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你影响最深的电影是什么?

如题所述

对我影响最深的一部电影是冯小刚导演的《一九四二》

这部电影是根据刘震云的小说《重温一九四二》改编过来的。《重温一九四二》这部小说他并不是完全虚构,他是半虚构半真实的一个小说。





据说冯小刚为了拍这部电影筹划了18年,都说十年磨一剑,而冯导18年磨出来的这一部电影确实非比寻常。



电影1942主要讲的内容就是抗日战争时期,1942年河南发生了特大旱灾,饿殍遍野,民不聊生,很多河南人下意识的前往陕西去逃灾。

该电影以东家老范一家人的发展境遇为主线,东家老范家境殷实,就算是大灾之年也可足以保全家平稳度过,高墙大院里面,是粮库满满的粮食,而高墙大院之外则是饿的饥不择食的村民。在1942年很多大户人家都被饥民给抢了,东家老范也不例外。再被抢了之后,他就举家开始往西边逃灾,而在这逃灾的一路上发生了一系列让人值得深思的事情。





一路上路边躺着一,具具被饿死的尸体,电影中人吃人的事儿都能出现,而狗吃人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





以前的我总是喜欢站在道德层面上去评价一些人,去评价一些人做的事情。甚至去批判。





在理解了这部电影之后,我发现我以前所有的评价所有的批判都是那么的没有道理。因为我是站在我的层面上去理解的,我丰衣足食,吃住不愁。我根本无法真真实实的站到别人的立场上去理解他们所做的事情。





以前我觉得每个人都是有底线的,也应该去有自己的底线,看电影之后我才明白原来一个人是可以没有底线的。每个人在饥饿面前都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在饥饿面前他的尊严,他的底线都是可以不值一提。





在我们接触的主流价值观影响中,人们可以在道德层面上十分高尚,甚至不惜饿死自己。比如说朱自清宁可饿死不吃美国面粉这一事件,我们都牢牢记在心中,然而如果真正发生到我们身上,我相信很少有人能够去做到这件事情。



可以说现在我们大多人基本上都不会再去忍受饥饿之苦,所以我们也就不会把自己真正的放置在一个饥饿的环境下去思考一些事情 就算我们有意让自己饥饿,但我们绝不可能真正的把自己置在如1942那些饥民所忍受的那些程度。


电影中有一个情节我印象深刻,那就是东家范殿元,她有一个女儿叫星星,在出来逃灾的路上他带着书本,带着猫。他妈问他,出来逃灾还带啥书啊,她嘟嘴不语。然而在逃灾的一路上经历的事情太多,为了让嫂子刚生下来的小侄儿能有一口奶水喝,他同意让自己父亲把自己心爱的猫杀了去炖汤,在看了太多,体验了太多之后,她把自己的书烧了用来生火。到最后的最后,她为了家人能活下去,把自己卖到了妓院,换了两升小米。到了妓院,她的第一个客人让她给其洗脚的时候,她沉默不语,在客人的再三追问下,她说出了真相“爷,我吃的太饱了,弯不下腰。”







我突然也就理解了那些因为饥饿而打破自己道德底线的人。(只是理解,并不是支持,赞同) 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所以这个电影对我来说是印象最深,也是让我明白了很多的事情。我也能够从更多的方面去理解别人,而不再是随意的去评头论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7-07


       看过很多很多电影了。各种题材都有,悬疑的,惊悚的,都市爱情的,亲情的,搞笑的,推理的,仙侠的,数不胜数……因为记忆很容易衰退,能够记住的,其实并不多,很多看过都比较失望,也没什么印象了。

        剩下还能印在我脑海里的,不能说都是好的,但也不乏精品,之前看了《嫌疑人X的献身》,还可以,我对国产电影的期望其实不算高,不失望,但也不惊艳,但却完全比不上我看小说时的紧张和激动。之前看了《一条狗的使命》,看过的人,应该都会和我一样印象深刻吧!故事是关于一条狗的的四世轮回的经历。

        第一世的时候,他遇上了一个小男孩,它见证并且陪伴着他主人一路成长。男孩超级宠爱他,每天都和它玩耍,但是后来男孩摔断了腿,一切都变了,他不再与狗狗玩耍,男孩也放弃了学业,放弃了他心爱的女孩,他每天意志消沉,狗狗拼尽全力也找不回他那个活泼开朗的主人了,它被送到了外婆家,一直到快要死去,才见了主人最后一面。 

       第二世,他变成了警犬,他的主人很严厉,从来不对他笑,他不喜欢孤独,想方设法的讨主人的欢心,他每天都渴望着和主人睡一张床,终于他成功了。

       但是好景不长,为了抓捕罪犯,它牺牲了……它死在主人怀里的那一刻,我知道它一定很开心。有一种狗叫做警犬,它们忠诚,它们勇敢,它们永远在冲锋陷阵,它们真得值得我们敬佩。 

       第三世,它的主人是个自卑的小姑娘,他们的相处特别和谐,主人总能和它无障碍交流,他们像是姐妹一样,每天都很欢乐。最终女孩找到了爱人,他也有了一个……大伙伴。

       我觉得这应该是他过得最舒心的日子吧!像一个米虫,但是他的伙伴离去,他又成了孤零零的狗,他也渐渐没有了活力,它开始每天都很懒散,什么也不做,它好像是透支了他全部的精力,最后还是离开了人世。 

        第四世开始了,它从被领养开始,就没有得到过幸福,一直被拴在院里,熬过每一个春夏秋冬,它没有一个小窝,也没有伙伴,一直孤零零的站着,我真害怕它有一天会变成一个冰冷的尸体。

       我当时心里难受极了,我多希望,它能逃出去,我在心里说了一遍又一遍,终于,梦想成真了,虽然不是他逃了,而是它被男主人丢掉了。他回到第一世的主人身边,陪着它的主人一同老去…… 

       故事以一条狗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故事的结局说“活在当下”,这个应该就是导演借贝利的故事告诉我们活着的意义吧!
       它虽然对这个世界很多事情都不理解,人类太复杂了,但它从不纠结,从来都是坚持自我,热情饱满,天天乐呵呵的,它真诚勇敢,无所畏惧,它一直都在适应这个世界,它一直都保持着一颗赤诚的心,它一直都渴望陪伴。

       在现实中,狗狗也是人类很好的朋友,很忠心,请你们也多陪陪他们,请你们善待它们!

第2个回答  2017-07-06
对我影响最深的一部电影也是我最近才看的一部…《忠犬八公的故事》,我想这部电影绝对不会让你失望的。这部影片讲述一位大学教授收养了一只小秋田犬,取名“八公”。之后的每天,八公早上将教授送到车站,傍晚等待教授一起回家。不幸的是,教授因病辞世,再也没有回到车站,然而八公在之后的9年时间里依然每天按时在车站等待,直到最后死去。八公之所以被称为忠犬因为尽管它的主人突然死去,但是它仍然每天蹲在火车站出口等待它以为会像以前那样回归的主人。九年时光对于人类来说不算短,但是作为狗狗来说九年算是它本就不长的人生中占了几乎一半的时间了,这是多么深厚的感情才能做到如此,作为一个人类来说你可以做到吗?我想是肯定不会的了,这也是让我最感动的部分了。片子里教授和小八相处的时光温馨又平常,让人不禁感到岁月静好,可是故事的悲伤总是要把美好撕碎给你看,不会捡球的秋田犬小八在那一天破天荒的在车站和教授玩起了捡球游戏,然而它再也等不来它的主人,不是没有更好的归宿,只是我要的只是你。我要的只是你,就是这一句话小八付出了九年的时光,从未放弃,从未中断,看着树叶掉落生长,再掉落再生长,小八渐渐年老时,我哭了,真的哭了,我自认为我做不到,但是小八做到了,完美的做到了!!!片尾结束的时候,小八终于等到了它等候多时的主人,也是完美的结局了吧,你说呢?影片也将这种爱延续了下去,结尾小外孙和他的小八公将继续着精彩的生活,有别于其他电影的不同,这部影片传递了一种希望,观众不再是处于一种绝望的悲痛怀念。 这部影片是由真实事迹改编而来的,其出生地的大馆市车站前也有同样的一座铜像。另外在富士电视台前还有一座高达88.8厘米,重达88.8千克的忠犬八公的新雕像。其出生地的大馆市车站前也有同样的一座铜像。另外在富士电视台前还有一座高达88.8厘米,重达88.8千克的忠犬八公的新雕像。
第3个回答  2017-07-06

电影看了无数部,特别有感情的却不是很多的,很多电影我们看了之后,就忘记了,但是往往最悲情的电影结局,才能让人记住。


对我影响最深的一部电影应该算是《忠犬八公》。这部电影其实很简单,就是讲述小狗与主人的故事,但是却就是让我爱不释手,已经看了好几遍了,每一个情节我都记住了。

以前,我一直不喜欢小狗这一类的东西,而且没有什么感情的,觉得它们就是一种可有可无的生物,是我们生命中不重要的一个过客。在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改变了我的看法,我觉得狗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的。


它们对待人是有感情的,这种感情以前我觉得是不存在的。看了电影后,真的是哭的稀里哗啦的,而且这部电影还是根据真实的故事,感情尤其的丰富,很有感染力的。


这部电影讲述一条流浪狗,被一位大学教授捡到,然后带回家。刚开始教授的妻子,还不同意养这条小狗,但是后来妥协了,因为她爱教授,看到了教授和小狗之间的温情,感动了。看这部电影最让我煽情的地方就是,当教授死后,小八一直等候在车站的场景,不论风吹日晒,它一直坚守在哪里,它相信它的主人会回来的。


当教授的妻子发现小八一直等在哪里,然后她走过去和小八说,她陪它一起等的时候,我内心里面最感动地一根弦被触碰了,一直停不下来的哭。这部电影让我对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有了很大的看法,我喜欢上了狗狗。

第4个回答  2017-07-06

印象最深的电影应该就是《超脱》这部片子了吧。

一部讲述苦痛的电影,无法割裂的自我与现实世界,一方面我们在那些想要拯救,想要寻求救赎的瞬间,感觉到无比的无力,另一方面我们感觉到失败,感觉到自己局限的一切里时,仍然试图追求无限的美好。主人公亨利无法摆脱童年母亲在自己面前自杀的阴影,无法承受在现实世界想要救赎他人的却又无能为力的徒劳感;无家可归的少女艾丽卡迫于生计沦为妓女,不得不生活在重重的假面下,用肉体与尊严换取生存的权利;胖女孩梅丽拥有与外表不相符的脆弱灵魂,她的外表被同学耻笑,她的绘画爱好被父母鄙视;虐猫少年是施虐者的同时又是受虐者,猫只是其内心深处“受虐者”的替代品……

电影片名实为《detachment》,中文译名《超脱》又名《人间师格》,虽然电影本身和人间失格并没有关系,但笔者不知为何总觉得电影与《人间失格》里夜藏一开始的独白有某种相似之处;电影开头用了加缪的一句话“And never have I felt so deeply at one, and the same time sodetachedfrom myself and so present in the world.(我从未如此深刻地感受到,与灵魂相距甚远,我的存在却如此真实)”主人公亨利的确有一点点像加缪的《局外人》,所以电影可以说是多了点人情味的局外人和人间失格的结合。影片虽然译名《超脱》但在笔者看来主人公亨利在最后并没有超脱,也许他以前是超脱的,超脱地选择当代课教师,如幽灵般在每个学校短暂停留后便离开,不与任何人深交;超脱地选择照顾曾经性侵过自己母亲患上老年痴呆症的外公,即使每次去医院都使他痛苦不堪;超脱地将收留的女孩艾丽卡送去孤儿院……但当他的超脱间接致使胖女孩梅丽服毒自杀时,亨利变得不超脱了,她选择给艾丽卡爱和家庭,于是出现了整部影片中他仅有的温暖场景,亨利和艾丽卡在阳光下拥抱在一起。只是,那温情只存在一秒,随后颓唐的废墟中将那一切美好统统击碎,独留亨利一人在空空的教室朗读着爱伦坡的《厄舍府的倒塌》。

影片也许是在告诉我们,世上没有人能够超脱,就像亨利在梅丽自杀后抱着梅丽喃喃自语道“会好的,会好的,一切都会好的”,只是自欺欺人罢了。人生是艰难的,充满着痛苦;人生又是美好的,生而为人是多么幸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