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赋华阳、赵姬、韩霓、冬儿、娼女,眼角为何皆画红?

如题所述

电视剧《大秦赋》中女性角色的妆容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眼角都画上了红色系列的眼妆,这是为何呢?

其实,看似红色系列,实则也是有区别的。尽管秦朝的女性妆容讲究的是翠眉红妆,不过具体身份不同也有区别。

而剧中华阳夫人,赵姬,冬儿,倡女,韩霓的眼妆其实也有差别。

华阳夫人是黑色眼线,正红色的眼影

华阳夫人出身尊贵,做了三天王后便成了太后,这个身份让她必须是一个端庄,大方,符合太后人设。

而且华阳夫人从出场后很多集,都是穿着孝衣,所以她的妆容是比较淡雅的。

毕竟,秦王去世是大丧,作为儿媳妇,妻子的身份,如何还有心情去多打扮,那岂不是不符合宫中规矩,也不符合人之常情。

后来,华阳夫人成了太后,也没有浓妆艳抹,因为她是太后,是尊贵的身份,且年龄也不小了。

所以,华阳夫人的眼妆是黑色的眼线,稍微拉长,有红色系列的眼影相配,端庄,威严

这个妆容也适合这个角色!

邬君梅饰演的华阳夫人,气场强大,不怒自威,演技到位。

赵姬与倡女的相似,这也是与她们的出身相关

话说,华阳夫人作为太后,妆容雅致,符合身份,不轻佻。

那么赵姬也做了太后,还是监国太后,为何还能像从前一样呢?

其实赵姬的妆容从太子之妻到太后,还是有区别的。

太子之妻和做王后的时候,赵姬的红妆是比较浓的,眼线勾的比较长,配上橘红色的眼影,多了几分妖娆的风情。

后来做了太后,赵姬的红色眼线仍旧存在,但是眼影部分没有那么浓了。做了太后,还是需要庄重一些。

那赵姬为何不是如此呢?因为赵姬就是个舞姬出身,哪怕贵为太后,仍旧改变不了出身。

无论是本性散发出来的娇媚,还是非正宫出身的缘故,所以赵姬做了太后仍旧是着红妆。

何况太后还和嫪毐日日寻欢呢?!朱珠把这个角色演的很不错。


 至于倡女,就更是浓烈了妆容的。尤其是最开始的时候,那个浓妆艳抹,妖娆的风情,实在到位。

后来赵偃做了大王,倡女的妆容有所改变,但仍旧没有嫔妃的气质,还是倡女,妆容还是比较浓。

说到底,这两个人的出身决定了她们的妆容。不得不说,《大秦赋》是良心剧!


冬儿作为侍女只是装扮,韩霓大方端庄

冬儿作为和秦王一起长大,陪伴左右,照顾秦王的侍女,自然也不能太差。

否则,这也丢失了身份,抹了秦王的面子。不过,冬儿的妆容不算浓,有红色的眼线,但没有赵姬的长。

冬儿眼影的颜色是橘色偏暗红,因为身份低微,但好歹也是跟着秦王和太后的人,所以也得艳丽一些。

同时,赵姬希望冬儿能侍候秦王,冬儿也得打扮打扮,才能引起秦王注意。可惜,秦王把她当做姐姐,从未动过其他心思。

 至于韩霓,她是公主出身,一言一行都是好贵典雅,而妆容也是红妆,但是整体比较淡雅,更显其清新脱俗的美。

看来,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不同的场合穿着不同,打扮不同,妆容不同,身份不同,都是如此啊!

其实在历史上秦国的普通女子在其实是没有妆容,也不会打扮的,因为连年征战,生活贫乏,哪里还有金钱和心思化妆。

所谓女为悦己者容,生活压力之下,男人们谁在乎呢?

所以那个时代大概只有嫔妃夫人们可以化妆吧!看赵姬刚入秦宫时,也是素颜便知道了。

当然了,从这一点来看,也说明《大秦赋》剧组确实用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19

不少的朋友都关注到《大秦赋》中女子的妆容,尤其是眉眼脸颊处的画红妆,颇有种媚眼横波,楚楚动人的感觉,非常传神耐看。

大秦赋算是一部历史剧,从服饰、妆容、道具、场景布置、礼仪等都神还原。看剧中人个个似活脱脱的秦人。而剧中几位女演员的眼角为何画红?这也是符合那时秦女性的妆容的。

韩霓是秦汉时期妇女的主流妆容——“红妆翠眉”

个人觉得《大秦赋》当中的诸多历史细节都做到了良心还原,女子的妆容也不例外,制作非常精美、用心在还原,我们跟着剧情一起来科普一下古代女性的妆容发展。

从“素面朝天”到“红妆翠眉”,在先秦时期,由于周礼、生产力方面的原因,对女性的限制,女子的妆容都是“粉白黛黑”式的淡雅素妆。

这主要是当时的社会风气所影响,讲究的是礼仪和契合自然,浑然天成

到了战国后期,逐渐占据优势地位的秦国,国力强盛,地域广大,偏爱“红妆翠眉”式样的明艳装扮,引领了一时之潮流,后秦统一天下,这种审美观念也一直占据主流,影响秦汉两代的女性的妆容,均以“红妆翠眉”为美,乃至对魏晋时期也有一定影响。

宋人《事物纪原》载:“始皇宫,悉红妆翠眉,此妆之始也!”

既然称为“红妆”,画红就成为重中之重,那这“红”来自于哪里?我来为大家揭秘

秦汉时期的妆粉:冬儿

“红妆”之红,自从秦以后越发盛行,其取“红”之法确实与当时的阶层和生产力有关,要知道贫寒人家吃饭都成问题,化妆只能是奢侈

    红粉上妆,战国后期女子化妆也是依旧需要上粉,只是又加了一个步骤——施朱,也就是在白色敷粉之上,又染红,成为”红粉”。但是当时的粉类化妆品难以粘于脸颊,当流汗或者流泪时,红粉会随之掉下。

2.胭脂上红,源自于一种“红蓝花”,此自匈奴传入我国,胭脂属于油脂类上色,沾染于皮肤上不易掉色,解决了“红粉”易掉的问题

3.朱砂,其实从始皇帝开始,甚至在之前就有大量方士炼丹,大量用到朱砂,其主要成分是硫化汞、氧化铁和黏土的混合物,是一种矿物上红染料,也称为“丹砂”,或者“丹”

在《大秦赋》当中前期剧情主角之一的华阳夫人演绎的非常到位,戏份很重。

华阳夫人的“红妆”个人感觉非常具有典型代表性

脸颊处的红粉妆,配上眼角的勾画,眉毛的线条感,配上华丽的明丽服装,很好的勾勒了华阳夫人,安国君宠妃,荣宠一时,冠绝后宫的华服形象。

后安国君崩,华阳夫人衣服转为暗色系,青色、黑色为主的衣服颜色,配上眉眼部画红,红黑相间,又很好的衬托出身为太后的庄重肃穆,诠释的非常到位。

再有赵姬的红妆,也非常传神,赵姬史载颇为放浪形骸,其发饰、红妆配上眉形,眼神,颇有几分神似

韩霓的红妆,也比较符合人物特征

韩霓身为子楚的夫人,其心性沉稳,不好宫帷争斗颇为文静,身为韩国公族出身,但是却有小家碧玉般的沉静,淡施红妆,明艳动人而不妖,光照才人而不俗,贴合人物性格特点。也是我最喜欢的“红妆”,有没有同好的呀?

或许,这就是秦汉“红妆”的魅力吧,“红妆”自秦始皇,以至于汉晋,影响深远,而后世“红妆”直接演变成女性的代名词,其在化妆史上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第2个回答  2021-02-22

第3个回答  2021-02-18
在秦朝眼角画红是为了凸显身份尊贵及女性魅力,其实她们眼角的红色也不是一种红,不同的红色代表了不同的地位。
第4个回答  2021-02-18
因为他们眼角画红的话就非常的符合古代的一种形象,能够更好的展现我们古代人物的特色以及对历史的影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