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组歌中的四渡赤水出奇兵这首词的意思

要短 急!!!!!!!!!!
duan a

意思:

第一部分(第1——6行)

表现红军在横断山脉行军的艰难和亲人送水解渴的军民鱼水深情。

第二部分(第7—18行)

表现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妙穿插,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场出色的运动战,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

原文

《长征组歌·四渡赤水出奇兵》

横断山,路难行。  天如火来水似银。

亲人送水来解渴,  军民鱼水一家人。

横断山,路难行。  敌重兵,压黔境。

战士双脚走天下,  四渡赤水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飞渡,  兵临贵阳逼昆明。

敌人弃甲丢烟枪,  我军乘胜赶路程。

调虎离山袭金沙,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扩展资料:

四渡赤水出奇兵是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四曲。歌词中表现毛主席用兵如神,红军战士过雪山,涉草地的艰难及其所表现出的钢铁意志。

表现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妙穿插,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场出色的运动战,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歌词的中心句是“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画龙点睛地盛赞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四渡赤水历史背景

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于1934年10月,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大规模的战略转移。长征初期,由于博古"左"倾教条主义的领导者实行逃跑主义,使中央红军在“湘江之战”后,从八万多人减少到只有三万多人。

当时的红军实际指挥德国顾问李德又不顾敌人调集40多万的围堵,仍把希望寄托在与红2、6军团的会合上,坚持按原计划向湘西前进,使红军处于覆灭的险境。在此危急关头,毛泽东主席力主摆脱敌人主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以争取主动。

这个主张得到了中央军委大多数同志的赞同。1935年1月7日,红军一举攻克黔北重镇遵义城,召开具有转折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由毛泽东辅助周恩来指挥军事,后期改为由毛泽东负责指挥军事,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中央红军突破乌江,进占遵义城。蒋介石等人大为震惊,急调其嫡系部队和川黔滇四省的兵力及广西军队一部,共约150余个团,从四面八方向遵义地区进逼包围。

为摆脱这种险境,党中央决定,率师北渡长江,前出川南,与活动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4方面军会合,开创川西或川西北革命根据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渡赤水出奇兵

百度百科-四渡赤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20

第一部分(第1—6行)

表现红军在横断山脉行军的艰难和亲人送水解渴的军民鱼水深情。

第二部分(第7—18行)

表现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妙穿插,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场出色的运动战,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

原文: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

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

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飞渡 ,兵临贵阳逼昆明。

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

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扩展资料: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

在毛泽东主席、周、朱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三个月的时间六次穿越三条河流,转战川贵滇三省,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围剿之间,不断创造战机,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

一渡赤水原计划北渡长江;二渡赤水主动消灭敌人;三渡赤水调敌向西四渡赤水跳出包围圈;四渡赤水用兵之奇在于敌变我变灵活机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长征组歌·四渡赤水出奇兵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四渡赤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8-20

这首词第一部分(第1—6行)表现红军在横断山脉行军的艰难和亲人送水解渴的军民鱼水深情。第二部分(第7—18行)表现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妙穿插,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场出色的运动战,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

《长征组歌·四渡赤水出奇兵》作词、作曲:贺绿汀

歌词: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

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

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

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

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扩展资料:

《长征组歌·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四曲。歌词中表现毛主席用兵如神,红军战士过雪山,涉草地的艰难及其所表现出的钢铁意志。

歌词赏析

表现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妙穿插,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场出色的运动战,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歌词的中心句是“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画龙点睛地盛赞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1、“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开头几句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自然环境。

2、“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这两句写沿途人民群众对工农红军的支持和拥戴,交代了红军四渡赤水、克敌制胜的群众基础。

3、“横断山……压黔境”,描写红军在几十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下面临的艰难处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这两句突出了四渡赤水河战役中红军巧妙运动、出奇制胜的特点。

4、“乌江天险重飞渡”,讲的是中央红军第二次渡过乌江的故事。

5、“兵临贵阳逼昆明”,红军南渡乌江后,佯攻息烽城,大军继续南下,蒋介石当时正在贵阳指挥督战,害怕我军直取贵阳,急忙抽调部队增援息烽,并调云南军队到贵阳附近来防守。

这时,红军出其不意,不沿公路直趋贵阳,而是向东进发,敌军纷纷向东调动,不料红军又突然转向西南,向云南方向急进,敌军担心红军进逼昆明,火速调集民团来守昆明。

“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指贵州军阀的“双枪兵”(敌军带有步枪和鸦片烟枪,人称“双枪兵”)不堪一击,一打就逃,红军乘胜急行军,向预定目标进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征组歌·四渡赤水出奇兵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8-20

横断山,山高路险崎岖难行。天空被太阳映红(这时应该是早上或傍晚),河水像银子一样(翻滚着银光的波浪)。这时候,亲人(人民群众)送水来为红军官兵解渴,军队和人民鱼水情深就像一家人一样。

横断山,山高路险崎岖难行。敌人在贵州境内以强大的军队来布防(准备围剿红军),红军战士在敌军防区内穿行,以双脚急急忙忙地赶路,并且“四渡赤水”(著名战役,红军先后四次渡过赤水河,把敌人弄得昏头昏脑)又突然杀到敌人眼前,打他个措手不及。

在乌江天险红军打垮了守军,渡过去,又重新渡江回来。红军(佯攻)兵临贵阳(让敌军十分恐慌,红军调虎离山),又突然逼向昆明城(仍是虚晃一枪)。

这一路打得敌人抛弃了盔甲(比喻,意指丢弃了武器),丢下了烟枪(贵州军队号称“双枪军”,除了枪,人人都有一杆用来抽鸦片的烟枪),逃跑了。于是我军乘胜赶路程。红军以“调虎离山”之计调开了敌军,面前已没有敌军阻拦,便突然袭向金沙江畔,并强渡成功,再一次将敌军丢在身后。

扩展资料:

歌词赏析

表现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妙穿插,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场出色的运动战,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  歌词的中心句是“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画龙点睛地盛赞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1、“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开头几句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自然环境。

2、“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这两句写沿途人民群众对工农红军的支持和拥戴,交代了红军四渡赤水、克敌制胜的群众基础。

3、“横断山……压黔境”,描写红军在几十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下面临的艰难处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这两句突出了四渡赤水河战役中红军巧妙运动、出奇制胜的特点。

4、“乌江天险重飞渡”,讲的是中央红军第二次渡过乌江的故事。

5、“兵临贵阳逼昆明”,红军南渡乌江后,佯攻息烽城,大军继续南下,蒋介石当时正在贵阳指挥督战,害怕我军直取贵阳,急忙抽调部队增援息烽,并调云南军队到贵阳附近来防守。

这时,红军出其不意,不沿公路直趋贵阳,而是向东进发,敌军纷纷向东调动,不料红军又突然转向西南,向云南方向急进,敌军担心红军进逼昆明,火速调集民团来守昆明。

“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指贵州军阀的“双枪兵”(敌军带有步枪和鸦片烟枪,人称“双枪兵”)不堪一击,一打就逃,红军乘胜急行军,向预定目标进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征组歌·四渡赤水出奇兵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8-20

《长征组歌·四渡赤水出奇兵》

谱曲:贺绿汀

填词:贺绿汀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

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

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

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

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释义: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开头几句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自然环境。

“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这两句写沿途人民群众对工农红军的支持和拥戴,交代了红军四渡赤水、克敌制胜的群众基础。

“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描写红军在几十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下面临的艰难处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这两句突出了四渡赤水河战役中红军巧妙运动、出奇制胜的特点。

“乌江天险重飞渡”,讲的是中央红军第二次渡过乌江的故事。

“兵临贵阳逼昆明”,红军南渡乌江后,佯攻息烽城,大军继续南下,蒋介石当时正在贵阳指挥督战,害怕我军直取贵阳,急忙抽调部队增援息烽,并调云南军队到贵阳附近来防守。

这时,红军出其不意,不沿公路直趋贵阳,而是向东进发,敌军纷纷向东调动,不料红军又突然转向西南,向云南方向急进,敌军担心红军进逼昆明,火速调集民团来守昆明。

“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指贵州军阀的“双枪兵”(敌军带有步枪和鸦片烟枪,人称“双枪兵”)不堪一击,一打就逃,红军乘胜急行军,向预定目标进发。

扩展资料:

赤水河,发源于云南镇雄县,绵延于川滇黔边界,在四川西南汇入长江。

1935年1月至3月,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次渡过这条河,把“围剿”的国民党军远远甩在身后。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蒋介石调集40万兵力“围剿”红军。中央红军计划由赤水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1月28日,红军在土城东北3公里的青杠坡与尾追的川军发生激战。敌人后续部队增援上来,形势对红军越来越不利。

战斗进行中,中央负责人召开紧急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意见,果断改变原定计划,决定立即撤出战斗,西渡赤水河。由此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

29日凌晨,红军开始撤离土城,并从猿猴场(今元厚)、土城上下渡口等处,利用从群众征集来的架桥物资和船只,一渡赤水河,以新的进攻姿态出现在川南。

蒋介石在恐慌中重新调整部署,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川滇边境。毛泽东却指挥红军杀了个回马枪,于2月18日至21日由太平渡、二郎滩等渡口向东二渡赤水,回师黔北,取桐梓,占娄山关,再夺遵义城,击溃和歼灭敌人两个师又八个团,取得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3月16日至17日,中央红军由茅台及其附近地区西渡赤水河,向古蔺、叙永方向前进,再次击破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遵义一带的企图。

“红军从茅台附近朱砂堡、羊山坳、银滩等渡口三渡赤水。

三渡赤水后,红军再次出现在川南,蒋介石急忙调整部署,企图将红军聚歼于古蔺地区。毛泽东当机立断,毅然决定回师东渡,夺取战略主动权。红军于3月21日至22日,由太平渡、二郎滩等渡口第四次渡过赤水河,再回贵州。

此后,红军急速南下渡过乌江,兵临防守空虚的贵阳,又向云南挺进,直逼昆明,随后巧渡金沙江。“从此,中央红军跳出了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圈子,粉碎了敌人围歼红军于川、黔、滇地区的计划。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