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一战定乾坤的战争?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5

一、野狐岭战役

1211年8月,蒙古大汗铁木真集合几乎全部主力10万,在野狐岭一战击败金国45万精锐大军,此后金国一蹶不振,空有百万大军也在迁都挣扎20年后灭亡。

野狐岭大战,蒙古损失2万以下,金国损失惨重,约20万阵亡受伤,剩余大多溃散逃亡或投降。金蒙局势彻底逆转,没有后顾之忧的蒙古转移战线西征中亚东欧。

二、淝水战役

383年,空前膨胀的前秦皇帝符坚发87万大军(合计前锋25万是112万)攻击东晋,准备一战吞并江南。东晋当时参战总兵力只18万,其中侧翼荆州军10万,主力北府兵8万正面迎战前秦。

淝水战役中,符坚所领嫡系15万被北府兵击溃,中军自然是应声崩溃,其余70多万杂合军团纷纷发生逃散与叛乱。符坚挣扎逃回后两年就灭亡。

淝水战役是五胡乱华时期的重大转折点:

东晋终于渡过了灭亡危机,为经济发展与恢复人口带来了时间。北方前秦灭亡,战乱再起,暂时无力威胁南方。汉族也才有了重要的喘息时间。

三、长平之战

公元前260年,两年多的长平战役结束。

60万秦军,以伤亡20多万的代价全歼了赵国45万精锐,随后坑杀俘虏,只留240名未成年的赵军俘虏送信。

此战,赵国被秦军彻底打碎了脊梁,再也无力阻挡秦军东出河北,秦国统一已是大势所趋,无可阻挡了。

所谓一战定乾坤,就是通过一次战役或大决战改变整个战争的形势,乃至决定一国或几国的存亡兴衰。下面按年代先后简述中国 历史 上一些一战定乾坤的战例。

一、牧野之战

公元前1046年2月,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淇县南、卫河以北,新乡市附近)进行的决战。帝辛(商纣王)最后兵败自焚,商朝灭亡。

牧野之战是中国 历史 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先发制人的著名战例,也是中国古代车战初期的著名战例。它终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确立了西周王朝的统治,为西周时期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牧野之战中所体现的谋略和作战艺术,也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二、长平之战

(公元前262年-公元前260年)是秦国军队在赵国的长平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最后以赵军的失败告终。长平之战中,秦军前后共歼灭赵军45万人,秦亦死伤近二十万,即双方伤亡超过六十万。此役成为春秋战国时代一次持续最久、规模最大、最惨烈的战争,从根本上削弱了当时关东六国中最为强劲的对手赵国,也给其他关东诸侯国以极大的震慑。

长平之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其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是战国 历史 的重要转折,也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长平之役,标志着以列国林立、兼并战争频发为时代特征的战国一代行将终结,一个史无前例的中央集权大帝国即将临降。

三、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 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 )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 历史 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数月后迫使另二十万章邯秦军投降。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

民国学者蔡东藩认为巨鹿之战是秦朝 历史 上第一大决战,是秦亡楚兴的关键,评价说:“项羽之救巨鹿,为秦史上第一大战,秦楚兴亡之关键,实本于此。”

四、垓下之战

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在楚汉战争中,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沱河北岸)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汉军统帅韩信通过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使一代天骄西楚霸王项羽演绎了一场霸王别姬、自刎乌江的悲剧。

垓下之战,创造了中国古代大规模伏击战、追击战的成功战例,是楚汉相争中决定性的战役,它既是楚汉相争的终结点,又是汉王朝繁荣强盛的起点,更是中国 历史 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转折点,它结束了秦末混战的局面,统一了中国,奠定了汉王朝四百年基业。

五、昆阳之战

公元23年,绿林起义军在昆阳(今中国中部河南省叶县)地区大破王莽军主力的反击战,也是推翻王莽政权的一次战略性决战。在这次决战中,刘秀等人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以大无畏的勇敢精神和灵活机动的战法,一举全歼王莽军的主力,至此新莽王朝赖以抗御农民起义军苟延其统治的基本武装力量即冰消瓦解。

昆阳大战是我国古代军事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这一战消灭了王莽的主力部队,此后不久,维持了15年的王莽新朝就土崩瓦解了。

六、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199年-200年)是曹操军与袁绍军在官渡展开的战略决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以曹操获胜告终。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 历史 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官渡之战后,袁曹双方力量发生转变,是当时中国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对于三国 历史 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七、赤壁之战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对抗曹操大军,最终孙刘联军以火攻大破曹军,取得胜利。 此次战役是中国 历史 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作为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它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同时该战役也是中国 历史 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八、夷陵之战

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夷陵猇亭之战。爆发于221年(蜀汉章武元年),结束于222年(蜀汉章武二年),是三国时期东吴(孙权)和蜀汉(刘备)为争夺战略要地荆州南部五郡(南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而进行的一场战争,刘备以替关羽报仇为由,挥兵征战东吴,孙权求和不成后,一面向曹魏求和,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与蜀军相持而战,最后于夷陵一带打败蜀军。

该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夷陵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国史上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这场战役之后近40年的时间内,三国互相之间的疆域基本保持不变,吴汉重修于好的联盟再也没有发生动摇,三国局势出现稳定的对峙,彝陵之战也因此被认为是前后三国的分界点之一。

九、淝水之战

又称肥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八万将士击溃八十余万敌军,淝水之战也因而闻名于世。 淝水之战也成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载入军事史,对后世兵家的战争观念和决战思想产生着久远影响。

淝水之战的结果使东晋王朝的统治得到了稳定,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 社会 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机。从长期看,淝水之战最重要的作用是使得流落到南方的汉族中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保住了中华文化的核心部分并使之从“五胡乱华”后得到喘息和重新崛起的机会。

十、洛阳虎牢之战

发生在唐朝武德三年(公元620年)七月至四年(公元621年)五月,秦王李世民率军在洛阳、虎牢关(今中国中部河南省荥阳汜水镇西北)各个击破王世充军(郑军)、窦建德军(夏军)的一次极其重要战役。

虎牢关之战是唐朝统一天下的关键一战。在决定天下归属的虎牢关之战中,李世民将智谋、勇猛、耐心、果断等各种统帅才能发挥到了极至,窦建德率领精锐主力十余万人前来支援王世充,李世民仅用3500名玄甲精兵为前锋增援虎牢关,结果大破窦建德十余万众,窦建德被擒,随后,洛阳的王世充也被消灭。

十一、三垂冈之战

三垂冈(位于今山西省长治市郊,亦称三垂山或二冈山)之战是长达40余年晋梁争霸战中的关键一战。公元908年4月24日,晋王李存勖亲率精锐以每日行军百里的速度往潞州方向逼近。5月2日,在三垂冈的茫茫雾色下,李存勖向潞州城外的梁军发起了攻击,十万梁军一击而溃,李存勖开始由守转攻,逐渐占据上风,最终一举灭梁。

从此三垂冈名扬,军事学家莫不对其称赞。这场战争,胜在出其不意,以隐蔽奇袭取胜,尤为后代所推崇,尤其是后来毛主席,对这场战斗也是点评有加。

十二、澶渊之战

1004 年九月,辽圣宗及其母萧太后率大军南下,辽军南下的消息传到开封,宋廷大震,惊慌失措,不少人主张南逃金陵(今南京)或西逃四川。真宗在寇准的坚持下,来到澶州,使宋军士气大振。十一月,辽军进抵澶州(今河南濮阳),大将 萧挺凛中伏弩死。辽军一面屯兵澶州城下,与宋真宗所统宋军主力对峙,一面与宋方谈和。宋人也因争战多年,无法击败辽军,取得最后的胜利,而决意议和。这场战役使宋辽之间维持了120年的和平局面。

十三、野狐岭之战

野狐岭(位于河北省西部长城、万全县西北境)之战发生于1211年,是成吉思汗第一次伐金战争中最关键的一战,也是整个蒙(元)金战争中决定性的战役。在这次战役中,成吉思汗指挥十万大军集中打击45万金国大军的中路十万军队,蒙军大胜,金国几乎丧失了所有精锐,从此再也没有能力抵抗蒙古铁骑,直到灭亡。

十四、崖山之战

崖山(位于今中国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南约50公里的崖门镇)之战又称崖山海战、崖门之役,是1279年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崖山进行的一次大型海战。这场战役直接关系到南宋的存亡。相传宋元双方投入军队30余万,战争的最后结果是元军以少胜多,宋军全军覆灭。此次战役之后,宋朝也随之覆灭。中国第一次整体被北方游牧民族所征服。

十五、鄱阳湖之战

又称鄱阳湖水战、鄱阳湖大战,是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陈友谅为争夺鄱阳湖水域而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决战以朱元璋的完全胜利而告终。这次战役被视为中世纪世界规模最大水战。此战,朱元璋乘陈友谅军久攻坚城受挫,分兵据守鄱阳湖口,先断其退路;继集中兵力,巧用火攻,歼其主力;后水陆截击,全歼陈军于突围之际,为统一江南奠定了基础。鄱阳湖大战是中国水战史上继赤壁之战后的又一个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十六、松锦之战

又称松锦之战、松锦大会战,从公元1640年清军围困锦州城起,到公元1642年松山城被清军攻陷,明军主帅洪承畴被俘止,战争共经历了两年,以明军惨败告终,明朝倾尽国力打造的九边精锐损失殆尽,只剩三万残军跟随吴三桂退守宁远,之后明朝在关外的城池悉数陷落,仅剩孤城宁远。此役是明清双方最后的关键战役,以后明朝再也没有能力组织起对清军的有效反击,关宁锦防线彻底被摧毁。

十七、山海关之战

山海关之战是公元1644年(清顺治元年,大顺永昌元年)四月,清摄政王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击败李自成大顺军的重要战役。李自成 大顺军对 清军入关助战毫无准备,同时缺乏对清军骑兵作战的经验,终为清军所乘,精锐遭受重创,未能再起。清军乘势占领北京,开启清朝入主中原,取得全国政权。

十八、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淮海战役始于1948年11月6日,于1949年1月10日结束。淮海战役中解放军总共伤亡13.4万人,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淮海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使国民党军在南线的精锐主力损失殆尽,国民党军再无力与人民解放军进行主力决战,人民解放军全盘胜利已成定局,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及至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我认为淮海战役应该算一战定乾坤,此战过后国军一半的精锐王牌主力被歼灭,再也没有能力与解放军进行大规模决战。而且此战切断了国军华北集团与江南的联系,傅作义集团成为瓮中之鳖,和平起义是唯一的出路。


首先来看看淮海战役,蒋介石损失究竟有多大。五大王牌的18军,第5军,74军被彻底歼灭。以胡琏18军的战斗力来看,能硬刚华野三个纵队,这是杂牌军一个兵团也做不到的事,陈诚的嫡系一战覆灭。第5军也是抗战时血水里滚出来的部队,而且解放战争前期没有受到什么损失,此战也被彻底歼灭,可以说18军,第5军代表了国军最强的两个军事系统,是蒋介石的脊梁骨,然而这根脊梁骨被华野中野联手打断了。还有重建了74军,泰山军第10军,李弥的第8军,黄百韬的25军,刘镇湘的64军,这都是美械主力军,算下来,大概30万精锐中的精锐一战消失,数十名杰出将领被击毙俘虏,这都是光头无法承受的。


再有,徐蚌地区地理位置太重要了,不然两军也不会在这里决战,我军拿下,就能将傅作义集团困在华北,等东野华野中野一块歼灭,要是国军拿下,就能把华野中野困在山东江苏河南,形势极为不利。可以说这是一个决定国运的战略要地,拿下这里下一步就是南京上海,对国民党政权的直接威胁。


因此淮海战役就是一战定乾坤,共产党胜利了,之后势如破竹,解放了全中国。

说起“一战定乾坤”的战役,这场决定中国 历史 走向的战争就不得不提,那就是明末清初的“山海关战役”。

山海关战役发生的背景

明朝末年,农名起义风起云涌,而外部的满清政权也虎视眈眈,一度辉煌的明王朝风雨飘摇,内忧外患的大形势下,崇祯皇帝刚愎自用,自毁长城,最终诸多名将都死在或间接死在崇祯手中,而崇祯十七年,已经在西安登基建立大顺政权的大顺皇帝李自成挥军北上,包围了京师,在求和无果的情况下,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缢。

攻入北京的大顺政权可谓是新兴政权,犹如冉冉升起的太阳,诸多明朝的官员纷纷投靠,成为新王朝的官员,这其中就是大明的关宁总兵,掌握明朝最精锐部队的最高统帅吴三桂,此时的吴三桂只有5万左右人马,难以为继,而皇帝已经自缢,吴三桂权衡再三,决定投奔新朝,然而在吴三桂进京途中,听闻自己府邸被抄,父亲被拷打,爱妾被霸占,已经意识到李自成政权不能持久的吴三桂,于是断然反叛,回师山海关,投降满清,对抗李自成。

李自成听到吴三桂反叛的消息后,勃然大怒,挥师北上,想要一战攻破山海关,消灭吴三桂,于是一场决定 历史 走向的山海关战役拉开了帷幕。

山海关战役的经过

山海关战役的参战共有三方,其中李自成是当时的农民起义军,也是当时天下最能征善战的部队之一;关宁铁骑自不用说,明朝最为强悍的部队;而满清八旗,崛起之后鲜有败绩,可以说山海关战役是当时天下最为精锐的三支部队的角逐。

山海关修建的目的是为了防御北方的游牧民族,而李自成部队从南向北进攻,本以为会很顺利,但是山海关城池坚固,吴三桂以逸待劳,双方在山海关南的河滩展开激战,而与此同时,天公不作美,一阵类似沙尘暴的狂风吹来,而大顺军正好是迎风作战,与此同时,八旗骑兵乘风而下,八旗军联合吴三桂军队,一举击溃李自成部队,取得了山海关战役的巨大胜利。

山海关战役的影响

山海关战役之后,李自成的大部分部队精锐损失,其无法拒守北京,只得退出北京,退往山西,从此屡战屡败,一蹶不振;而满清部队,却渔翁得利,在吴三桂与李自成的决斗之中,其兵不血刃占领了北京城,从此奠定了满清的基业,而吴三桂,则在汉奸的路上越走越远,最后遗臭万年。

山海关战役是一战决定三朝(明、大顺、清)的 历史 战役,战役前后,北京城先后经历了明朝、大顺朝和清朝三个政权,而这场战役最终也彻底葬送了李自成的大顺政权,而新一代的清王朝也在这场战役中崛起。

淝水之战,

朝鲜战争,颠覆世界 历史 运行

有牧野之战、长平之战、巨鹿之战、垓下之战、昆阳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淝水之战。

历史 上有名的一战定乾坤的战争有:淝水之战,长平之战,野狐领之战,赤壁之战,鄱阳湖之战。

秦始皇统一六国

楚汉成皋之战。

楚汉成皋(位于河南省荥阳市境内)之战是项羽刘邦之间具有决定意义的最后战略决战。刘邦以十万兵力,彻底歼灭了项羽的四十万大军,为建立我国封建 社会 极盛的西汉王朝奠定了基础。公元前202年项羽被汉军包围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南沱河北岸)。项羽大势已去,逃到乌江岸自刎。楚汉之争至此结束。刘邦蹬上皇位,建立了新的封建王朝。国号汉,建都长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