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修改病句?

如题所述

答:一、修改病句的方法:

1、增——残缺的成分要增补上

2、删——重复多余的词语要删除

3、调——语序不当的要调整

4、换——搭配不当的词语要更换

二、病句类型

1、成分残缺:是指一个句子缺少了应有的成分,影响了意思的表达。常见的是缺主语或宾语。

2、搭配不当:是指一个句子的各个成分之间搭配不符合语言习惯。

3、语序不当:是指句子语序错乱,造成病句。

4、句式杂糅:两个句子糅合在一起,造成了句子不通顺的现象。

5、前后矛盾:是指句子表述违背常理,造成前后矛盾的情况或者前后分句不对应的情况。

6、词语误用:句子中词语感情色彩与句意不合而造成的病句,或关联词误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13
1、病句是指结构不完整,意思表达得不明确、不清楚,有错误的句子。进行修改病句训练的目的是认清写句子时容易犯的错误,使自己少写和不写病句,把意思表达得明确、通顺。

本年级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

(1)成分残缺:这种句子缺少必要的成分、意思不完整。如:“放声歌唱。”同学们知道一个句子一般可以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说的是“谁”或“什么”,后一部分说的是“是什么”、“做什么”或“怎么样”,这两个部分是句子的基本成分,缺一不可。

(2)意思重复:这种句子是前边说了一个意思,后边又重复说一遍,意思重复了。如:“我把不正确的错别字改正过来了。”这里“不正确”和“错别字”意思一样,连着用就显得重复多余。

(3)用词不当:这种句子是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用错了近义词等,造成词不达意,违反了句子的结构规律。如:“同学们热心欢迎新老师。”“热心”一词的意思是:有热情、有兴趣、肯尽力,用在“欢迎”前面显然不合适。

(4)词序颠倒:词序是词语在句子中排列的顺序,这种顺序反映了词语在词句结构中所处的地位。每一个词语在语言结构中都有它特定的位置,离开了自己的位置,就犯了词序不当的毛病。如:“今年的麦子丰收在望,长势喜人。”小麦长势喜人,才能丰收在望,词序颠倒了就不符合客观规律了。

2、修改病句的步骤。

(1)读懂原句,弄清本意。首先要仔细读病句,弄明白它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2)查找病因,确定病症。围绕句子的主要意思找出病句的原因所在,弄懂属于哪种类型的病句。

(3)对症下药,修改病句。弄清病因后,要针对句子存在的问题,想好删去什么、添上什么、更换什么,然后动手改病句。

(4)仔细检查,完成练习。读修改后的句子,看是否正确,是否保留了句子的原意。

3、修改病句的方法。

(1)修改成分残缺的句子,最主要的是要了解缺少哪个部分。如:“放声歌唱。”这一句缺少了基本成分“谁”,所以句子表达的意思不明确,修改的办法是补上这一部分,可改为:“同学们放声歌唱。”

(2)修改意思重复的句子,最主要的是要了解哪个部分的意思是重复多余的。如:“我把不正确的错别字改正过来了。”显然“不正确”重复了“错别字”的含义,修改的办法是把“不正确”或“错别”去掉一个,保留一个,成为:“我把不正确的字改正过来了。”或者:“我把错别字改正过来了。”

(3)修改用词不当的句子,最主要的是找出哪个词语使用不当,以及错误的性质(用错了近义词,范围使用不当,词语搭配不当)。如:“小刚十分爱护时间。”“爱护”的意思是:爱惜并保护,用在“时间”前面不恰当,可改用“爱惜”(意思是因为重视而不糟蹋),成为:“小刚十分爱惜时间。”

(4)修改词序颠倒的句子,最主要的是找出哪个词语的位置错了,如:“我们讨论了并且听了校长的报告。”读句子后就能发现先讨论报告再听报告是不符合事情的先后顺序的,必须是先听报告再讨论报告,成为:“我们听了并且讨论了校长的报告。”
第2个回答  2019-11-13
小学语文九种修改病句的类型及方法    一、成分残缺:    句子里缺少了某些必要的成分,意思表达就不完整,不明确。   例如:“为了班集体,做了很多好事。”   谁做了许多好事,不明确。   二、用词不当:    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就容易在词义范围大小、褒贬等方面用得不当,特别是近义词,关联词用错,造成病句。    例如:“他做事很冷静、武断。”    “武断”是贬义词,用得不当,应改为“果断”。     三、词语搭配不当:    在句子中某些词语在意义上不能相互搭配或者是搭配起来不合事理,违反了语言的习惯,造成了病句。包括一些关联词语的使用不当。    例如:“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    “听到”与“优美的舞蹈”显然不能搭配,应改为“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看到优美的舞蹈。”    例如:“如果我们生活富裕了,就不应该浪费。”    显然关联词使用错误,应改为“即使我们生活富裕了,也不应该浪费。 ”   四、前后矛盾:    在同一个句子中,前后表达的意思自相矛盾,造成了语意不明。   例如:“我估计他这道题目肯定做错了。”    前半句估计是不够肯定的意思,而后半句又肯定他错了,便出现了矛盾,到底情况如何呢?使人不清楚。可以改为“我估计他这道题做错了。”或“我断定他这道题做错了。”     五、词序颠倒: 
  在一般情况下,一句话里面的词序是固定的,词序变了,颠倒了位置,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变化,甚至造成病句。    例如:“语文对我很感兴趣。”    “语文”和“我”的位置颠倒了,应改为“我对语文很感兴趣。”   六、重复罗嗦:    在句子中,所用的词语的意思重复了,显得罗嗦累赘。    例如:“他兴冲冲地跑进教室,兴高采烈地宣布了明天去春游的好消息。”   句中“兴冲冲”和“兴高采烈”都是表示他很高兴的样子,可删去其中一个。     七、概念不清:    指句子中词语的概念不清,属性不当,范围大小归属混乱。    如“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这里的“南京长江大桥”不属于“古迹”,归属概念不清,应改为“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八、不合逻辑不合事理:    句子中某些词语概念不清,使用错误,或表达的意思不符合事理,也易造成病句。   例如:“稻子成熟了,
第3个回答  2019-11-13
语序不当常见的情况有:
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例: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棉花的生产"应为"生产的棉花")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例: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三)成分残缺赘余
1、成分残缺
(1)缺主语:
例: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应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2、赘余
(1)主语多余
例:我们的革命前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流了多少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前边有了主语"革命前辈",因而"他们"不必要有。)

(四)结合混乱
(1)句式杂糅
例: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可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把反问句和判断句式糅在一起,破坏了句子结构和语气的完整。如果用反问句,应是"那怎么会有好的成绩呢?"如果用判断句,应是"成绩不好是可想而知的"。)
(五)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
例: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这种主张"到底是指"接受",还是"反对",交代不清。)
(六)不合逻辑:
1、自相矛盾:
例如: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第4个回答  2019-11-13
一般小学的题目是常有修改病句,
一般病句有以下几类:

词语残缺:需要把残缺的补全,
用词不当:修改成正确词语,

前后矛盾:明确意思加以改正,

词语重复:去掉一个词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