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自身岗位上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立场

如题所述

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第一,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正确领导的基础。第二,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加强廉政建设,克服各种腐败现象,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否具有群众观点,是否贯彻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第三,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关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6-08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十二五”的发展目标,要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1月1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积极作用。报告结合我们党做群众工作的历史经验,联系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对如何践行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实现群众利益、创新群众工作方法等问题结合我工作实际谈如下几点:
首先,要坚持“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可以代替人民的力量”的观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号召,本质上是人民群众的事业。要做到“大家的事大家办”,首先要坚持“大家的事大家议”。即使看起来很难完成的任务,真正把群众动员起来了,就可能从一筹莫展中找到办法。还有,决策的科学化也是与民主化分不开的。那些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劳民伤财的形式主义,耗资巨大的形象工程,大多是少数甚至是某个领导者“个人说了算”的产物。如果有充分的科学论证和民主决策,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不可能通过的。鼓励群众畅所欲言,欢迎和容忍不同意见,把争论、反省、解释和说服当做正常工作,应成为基层领导者的基本 素质。
其次,正确把握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摆正同人民群众的位置。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是两句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前一句话指明了权力的根本来源和基础,后一句话指明了权力的根本性质和归宿。群众是社会的主人,各级党政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这是最基本的关系定位。我们要放下身段,学会倾听,学会回应,甚至要学会道歉,从居高临下走向平等对待群众。
第三,要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通过学习我们要常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想什么,要发展什么。每个星期要深入到群众中只少二次,搞好调研。
  第四,群众立场的核心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尽管与革命战争和计划经济时期有很大不同,但“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基本要求没有变。所以在工作中要做到“廉生威、公生民、诚生信”。

参考资料:胡锦涛同志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

第2个回答  2011-06-08
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了区委组织部通知精神,特别是结合我区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认真学习了陈平同志在进一步深化推动思想大解放,实现经济大发展活动动员会上的讲话精神,通过召开座谈会、一对一谈心活动,每名党员都广泛征求了不同阶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这些意见和建议撰写了党性分析材料,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了思想根源。在这次党性专题分析会上,大家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团结进步、共同提高的态度,按照“一人谈、众人帮、逐人进行” 的方式,开门见山,敞开思想,畅所欲言,详细汇报了各自承诺事项的兑现落实情况,开展了积极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深入地交流了思想和看法,进一步增进了了解,加强了团结,实事求是地查找了班子和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剖析了思想根源,制定了整改措施,并积极为如何促进全区经济大发展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关于 “五五”普法的思考
从“一五”到“四五”,每一个五年普法规划的实施都对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法律素质和法治意识的提高而产生鲜明的推进作用。“四五”普法经过各级的努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半年后,将进入新一轮五年普法规划——“五五”普法规划的实施活动。如何抓好“五五”普法规划的实施,的确值得各级认真总结和思考。

(一)关于“五五”普法目标的确定

“五五”是在“四五”普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必然是对“四五”普法的传承和延伸。“五五”普法目标的确立要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相一致,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法治江苏、法治政府的目标相衔接。因此,“五五”普法的目标的确立,既要实事求是,又要向新的层次攀升,体现新的高度的要求。“五五”普法要有新的目标,但新的目标不能定的过高。根据我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我们认为“五五”普法目标应该确立这样一个目标:即在公民学法、用法、提高法律素质的基础上,着力培养法治观念和法治自觉性,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法治的价值观和良好法治社会氛围,不断提高各级政府乃至全社会的法治化管理水平,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五五”普法目标的确定应当区分不同层次,对不同层次的人员提出不同的要求,在总目标的前提下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如对领导干部与对一般干部群众的要求要有所不同,城市与农村的要求应当有所不同,经济社会发展较发达地区与相对落后地区的要求应有所不同。我们要在提高全民崇尚法治意识这一总体目标的指引下,对领导干部、城镇居民、农民群众、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校青少年以及外来流动人口分别提出具体的普法目标任务。

(二)关于“五五”普法的侧重点。

抓重点、促全面,是一种很好的工作方法。“四五”普法对重点普法对象和重点普法内容作了要求。实施过程中,我们针对重点对象、重点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五五”普法规划,仍然要突出重点普法对象,明确重点普法内容,狠抓重点工作的落实。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五五”普法取得积极的和突出的成效。

1、继续抓好重点对象的普法。
推动依法治国党政机关领导干部是关键。通过20年的普法,领导干部法律意识得到增强,法律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领导干部的法治观念和推进国家法治化管理的自觉性并不十分强、十分高,尤其是在当前纷繁复杂的环境下,能够做到依法执政,没有很强的法治意识、很高的法律水准是很难胜任的。近年来,许多违反可持续发展要求,不按科学规律办事,随意侵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害,后果十分严重,其对法治的破坏及其的恶劣影响,多少年都难以消除。因此,“五五”普法仍然应把领导干部作为普法的重点,只是普法的目标侧重点不是放在提高法律意识,而是放在增强其法治观念、法律素养和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自觉性和实际能力上。
农村普法和流动人口普法是我区普法工作的薄弱点。“五五”普法应当将农村普法流动人口普法作为重点和突破口来抓。最近我们下基层作了一些调查,虽然我们武进在经济上属于较发达地区,但从目前了解情况来看,我区农村的普法仍然处于“靠天吃饭”的自发状态。大多数村民和外来务工人员接受法律知识主要是从广播、电视、报纸等途径获得的。因此,加强农村和农民群众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的普法教育十分必要,必须采取措施大力加强。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后备力量。因此青少年应当作为普法的重点并要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企业在推进国家法治建设进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和责任,因此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普法教育应仍是“五五”普法规划的重点。

2、扎实抓好重点普法内容的学习培训。主要是针对各个不同重点对象有针对性确定普法的重点内容。如对领导干部、国家公职人员,主要是进行宪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不断强化其法律至上和依法行政意识。
3、分解落实“五五”普法的重点工作。主要是将五年规划确定的目标按年度进行分解,并根据具体实际,结合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确定普法的重点工作,按照动员、实施、总结等步骤,层层推进,抓好落实。

(三)关于“五五”普法的运行机制

继续按照“四五”普法“党委领导、政府主抓、人大政协监督检查、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普法工作机制,来推动“五五”普法规划的落实。重点是进一步强化领导机制,完善日常运行机制,加大经费保障力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普法依法治理的检查监督和考核评价制度等,在完善行之有效的普法工作制度上下工夫。
在普法的日常运行机制中,特别要强调依法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我省制订了《法制宣传教育条例》、常州市也制定了《法制宣传教育条例实施办法》,我区《法治武进建设实施规划》都明确了各级各部门特别是主抓普法依法治理的司法行政部门普法教育职责。我们要进一步运用好《条例》、《办法》和《实施规划》,充分依靠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的支持,善于借助领导的力量,依法开展普法教育,依法对普法教育进行有效的检查监督,以形成党委政府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主动参与、司法行政机关与政府各部门、社会各团体和基层组织的有效的联动,全面推进“五五”普法各项工作的落实。同时要借“四五”普法考核验收之东风,进一步完善法制宣传教育年度经常考评和五年综合性考评相结合的考核评估体系,使“五五”普法一开始就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高起点、高标准轨道。
第3个回答  2011-06-10
一、坚持以“为党旗争辉、为发展服务、为百姓造福”实践活动为宗旨,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工作效率,改变工作作风。
二、坚持联系群众,参加机关干部大下访活动,听取民声,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带回来,综合分析,给上级提交请示报告,解决相关难题。
三、做好群众点名接访工作,把反应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综合处理,让群众的问题得以解决。
总之,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正确领导的基础,我们要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
第4个回答  2011-06-15
一、站在社会不同阶层群众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统筹解决各种矛盾,维护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保稳定、促发展。
二、加强与群众的联系,增进与群众的关系,了解他们的观点及所需、所求、所盼,解决他们生活、工作中的疾苦!做到真正的关心、关怀人民群众。
三、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以人为本,发扬吃苦耐劳、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
四、关心弱势群体!对他们进行社会资助或救助。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
六、打击社会上的各种歪风斜气,反腐倡廉!着力加强法制建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