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描写汉朝男女服饰、妆容、发型。我想写小说,描写细致点。

如题所述

  服饰: 
  汉服男装的式样基本有两种:   1、自古传下来的大襟、右衽、交领、宽袍大袖、博衣裹带那种(秦汉服饰为代表),延续了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并影响了日本、朝鲜等国。日本和服最常见的式样就是这种。   2、自隋唐开始盛行的圆领衫(唐太宗李世民所穿)延续了唐、五代、宋、元朝、明,并影响了日本、朝鲜等国。常见的宋太祖、明太祖画像中所穿均是这个类型服饰。至今日本天皇出席某些场合穿的服饰就是这种汉服的变种。注意这种圆领袍衫也是右衽的,在右肩附近用圆形小扣系紧。   女装在早期和男装类似,也穿深衣,后来则以襦裙为主。   隋唐时期曾流行过窄袖紧身翻领的胡服。   汉族各朝服饰某些地方有些不同,但主体部分相同。西汉的深衣和明朝的汉服基本式样是相同的,只是在细枝末节上不同。   春秋战国时期,服饰大致沿袭商代的服制,只是略有变化。衣服的样式比商代略宽松,衣袖有大小两式,领子通用矩领,没有扭扣,一般在腰间系带,有的在带上还挂有玉制的饰物。当时的腰带主要有两种:一种以丝织物制成,叫“大带”或叫“绅带”;另一种腰带以皮革制成,叫“革带”。这时出现了曲裾深衣,与其他服装相比,除了上衣下裳相连这一特点之外,还有一明显的不同之处,叫“续衽钩边”。“衽”就是衣襟,“续衽”就是将衣襟接长,“钩边”就是形容衣襟的样式。它改变了过去服装多在下摆开衩的裁制方法,将左边衣襟的前后片缝合,并将后片衣襟加长,加长后的衣襟形成三角,穿时绕至背后,再用腰带系扎。   秦尚黑,所以秦的服饰标准色都是黑色。但式样依然是大襟右衽交领这种。基本沿袭战国时期。   汉代的男子的服装样式,大致分为曲裾、直裾两种。曲裾,即为战国时期流行的深衣,汉代仍然沿用,但多见于西汉早期。到东汉,男子穿深衣者已经少见,一般多为直裾之衣,但并不能作为正式礼服。秦汉时期曲裾深衣不仅男子可穿,同时也是女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服式,这种服装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不露足。衣袖有宽窄两式,袖口大多镶边。衣领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领,领口很低,以便露出里衣。如穿几件衣服,每层领子必露于外,最多的达三层以上,时称“三重衣”。另外,汉代窄袖紧身的绕襟深衣。衣服几经转折,绕至臀部,然后用绸带系束,衣上还绘有精美华丽的纹样。   汉代的直裾男女均可穿着。这种服饰早在西汉时就已出现,但不能作为正式的礼服,原因是古代裤子皆无裤裆,仅有两条裤腿套到膝部,用带子系于腰间。这种无裆的裤子穿在里面,如果不用外衣掩住,裤子就会外露,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不恭不敬的事情,所以外要穿着曲裾深衣。以后,随着服饰的日益完备,裤子的形式也得到改进,出现有裆的裤子(称为“裈”)。由于内衣的改进,曲裾绕襟深衣已属多余,所以至东汉以后,直裾逐渐普及,并替代了深衣。   魏晋南北朝时期,男子的服装有时代特色,一般都穿大袖翩翩的衫子。直到南朝时期,这种衫子仍为各阶层男子所爱好,成为一时的风尚。   魏晋时期妇女服装承袭秦汉的遗俗,在传统基础上有所改进,一般上身穿衫、袄、襦,下身穿裙子,款式多为上俭下丰,衣身部分紧身合体,袖口肥大,裙为多折裥裙,裙长曳地,下摆宽松,从而达到俊俏、潇洒的效果。   唐代,官吏除穿圆领窄袖袍衫之外,在一些重要场合,如祭祀典礼时仍穿礼服。礼服的样式,多承袭隋朝旧制,头戴介帻或笼冠,身穿对襟大袖衫,下着围裳、玉佩组绶等。襦裙是唐代妇女的主要服式。在隋代及初唐时期,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并以丝带系扎,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中唐时期的襦裙的比初唐的较宽阔一些,其它无太大变化。   五代时期服饰基本筵沿袭了唐朝服饰。   宋朝汉族男子服饰服沿袭了大襟右衽交领和圆领这两种传统服饰式样。宋朝汉族女服基本式样有两种:大襟右衽交领和对襟,女装相比男装要富于变化些。   配饰   头饰是汉族服饰的重要部分之一。   古代汉族男女成年之后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上,以笄固定。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样。   女子发髻也可梳成各种式样,并在发髻上佩带珠花、步摇等各种饰物。鬓发两侧饰博鬓,也有戴帷帽、盖头的。   古汉服的鞋也是很讲究的,在传统绘画和戏曲中体现出来的履与其它民族的有很大不同,有的有很厚的鞋底、鞋头往往有翘起的的装饰。   佩剑也是古汉服的一部分,士人着正式服装往往有佩剑。

  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绳带系结,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制(襦,即短衣)等类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着。普通劳动人民一般上身着短衣,下穿长裤。配饰头饰是汉族服饰的重要部分之一。古代汉族男女成年之后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上,以笄固定。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样。女子发髻也可梳成各种式样,并在发髻上佩带珠花、步摇等各种饰物。鬓发两侧饰博鬓,也有戴帷帽、盖头的
  汉代华夏地区舞蹈服装则流行长袖和飞带(纤),并在衣上加燕尾形的飞髾(袿)为饰,以助长舞者的动势。其他地区则各有地方特色。   豪绅门阀所养的乐师,也可穿长袍戴平巾帻或进贤冠,女梳花钗大髻。杂戏艺人已有束鞢〓带的。   汉代农夫服装朴质单纯,穿短衫短襦,裤子,束劳作裙,跣足或穿平头麻鞋,头上裹巾或戴笠帽等,此种服装一直流传到后代。

  妆容:
  女人们都把脸搽得雪白,嘴唇用红色的颜料并且轮廓画得很小。也叫点绛唇

  发型:
  汉代妇女的发型,通常以挽髻为主,一般是从头顶中央分清头路,再将两股头发编成一束,由下朝上反搭,挽成各种式样,有侧在一边的堕马髻、倭堕髻,有盘髻如旋螺的,还有瑶台髻、垂云髻、盘桓髻、百合髻、分髾髻、同心髻等名称。髻上一般不加包饰,大都作露髻式。皇后首饰还有金步摇、笄、珈等。

  参考:http://baike.baidu.com/view/466937.htm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6-13
就是写出你心里的服饰、妆容、发型是怎样的,再看看满不满意咯
第2个回答  2011-06-12
第3个回答  2011-06-12
你可以参考汉剧的剧照呀、
第4个回答  2024-05-23
汉朝男女服饰之旖旎华章
汉朝,作为中国封建王朝的“黄金时代”,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其服饰文化也堪称中国古代服饰史上的一座高峰。
男子服饰:儒雅飘逸,潇洒不羁
汉朝男子服饰以宽袍大袖为主,讲究简洁大方,体现出儒雅的文人风骨。
深衣:风流倜傥,君子之风
深衣是汉朝最具代表性的男子服饰。它是一种交领右衽、宽身大袖的长袍,上衣及膝,下裳长至脚踝。深衣的衣襟下摆处有宽大的衣缘,行走时飘逸灵动,尽显君子儒雅之风。
袍服:潇洒肆意,豪侠之气
除了深衣,袍服也是汉朝男子常见的服饰。袍服较深衣更为宽松,衣摆处无衣缘。它既可作为常服,也可作为礼服或朝服,体现出汉朝男子潇洒豪放、不拘一格的气质。
裤子:实用便捷,不拘礼节
除了袍服,汉朝男子也穿裤子,称为“绔”。裤子在当时是一种新潮的服饰,多为贵族子弟或江湖侠士穿着。裤子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服饰的束缚,展现出汉朝男子活泼不羁的个性。
女子服饰:艳丽多姿,雍容华贵
汉朝女子服饰以鲜艳的色彩和繁复的装饰著称,彰显出女性的妩媚与雍容。
襦裙:曼妙婀娜,窈窕倩影
襦裙是汉朝女子最普遍的服饰。襦是一种短上衣,裙是一种长裙,襦裙搭配在一起形成上下分体的两件套。汉朝女子穿襦裙时,常在腰间系上一条丝带,勾勒出曼妙的身姿,展现出窈窕动人的女性魅力。
曲裾:端庄大气,皇后来仪
曲裾是一种上衣,特点是衣襟下摆处有交错的系带,形成优美的弧形。曲裾多为贵族女子或皇后来穿,它既端庄大气,又华贵典雅。
长裙:飘逸灵动,仙姿佚貌
汉朝女子穿的长裙多为直筒形,长度及地。裙子的面料轻盈飘逸,行走时随风而动,宛如仙子下凡,飘渺出尘。
妆容:清新淡雅,巧夺天工
汉朝女子妆容讲究清新淡雅,以突出自然美为原则。
黛眉:轻扫柳叶,秋波流转
汉朝女子尤其注重眉毛的妆饰,流行细长弯曲的黛眉,宛如轻扫柳叶,勾勒出摄人心魄的秋波流转。
丹唇:涂朱点绛,明艳动人
汉朝女子以朱唇为美,她们用朱砂点染双唇,让嘴唇呈现出明艳动人的红色。唇妆的形状多种多样,或圆润饱满,或小巧精致,尽显女性的娇媚与妩媚。
面脂:轻敷薄粉,肤若凝脂
汉朝女子还会使用面脂来美白肌肤。面脂是一种由米粉、珍珠粉等天然材料制成的粉末,涂抹在脸上后可以遮盖瑕疵,让肌肤显得细腻光滑,如凝脂般水嫩*。
发型:巧夺天工,美轮美奂
汉朝女子的发型千变万化,巧夺天工,展现出女性不同的性格和气质。
高髻:雍容华贵,仙气飘飘
高髻是汉朝女子最常见的发型,它将头发盘在头顶,形成高耸的发髻。高髻的发式多种多样,有华贵的步摇髻、端庄的堕马髻,也有俏皮的双丫髻。不同发式的变化,展现出汉朝女子雍容华贵、仙气飘飘的独特魅力。
低髻:婉约优雅,柔情似水
低髻将头发盘在脑后形成低矮的发髻,显得婉约优雅,柔情似水。低髻的发式也有很多变化,有的简单素雅,有的繁复精致,既可以搭配华美的礼服,也可以作为日常发型。
发饰:珠翠流光,美不胜收
汉朝女子非常注重发饰的装饰,常用珠翠、玉佩、步摇等饰物来点缀发髻。珠翠流光溢彩,步摇轻盈摇曳,为汉朝女子的发型增添了无穷的魅力。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