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问一下有过从小在异乡长大的朋友,如何去处理身份认同,自卑的问题?

如题所述

身份认同包括两个方面: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自我认同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对“我是谁”有确定的答案,自我认同是摆脱孤独,得到精神寄托的重要因素;社会认同是他人对个体的世界观、价值观、生活方式等的接纳和认可。

虽然《hello!树先生》的背景设置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但它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城市化进城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外出去大城市打工。然而这群现代都市人却无法在城市中找到认同感和归属感。一方面,他们生活在城市,享受着一切最先进的文明:酒吧、电影院、歌舞厅等娱乐场所;地铁等便利的交通设施;他们去看演唱会、国际展览,他们出入高级商场买着昂贵的奢侈品;他们在这里有更多可以选择和拼搏的机会;他们深夜穿梭在灯火辉煌的街景里……另一方面,他们对城市而言,又显得甚是渺小,“我是谁”“我对这座城市而言是什么”,当他们直面自己的内心,思索这样的问题时,不免内心涌上巨大的虚无感、失落感。

我们都是无名之辈,我们都是“树先生”。

“树”的象征意义

影片中,王宝强饰演的角色叫“树”,但却省略了他的姓名,发疯后的他也常常坐在树上,他的大哥也是被父亲在家门口的树上吊死的(因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哥犯了流氓罪,父亲嫌丢人,失手吊死了树先生的大哥)。然而,树,并不是一个随意取的称呼,而是编剧和导演的刻意为之。

在时代前进的洪流中,小人物该如何走出身份认同缺失的困境?
《hello!树先生》剧照

韩杰导演在接受采访时曾说:“其实我们的家庭就像一棵树。影片中有很多人际关系,但是这一切在现代化浪潮中都在发生着改变,家庭之树被连根拔起,传统的人际关系也发生了改变。父亲是那个时代权威的符号象征,一直在干扰树的生活,父亲对哥哥的残忍做法成为树精神上巨大的阴影。”

树,本是深深扎根于大地,依托于大地,从土壤中吸取养分,然后才能茁壮成长,枝繁叶茂。然而对于树先生来说,他成长所附着的土壤里,所包含的成分是传统的伦理制度和道德体系:父亲是金字塔,父权是不可违逆的。从影片,树先生对父亲零零碎碎的片段回忆和幻想中,我们可以看出,树的父亲是非常严厉的,而且骨子里持守着传统的伦理观念:父在上,子在下,父亲对儿子有绝对的支配权。在这样的“土壤”中长起来的树,必然是不健康、容易被摧毁的。树,就像一叶浮萍,漂浮在这人世间。因此,树先生的悲剧,很大一部分原因,归结于他的家庭。

如同树先生一样,在现实社会中的人,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在从农村到城市迁徙的过程中,我们生存所依托的土壤,或许也是崩塌、杂冗、贫瘠、不健全的。所以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生活的人们,在追逐的过程中,很容易迷失自我。麻木地行走在其中时,人就像漂浮在半空,脚没有着地,也因此无法寻找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26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处理好自己,处理好这个“我”,你便成为一个强大的自己,拥有足够的气场和朋友圈,勤学知识、勤修自心、勤奋努力、勤检自身,好学者智,好德者昌。一切都好起来,很自然就被认同,

当然也就没有自卑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1-29

自卑一般都是内向的人格,这个我觉得主要是还是自己得打开心扉,去迎接一些让自己认同的东西,才可以面对

第3个回答  2021-01-29
1、自信是消除自卑心理最根本的动力。不要害怕失败,因为失败是难免的,要想到“失败是成功之母”,应以积极的态度分析失败的原因,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毅力,克服困难,向成功努力。

2、正确认识自己。多挖掘自己的长处,多发挥自己的长处,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尽可能地多出成绩,这样就可以不断巩固和增强自信心。

3、以勤补拙。古人云:“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通过勤学苦练完全可以缩小自己与别人的差距,甚至赶上或超过别人。

4、用“补偿法”保持心理平衡。自卑者平时要多以己之长比他人之短。遇到挫折时别泄气,不要想“我不行”而应该有充分的自信:“我能行,我一定能行。”

5、选择适合自己的好方法。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对别人来说有效的方法对自己未必适用,“东施效颦”往往事与愿违。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适合于自己的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不必在意旁人的贬低。贬低别人的人往往是出于妒嫉心理或其他原因。要记住:只要你不承认自己有自卑感,谁也没有办法使你自卑
第4个回答  2021-01-29

异乡长大,对他的生活习惯已经是习熟悉了,换一个地方生活的话肯定要重新认识身边的人,不要有任何的自卑放飞自我追求自己的梦想。不要忘了生你养育你的地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