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是要表达什么?

如题所述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是要表达想要折枝桂花,带壶美酒一同去水上泛舟逍遥一番,但始终没有少年时那种豪迈的意气。

词人先用“欲”字一顿,提出游乐的意愿,接着用“不似”一转,则纵去也无复当年乐趣,表示了否定的态度,表现了词人忧国伤时之恸。

『原文』

《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作者:刘过

安远楼小集,侑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唐多令》。同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时八月五日也。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译文』

同一帮友人在安远楼聚会,酒席上一位姓黄的歌女请我作一首词,我便当场创作此篇。时为八月五日。

芦苇的枯叶落满沙洲,浅浅的寒水在沙滩上无声无息地流过。二十年光阴似箭,如今我又重新登上这旧地南楼。柳树下的小舟尚未系稳,我就匆匆忙忙重回故地。因为过不了几日就是中秋。
黄鹤矶头早已荒凉破败,老朋友如今还在吗?我眼前满目是苍凉的旧江山,又平添了无尽的绵绵新愁。想要买上桂花,带着美酒一同去水上泛舟逍遥一番。但却没有了少年时那种豪迈的意气。


『注释』

唐多令,词牌名,也写作《糖多令》,又名《南楼令》,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平韵,亦有前片第三句加一衬字者。

安远楼:在今武昌黄鹄山上,又称南楼。姜夔《翠楼吟》词序云:“淳熙十三年(1186)冬,武昌安远楼成。”当时武昌是南宋和金人交战的前方。

小集:此指小宴。

侑(yòu)觞歌板:指酒宴上劝饮执板的歌女。侑觞,劝酒。歌板,执板奏歌。

龙洲道人:刘过自号。

汀洲:水中小洲。

二十年:南楼初建时期,刘过曾漫游武昌,过了一段“黄鹤楼前识楚卿,彩云重叠拥娉婷”(《浣溪沙》)的豪纵生活。南楼,指安远楼。

黄鹤断矶:黄鹤矶,在武昌城西,上有黄鹤楼。断矶,形容矶头荒凉。

浑是:全是。

『创作背景』

安远楼,在武昌黄鹄山上,一名南楼。建于1186年(淳熙十三年)。姜夔曾自度《翠楼吟》词纪之。刘过重访南楼,距上次登览几二十年。词人刘过以垂暮之身,逢此乱局,虽风景不殊,却触目有忧国伤时之恸。这种心境深深地反映到他的词中。

『全诗赏析』

这是一首登临名作。作者借重过武昌南楼之机,感慨时事,抒写昔是今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安远楼,在武昌黄鹄山上,一名南楼。建于1186年(淳熙十三年)。姜夔曾自度《翠楼吟》词纪之。其小序云“淳熙丙午冬,武昌安远楼成,与刘去非诸友落之,度曲见志”,具载其事。  

刘过重访南楼,距上次登览几二十年。当时韩侂胄掌握实权,轻举妄动,意欲伐金以成就自己的“功名”。而当时南宋朝廷军备废驰,国库空虚,将才难觅,一旦挑起战争,就会兵连祸连,生灵涂炭。词人刘过以垂暮之身,逢此乱局,虽风景不殊,却触目有忧国伤时之恸。这种心境深深地反映到他的词中。

刘过的爱国词篇,多为豪爽奔放,痛快淋漓之作。但这首《唐多令》却写得蕴藉含蓄,耐人咀嚼。与其他爱国词比较,的确别具一格,故而流传甚广。《唐多令》,原为僻调,罕有填者。自刘词出而和者如林,其调乃显。刘辰翁即追和七阕,周密而因其有“重过南楼”之语,为更名曰《南楼令》。可见此词影响之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14

渐渐长大,有时候很想回到自己的童年,我想起《童年》里唱到:多少的日子里总是一个人面对着天空发呆。很多小时候干过的事,现在已经做不到了,印象最深的始终是刘过那句“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1204年八月初五,垂暮之年的刘过于二十年后重访武昌安远楼,时值南宋政局江河日下,危机四伏,而自身落拓江湖,报国无门,萧瑟秋意中,他写下那首著名的《唐多令》

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宋代:刘过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刘过,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襄阳人,后移居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少怀志节,读书论兵,好言古今治乱盛衰之变。曾多次上书朝廷,“屡陈恢复大计,谓中原可一战而取”。为韩侂胄客,不识侂胄之败事,识力远不及辛弃疾。又屡试不第,漫游江、浙等地,依人作客,与陆游、陈亮、辛弃疾等交游。后布衣终身,去世于昆山。

无须有刘过的家国恨、身世愁,一句“终不似、少年游”足够让所有感怀伤时的人动容。不知道那时所卖桂花是折枝抑或盆栽,中秋又快到了,桂花依旧香气扑鼻,我却远远不再是少年身了。少年子弟江湖老,如黛青丝转瞬斑,是每个长到一定年龄的人心底扎着的一根针。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短短三句,有情有景有慨叹,烘托出一种人生意境。这意境是很中年的心情,年少时候虽有豪情,有高昂的游兴,却不见得能够随心所欲。等到年纪大了,各方面条件都好了,有花有酒有闲暇,于是旧地重游。可是,等到这时候才赫然发现,再唤不回的是年少的热情与淋漓尽致。人生的情味大不相同,中年人成熟了,更懂得咀嚼生命的细致,也更明白了那曾经拥有却一去不回的珍贵记忆。

是啊,多少珍贵的东西都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变得一去不复返,只盼故人不忘初心,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第2个回答  2023-09-04
这句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它表达了一种对年轻时光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欲买桂花同载酒"意味着想要购买桂花,与朋友一同品酒欢庆。桂花是秋天的象征,有着芬芳的香气,而与好友共饮美酒则象征着欢乐和友谊。

"终不似少年游"则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它意味着无论如何享受现在的美好时光,都无法与年轻时代的自由与无忧相比。少年时期充满了冒险、探索和激情,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常常会感到时光的流逝和生活的变化。

这句诗句通过对桂花和酒的联想,以及对少年时代的怀念,表达了对年轻时光的珍惜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呈现出一种深情而忧伤的情绪。
第3个回答  2020-12-16

这句词出自于南宋文学家刘过的《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其含义是: 想要买上桂花带上美酒一同泛舟,但却没有了少年时那种豪迈的意气。 这首词是作者有感而发,因为在20年前,作者和朋友在安远楼聚会。 20年后故地重游。感慨今昔,写下了这首词。

第4个回答  2019-08-14
出自与陆游,辛弃疾同时代的南宋词人刘过的感怀之作《唐多令》: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其中“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一句是指二十年后旧地重游,像以前年少时一样买酒品桂,只是时移世易,再没有年少时的心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