,给中国人带来的冲击,几乎不亚於大地震带来的视觉冲击。

  在转播的日本电视台即时新闻里,我们看到“灾民”表现得相当从容淡定,接受采访的日本人面对电视镜头,没有哭天抢地,他们只是平静地说,日本是个多震的国家,经常发生地震,所以心理上与行动上都有所准备。

  来自乐清城北乡黄坦洞村的卢荣富地震时正在东京上班。他撤离到临时避难的公园里时现场已集聚了男女老少数千人,没有一人大声喧哗。人们离开公园后,卢荣富注意到,公园里没有留下一张报纸、一只塑料袋和一个烟头。

  失去家园的日本老妪,坚定地说:“这就是生活,必须承受。”

  在海啸席卷一切的宏大场面中,根本看不到人,因为它太渺小,甚至不如一只蚂蚁。然而当洪水退去,满目疮痍的土地重新浮出海面时,人类应该以一种什麼样的姿态站立?日本人的所作所为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有报道说,震后两个在等车的外国人攀谈了起来,其中一人用英文对另一人说:“告诉你,这里的机场和火车一定很快恢复过来。日本人就像蚂蚁一样,你没见过蚁路吗?即使大水淹来,冲散了蚁路,他们很快又会回来,走出一条新蚁路。”
  蚂蚁的秩序感与顽强,令这弱小的生物面对不可抗拒的大水展现出强大的一面,它们可能会死,但它们不会输。

  在接连的特大地震、海啸、火山喷发、核电站爆炸一重接一重的灾难面前,日本遭受重创,家园被毁,制造业损失惨重,股市暴跌,首相菅直人称此次是自二战后日本遭受的最大的灾难。但日本人在灾难中仍然挺直腰板顾全大局,这不仅令人生敬,也让我们看到日本重新恢复的力量所在。因为每个个体的高素质,对国家、对集体的担当,对秩序的极端尊重,这都是支撑一个大国的最根本力量。

  作为中国人,对於日本民族的感情是复杂的,既忘不了战争的创伤,又赞赏其优秀之处。其实整个亚洲都有同感,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这样评价: “日本不是一个普通正常的国家,它是一个隐藏在‘暧昧’表象之下,无与伦比的单一民族集团性和不择手段的进取性的国家”。但不管你喜欢抑或厌恶,日本人在地震中的表现,给其他国家上了一课。比如美国,在“卡特里那'飓风后出现的烧杀劫掠现象,至今阴影犹在。从本次特大震灾中,日本人展示了如下特质:

  第一,忧患意识:从岛国文化中衍生的日本文化充满忧患意识,诸如列岛沉没论、资源匮乏论、生存危机论,等等。到灾难真的来临时,能够做到从容不迫,而不是不知所措。

  第二,预防手段:作为一个地震多发国家,我们看到,日本人在防震抗震方面做的非常扎实。从建筑的抗震设计,到国民的防震训练,能够认真对待并长期坚持。地震发生时,建筑倒塌和人员伤亡相对较少。

  第三,国民素质:国民素质的养成,更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要靠一点一滴的积累。高素质的国民不仅是文明社会的元素,在灾难来临时,更是减灾抗灾的力量。

  第四,社会组织: 社会动员能力与组织能力是一个现代社会运作的基础,也是战胜灾难的基础。

  直面灾难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中国历来也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这些年,中国的抗灾能力、救灾能力都有很大提高,在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中,中国人的救灾力量举世瞩目,涌现出众多英雄人物。但不得不承认,我们在国民基本素质,防灾意识,社会组织的成熟度等方面还存在著一定的差距。

  前不久,中国的GDP总量正式超越了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要真正走向强国,我们仍然需要学习,需要敞开胸怀,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之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3-22
又紧张,又无助。。。
第2个回答  2011-03-22
镇定~秩序~包容~团结~当然这是这个地震频发的岛国在长期的灾难中训练出来的一些必要的品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