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区别

如题所述

  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实质不同,前者是在社会生活中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用军事和经济的手段控制社会的金融,意图直接进入共产主义;而新经济政策则是在无产阶级政权掌握经济命脉的情况下,通过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恢复国民经济,进而使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两种政策的实行,既是当时形势的需要,也与布尔什维克党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有关。通过比较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而新经济政策是商品经济不发达,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时期内行之有效的经济发展战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高度集中的行政管理,是单一的公有制体制。而新经济政策则扩大地方和企业的自主权,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有点类似于我国目前的体制。
  而斯大林模式呢,在外有帝国主义的包围和战争威胁,内有存在经济文化落后与历史传统的制约,以及斯大林个人因素及错误的理论指导和国内的政治斗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的产物。它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取消一切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以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管理取代市场调节,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可以按照统一计划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较短时间里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经济发展不均衡,片面发展重工业,使轻工业和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对农民的剥夺严重,忽视消费品的生产,导致人民的物质生活长期没有得到重大改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后,没有随着社会的变化进行调整,二战后逐渐僵化,丧失了自我完善的功能,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追问

那这两种方式与新经济政策的区别呢

追答

有本质不同,
斯大林模式和战时共产主义是直接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全社会以公有制为唯一,体制上无限接近共产主义;
而新经济政策则是在无产阶级政权掌握经济命脉的情况下,适当发展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公有制为主、私有制为辅。

追问

那新经济政策属于在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资本主义征政策?那不是与列宁的初衷相反吗

追答

不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资本主义政策,而是“适当”,比如开放个体户,比如把一些非命脉行业向国民甚至国外团体出让产权等等,本质上是允许一些资本主义的资金进入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但是国家命脉是掌握在党手中的、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的,开放的这部分生产资料和经济领域只是整个苏联经济的边角和辅助部分。与我们现在飞改革开放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某些程度上,甚至做的比我们要好,当然也有不足之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1-18
战时共产主义其实就是“一切为了前线”。战时共产主义并不是单纯的经济政策,而是一种紧急的战争政策。它要求整个国家,全部的财力物力人力绝对的去为战争服务。因此,我认为战时共产主义不存在生产关系、分配等问题。

至于新经济政策,其实和我们的改革开放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总体来说,就是国家的发展程度特别是经济远远没有达到社会主义国家应该达到的标准,但是在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的情况下,不得不以有条件的部分恢复资本主义生产这一过渡形式去发展经济,为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打好基础。

新经济政策的生产关系是商品与货币,实际上是尊重市场原则。
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共存。(比如说经济命脉由苏维埃绝对控制,但是其他的一些还有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就依靠资本主义生产)
分配原则以按劳分配和平均分配为主,同时还存在按生产资料分配。

至于新经济政策怎么推动的,这个我不太了解,但是肯定费了很多事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面就对此有描写,当时甚至有人怀疑这个列宁是不是真的。不过列宁把道理跟党员和工人农民说清楚了,事情办起来就不难了。

作用和效果:首先就是缓解并最终解决了苏俄的经济政治危机,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然后肯定经济复苏,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工业生产恢复并发展,同时还和西方关系缓和(相对的)。

参考资料:百度知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