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融合,儒家思想与汉服文化是怎样交融的?

如题所述

孔子的后人孔颖达曾经在其著作《春秋左传正义》中记载“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这也就成为我国是华夏民族的说法起源之一,而我们由此也可以看出礼仪制度和服饰的华美是中华民族的显著特征。

在中国的服饰当中,汉服并不仅限于汉朝时期的服装,指的是整个汉民族自先秦至清以来所有服装的总称,在经历了千年的发展,不管是服饰的材料还是服饰的样式,又或者是不同层次的人所能够穿的服饰位置,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和演变。

礼仪制度和服饰看似是不同领域的两种事物,一个侧重于社会当中上层建筑,另一个则是经济基础所决定的物质生活状态,但是在我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礼仪和服饰却也在慢慢的进行他们各自的融合。而能够使服饰与礼仪制度进行完美融合的重要桥梁,则是儒家思想。


一、儒家思想在汉服中的体现

首先是从汉服的观念和服饰的规制来说,儒家思想所提倡的礼制,在千百年来汉服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是重要元素之一。特别是在汉朝以后,儒家思想已经成为国家的正统思想,而孔子所提倡的克己复礼,也生动的反映在服饰方面。在整个社会阶层中,统治阶级和贵族与平民等不同的阶级之间,在不同的场合所穿的服饰纹样、色彩、材质都有严格的规定。

单就汉朝时期来说,《续汉书·舆服志》曾记载“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庙服绀上皂下,蚕青上缥下,皆深衣制。”可见当时社会上对人们所穿服饰的严格规定。但实际上不仅仅是所穿的衣服,人们的衣帽鞋袜,出行时所乘坐的交通工具以及日常的生活用品,在当时都已经有了严格的限制和规定。 汉服发展到唐朝的时候,其等级制度更加鲜明。

《旧唐书·舆服志》中曾记载:“则天天授二年二月朝,集使刺史赐绣袍,各于背上绣八字铭……诸王饰以盘龙及鹿,宰相饰以凤池,尚书饰以对雁。”可见哪怕是不同的官职,他们在服饰当中所能绣的纹样,在当时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尽管唐朝一直奉行开放包容的政策,但是在服饰的等级方面却依然不折不扣的践行着儒家思想中所推行的礼制。


宋朝时期,由于前朝唐代的积累,再加上统治者推行积极的经济措施,所以宋朝的经济发展到了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的水平。宋朝的手工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丝织业的方面,因此宋朝时期的服饰不管是从颜色还是样式来说,都与前朝相比有了显著的进步。在思想方面,程朱理学的出现,将儒学又推向了新的高潮,而体现在服饰方面,则是等级化更加严重。除了传统的儒学思想以外,程朱理学中所提倡的三纲五常思想对妇女造成了更大的束缚。

因此在服饰方面,女性的服饰在整体风格上呈现出清新朴素和淡雅的特点,同时整个的穿衣风格也在逐渐变得保守。而男女服饰上的逐渐保守,也在无形当中塑造着恭谦有礼的行为,这正体现了儒家思想中仁爱的精神。


发展到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也达到了顶峰,等级和君臣之分更加明显,朱熹的理学也成为官方正统的学说。从服饰颜色来看,明朝的皇帝姓朱,因此整个明朝都崇尚朱色,而《论语》又云“恶紫之夺朱也”,因此紫色也逐渐退出大众视野。

在服饰总体方面,明清时期的服饰都以宽大为主,特别是清朝的女性服饰,更是将女性包裹得严严实实,衣服宽大,完全不能展现出女性特有的曲线美,这都是深受理学思想中“存天理,灭人欲”说法的影响。

其次是从汉服形制的发展演变中,也能够看出儒家思想在其中的渗透痕迹。哈佛在经过千百年的发展,最后基本定型,大部分都以上衣下裳、深衣和襦裙为主。关于上衣下裳制的汉服,在颜色方面,自古以来就有“衣正色,裳间色”的说法,其中的正色是贵族统治阶级才能够使用的颜色,而间色则是由正色混合而成的颜色,只有平民百姓才可以使用的。

根据《周易》中所提倡的阴阳五行思想, 黄、黑、白、青、赤等五种颜色即为正色,而其他如绿色、蓝色则为间色。黄帝注重礼法,于是制定冠冕服饰区分天下等级,并且提倡的“垂衣裳而天下治”思想后来成为孔子“法先王”思想的来源,由此更足以见得汉服当中的儒家思想的元素。

二、儒家思想为何能够影响汉服演进


汉服的基本形制在周朝已经确定下来,自周朝到汉朝,有许多著作体系都对汉服作出了相应的规定,一直到四书五经的确立,汉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冠服体系。但是不管怎么演变,汉服的发展,总归是要有一个核心思想做主导的,而这个核心思想也刚好正是儒家思想。

在《诗经》、《尚书》、《周礼》、《礼记》、《易经》、《春秋》等儒家经典著作中,对于包括衣裳、首服、发式、面饰、鞋履、配饰在内的汉服都提出了完备的规定,汉服也开始有了较为严密的系统。

在另一方面,儒家思想在汉朝成为中华民族正统思想以来,其理论也一直处于在更新发展的状态,目的就是适应社会的发展,并且从各方面完全的服务于统治阶级。而服饰,作为百姓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元素,也逐渐成为一整个民族的精神象征与外在表现。

因此儒家思想就在对社会进行改造和整肃的同时,将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与其他尊卑关系、等级观念,等意识融入到了汉服的设计与演变之中。由此汉服作为物质层面,而儒家思想作为精神层面,就实现了完美的融合,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优良遗产。

其二,与整个中国传统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有关。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经济发展状况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儒家思想的传承与发展和汉服在形制和工艺等方面的不同,也深受所在社会经济背景的影响。

比如唐朝时期国力强盛,各外来民族的融合,也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而整个统治阶级崇尚佛教,便弱化了对儒家思想的尊崇。所以唐朝汉服的特点,尤其是女性,更偏向于展露女性身材曲线的美感,整个朝代的服饰也都包含有开放包容的元素。而发展到宋朝,由于积贫积弱的朝代特点,再加上宋明理学的兴起,宋朝的汉服在整体上要体现出清淡平易简朴的特点。


最后,儒家思想所影响下汉服的演变形式,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便利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广受推崇和发展。反观中国其他宗教,道教和佛教影响下的中国服饰,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如道教服饰一般都只适用于崇尚道教的弟子,如道士,而佛教的不是,一般也是适用于寺庙内的僧尼。只有儒家思想影响下的汉服,能够将上至帝王下至百姓,整个社会阶层的服饰都包容其中,因此,具有广泛的社会适应性。

三、儒家思想影响下汉服的演变意义

而对于儒家思想来说,汉服与它的结合,也为他在以后中国历朝历代的发展,更好的服务于统治阶级,有了一个真实的载体。儒家思想以及丰富的学术和严密的理论体系,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汉服的存在,也是因为儒家思想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物质基础和来源。因此不管是从汉服的角度还是从儒家思想的角度,这两者的结合对于双方来说都能够达到双赢的效果,促进了对方的共同繁荣和进步。

最后受到儒家思想所影响,在经历了千百年的发展,也在无形中塑造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儒家思想中所提倡的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这些元素都缓缓的渗透进汉服的设计与制造过程中。不管是对于古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在与人交往,或个人对自身的锤炼,都能够起到很好的示范和借鉴作用。我们通过对汉服与儒家思想的传承,塑造的是宽容谦让,温和有礼的民族形象。


四、结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