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诗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4
1. 关于吕蒙的诗句

2. 有关于吕蒙的诗句
关于吕蒙的诗句 1. 有关于吕蒙和孙权的名言各10则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鲁肃临时代理周瑜的职务,去陆口的时候路过吕蒙屯兵的地方。

当时鲁肃还是很轻视吕蒙的,有人劝鲁肃说:“吕蒙将军的功名一天天增长,不能拿以前的眼光看待他了,您应该重视这个事情。”鲁肃于是去拜访吕蒙。

酒到酣处,吕蒙问鲁肃:“您担负重任以抵御关羽方面军,打算用什么方法应付突然发生的袭击?”鲁肃轻慢地说:“临时想办法就行。”吕蒙说:“现在东吴和西蜀是暂时联盟,关羽毕竟对我们有威胁,怎能不提早做好应对的打算呢?”于是就这个问题,为鲁肃想了五种应对的方法。

鲁肃又佩服又感激,从饭桌上跨过去,做在吕蒙旁边,手抚着吕蒙的背,亲切地说:“吕蒙,我不知道你的才能策略竟然到了如此的境地!”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并和吕蒙结为朋友,告别而去。 当初,孙权对吕蒙蒋钦说:“你俩现在一起做当涂的指挥官,应当多学习,对自己有好处。”

吕蒙说:“在军中经常苦于军务繁忙,恐怕没有时间读书。”孙权说:“我又不是让你做编纂文档经典的博士,只是想让你多涉猎一些历史典故,你说军务繁忙,再忙也不能比我忙呀,我小时侯读《诗》《书》《礼记》《左传》《国语》,只是不读《易》。

一直到统帅江东以后读三史(魏晋南北朝以《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为三史)、各家的兵书,自己觉得大有益处。象你们两人,脑筋好用,学了肯定有用,为什么不去做呢?应该赶快把《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学习了。”

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当年光武帝统帅兵马的时候还手不释卷,曹操也自称是老而好学,更何况是你们” 吕蒙就开始学习,终日不卷,他所看的书,连老儒生都比不了.后来鲁肃正式提升,代替周瑜。

过来找吕蒙谈话,鲁肃摸着吕蒙的背说:“我以前说老弟是一介武夫,只有勇力,但是到了现在,学识也如此渊博,已经不是以前吴的阿蒙啦。”吕蒙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兄长这么说,可是不称职啊。

兄长您现在代替公瑾(周瑜的字),已经很艰难了,又和关羽接壤,这个人年长而好学,读《左传》朗朗上口,而且非常有霸气!只是他太自负了,总是气势凌人,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这是他最大的弱点。现在如果和他对垒,应该用单复阵,用卿来对付他。”

秘密的对鲁肃说了三条计策,鲁肃郑重的接受了,并且保密。 孙权经常叹道:“人一边长大,一边这么学习的,象吕蒙蒋钦这样的,没人比的上。

已经是荣华富贵了,还能这么学习,轻视财富,好意气,德行兼备的人,来做国家的栋梁,那不是太好了么??” 注:本文孙权劝吕蒙读书时,吕蒙17岁,为一都尉,所领部下相当于现在的童子军。 关羽单刀附会发生在鲁肃正式接替周公谨职务以后,那时关羽50多岁,所以吕蒙说他“老”而好学 完全是自己译的,有些地方我也搞不明白,我觉得不是原版的,可能是盗版的。

译的不好,请见谅~三国时代乃“人才一大都会“,而孙权诚可谓用人高手。他虽无曹操之才干,也无刘备之手段,但在用人方面却有其独到之处,为曹、刘所远不及。

孙权的江山虽说是父兄打下来的,但创业难,守业更难。作为守业之主,孙权18岁继承兄业,“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

这些都得益于他的知人善任。正是由于能够知人善任,才使得其麾下人才济济,灿若群星,接班人茬茬不断。

周瑜之后有鲁肃,鲁肃之后有吕蒙,吕蒙之后有陆逊,而且都是年轻有为之士。 孙权用人勇于打破常规,不搞论资排辈,破格选拔新人。

他认为谁能胜任要职,就不拘一格提拔重用。如他“纳鲁肃于凡品,拔吕蒙于行阵”,任陆逊于“未有远名”时,并放手让他们在实战中发挥自己的才干。

在赤壁大战的关键时刻,孙权独具识人慧眼,对周瑜赐剑加封为大都督,并授予军政大权。正是由于孙权的大胆提拔和重用,周瑜才得以担当起吴军统帅的重任,并且一展其杰出的军事才能,为抗魏保国立下了卓著功勋。

《三国志·陆逊传》的卷末评述道:“刘备天下称雄,一世所惮,陆逊春秋方壮,威名未著,摧而克之,罔不如志。予既奇逊之谋略,又叹权之识才,所以济大事也。”

在这里,陈寿把“威名未著”的陆逊打败“天下称雄”的刘备,主要原因归结为孙权的“识才”,这是符合实际而又很有道理的。孙权最大的本领是善于用人。

陈寿所说“权之识才”,指的就是“守江口”大战前夕,孙权对陆逊的知人善任。当时,刘备为报关羽被杀之仇,亲率大军讨伐东吴。

在这大兵压境的紧要关头,孙权确定由39岁的陆逊为主将。但这一决定却遭到张昭、顾雍等人的强烈反对:“陆逊乃一书生耳,非刘备对手,恐不能用”、“逊才堪治郡耳,若托以大事,非其宜也”等等。

面对这些反对意见,孙权并没有动摇。他经过亲自考察,知道吕蒙“前破关公,其谋皆出于伯言陆逊”,从而更加坚信“陆伯言乃奇才也”。

于是,他毅然决然地提升陆逊为大都督。陆逊领命就任,运筹帷幄,指挥若定,一把火烧了刘备七百里连营,终于以弱胜强,捍卫了东吴。

这一事实足以证明孙权选贤任能的正确。 孙权在用人上有句名言:“天下无粹。
2. 战国策描写吕蒙读书的句子
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进一步去学习!”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学问渊博的学者吗?只是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而不必去深钻精通。你说要处理许多事务,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东吴名将鲁肃路过寻阳,与吕蒙研讨论说天下大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3. 关于吕蒙的成语
鲁肃闻后,大惊,越席而起,靠近吕蒙,亲切地拍着他的背,赞叹道:“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还说:“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说:“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六》)从此,二人结为好友,过从甚密。

1、吴下阿蒙: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2、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进步,当另眼相看。

吕母生气,欲责罚吕蒙,吕蒙说:“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旦不探虎穴,安得虎子?”吕母闻后,“哀而舍之”(《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焉:怎么。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
4. 介绍吕蒙学习的句子,要用到一种描写方法
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孙权劝学》既记叙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无论一个人先天天赋多好,如果后天不学习依然不能成功,相反一个人即使基础差,但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能学到知识,并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办事能力,并告诉人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有关于吕蒙的诗句 1. 有关于吕蒙和孙权的名言各10则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鲁肃临时代理周瑜的职务,去陆口的时候路过吕蒙屯兵的地方。

当时鲁肃还是很轻视吕蒙的,有人劝鲁肃说:“吕蒙将军的功名一天天增长,不能拿以前的眼光看待他了,您应该重视这个事情。”鲁肃于是去拜访吕蒙。

酒到酣处,吕蒙问鲁肃:“您担负重任以抵御关羽方面军,打算用什么方法应付突然发生的袭击?”鲁肃轻慢地说:“临时想办法就行。”吕蒙说:“现在东吴和西蜀是暂时联盟,关羽毕竟对我们有威胁,怎能不提早做好应对的打算呢?”于是就这个问题,为鲁肃想了五种应对的方法。

鲁肃又佩服又感激,从饭桌上跨过去,做在吕蒙旁边,手抚着吕蒙的背,亲切地说:“吕蒙,我不知道你的才能策略竟然到了如此的境地!”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并和吕蒙结为朋友,告别而去。 当初,孙权对吕蒙蒋钦说:“你俩现在一起做当涂的指挥官,应当多学习,对自己有好处。”

吕蒙说:“在军中经常苦于军务繁忙,恐怕没有时间读书。”孙权说:“我又不是让你做编纂文档经典的博士,只是想让你多涉猎一些历史典故,你说军务繁忙,再忙也不能比我忙呀,我小时侯读《诗》《书》《礼记》《左传》《国语》,只是不读《易》。

一直到统帅江东以后读三史(魏晋南北朝以《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为三史)、各家的兵书,自己觉得大有益处。象你们两人,脑筋好用,学了肯定有用,为什么不去做呢?应该赶快把《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学习了。”

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当年光武帝统帅兵马的时候还手不释卷,曹操也自称是老而好学,更何况是你们” 吕蒙就开始学习,终日不卷,他所看的书,连老儒生都比不了.后来鲁肃正式提升,代替周瑜。

过来找吕蒙谈话,鲁肃摸着吕蒙的背说:“我以前说老弟是一介武夫,只有勇力,但是到了现在,学识也如此渊博,已经不是以前吴的阿蒙啦。”吕蒙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兄长这么说,可是不称职啊。

兄长您现在代替公瑾(周瑜的字),已经很艰难了,又和关羽接壤,这个人年长而好学,读《左传》朗朗上口,而且非常有霸气!只是他太自负了,总是气势凌人,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这是他最大的弱点。现在如果和他对垒,应该用单复阵,用卿来对付他。”

秘密的对鲁肃说了三条计策,鲁肃郑重的接受了,并且保密。 孙权经常叹道:“人一边长大,一边这么学习的,象吕蒙蒋钦这样的,没人比的上。

已经是荣华富贵了,还能这么学习,轻视财富,好意气,德行兼备的人,来做国家的栋梁,那不是太好了么??” 注:本文孙权劝吕蒙读书时,吕蒙17岁,为一都尉,所领部下相当于现在的童子军。 关羽单刀附会发生在鲁肃正式接替周公谨职务以后,那时关羽50多岁,所以吕蒙说他“老”而好学 完全是自己译的,有些地方我也搞不明白,我觉得不是原版的,可能是盗版的。

译的不好,请见谅~三国时代乃“人才一大都会“,而孙权诚可谓用人高手。他虽无曹操之才干,也无刘备之手段,但在用人方面却有其独到之处,为曹、刘所远不及。

孙权的江山虽说是父兄打下来的,但创业难,守业更难。作为守业之主,孙权18岁继承兄业,“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

这些都得益于他的知人善任。正是由于能够知人善任,才使得其麾下人才济济,灿若群星,接班人茬茬不断。

周瑜之后有鲁肃,鲁肃之后有吕蒙,吕蒙之后有陆逊,而且都是年轻有为之士。 孙权用人勇于打破常规,不搞论资排辈,破格选拔新人。

他认为谁能胜任要职,就不拘一格提拔重用。如他“纳鲁肃于凡品,拔吕蒙于行阵”,任陆逊于“未有远名”时,并放手让他们在实战中发挥自己的才干。

在赤壁大战的关键时刻,孙权独具识人慧眼,对周瑜赐剑加封为大都督,并授予军政大权。正是由于孙权的大胆提拔和重用,周瑜才得以担当起吴军统帅的重任,并且一展其杰出的军事才能,为抗魏保国立下了卓著功勋。

《三国志·陆逊传》的卷末评述道:“刘备天下称雄,一世所惮,陆逊春秋方壮,威名未著,摧而克之,罔不如志。予既奇逊之谋略,又叹权之识才,所以济大事也。”

在这里,陈寿把“威名未著”的陆逊打败“天下称雄”的刘备,主要原因归结为孙权的“识才”,这是符合实际而又很有道理的。孙权最大的本领是善于用人。

陈寿所说“权之识才”,指的就是“守江口”大战前夕,孙权对陆逊的知人善任。当时,刘备为报关羽被杀之仇,亲率大军讨伐东吴。

在这大兵压境的紧要关头,孙权确定由39岁的陆逊为主将。但这一决定却遭到张昭、顾雍等人的强烈反对:“陆逊乃一书生耳,非刘备对手,恐不能用”、“逊才堪治郡耳,若托以大事,非其宜也”等等。

面对这些反对意见,孙权并没有动摇。他经过亲自考察,知道吕蒙“前破关公,其谋皆出于伯言陆逊”,从而更加坚信“陆伯言乃奇才也”。

于是,他毅然决然地提升陆逊为大都督。陆逊领命就任,运筹帷幄,指挥若定,一把火烧了刘备七百里连营,终于以弱胜强,捍卫了东吴。

这一事实足以证明孙权选贤任能的正确。 孙权在用人上有句名言:“天下无粹。
2. 战国策描写吕蒙读书的句子
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进一步去学习!”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学问渊博的学者吗?只是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而不必去深钻精通。你说要处理许多事务,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东吴名将鲁肃路过寻阳,与吕蒙研讨论说天下大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3. 关于“吕蒙”的成语有哪些
1、洗脚上船[ xǐ jiǎo shàng chuán ]:指居于水滨,舟行极便。

2、吴下阿蒙[ wú xià ā méng ]: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 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3、刮目相待[ guā mù xiāng dài ]:刮目:擦眼睛,表示用新眼光看人。 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4、士别三日 [shì bié sān rì ]:指别人有进步眼光看待别人

5、一拥而上[ yī yōng ér shàng ]:一下子全都围上去。形容周围的人同时向一个目标猛挤过去。
4. 有关“吕蒙”的成语有哪些
刮目相待 士别三日 吴下阿蒙 刮目相看

手不释卷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1.刮目相待

guā mù xiāng dài

刮目:擦擦眼。

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擦眼。待,相看待。

2.士别三日

shì bié sān rì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解释

指别人已有进步,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这原是吕蒙回答鲁肃的话,后以形容对人重视,另眼相待。

3.吴下阿蒙

【拼音】吴下阿蒙 wú xià ā méng [1]

【字词解释】

吴下:长江下游 江东一带,以三吴地区为核心的一片区域。

阿蒙:即 吕蒙,吴人极喜加“阿”字,至今依然如此。吕蒙原本出生行伍、没有文化,经 孙权劝学后渐有学识,以 白衣渡江战胜 关羽而名扬天下。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意思是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多用于他人有了转变,学识大进,地位由低攀高,从 贫穷到富有。

【用法】偏正式;作 宾语; 贬义词

4.刮目相看

读音:guā mù xiāng kàn,成语出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意为用新的眼光看待。

5.手不释卷

释义:

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释:放开;卷:书本。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6.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shìbiésānrì,guāmùxiāngdài

释义:指别人已有进步,当另眼相看。

出处:选自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的《资治通鉴》中的 卷六十六:《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 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中的 士别三日,及更刮目相待。
5. 《孙权劝学》中表明吕蒙自己有自信心的句子
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当权掌事,不可以不学习啊!”吕蒙用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成为精通儒家书籍、传授经学的学官吗?你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军务繁忙,能比的上我吗?我常常读书,并感到自己获得了很大的收益。”

于是吕蒙开始学习。等到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与吕蒙讨论事情,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吴州的阿蒙了!”吕蒙说:“对于有抱负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