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代酒的典故

如题所述

以茶代酒的典故:

孙皓是孙权的孙子,是废太子孙和之子。东吴的第一代皇帝是孙权,第二代、第三代都是孙权的儿子,孙皓的叔叔。第三代皇帝孙休驾崩后,两位顾命大臣认为孙休的儿子年幼,周边环境又复杂多变,如尊先帝昭命,恐吴国有存亡之忧。

于是朝臣商议后,决定拥立废太子之子稍年长的孙皓为帝。孙皓初登大位之时,勤政爱民,改革政令,如开仓济贫、减省宫女啊,深得百姓爱戴。不过好景不长,国家刚有起色,这皇帝就飘起来了。

听不进去忠臣直谏,滥杀无辜,还养成了好些不好的习惯,最突出的是嗜酒酗酒。他经常组织酒宴,他还定下规矩,喝酒的最低量是7升。古代一升,约等于现在的四两,7升就是2斤8两,就算那时酒的酒精度只有二三十度,也是需要很大的酒量了。

韦曜是孙皓经常请来喝酒的大臣之一。不过孙皓请他来,不是因为韦曜能喝,而是因为他曾经是孙皓父亲的老师。相反韦曜还真不能喝,最多也就两升的量,7升酒无论如何他是喝不下去的。韦曜在孙皓继位后,十分器重和信任韦曜,就算韦曜酒量不行,孙皓酒宴也会拉上他。

喝酒的规矩是孙皓定的,但他又不能太让这位老臣难堪,于是喝酒时就做了些手脚。每当他看韦曜喝不动了,暗中令侍从给他把酒换成茶,让他"以茶代酒"。从此之后,以茶代酒便在酒场上流传开来了。

这个孙皓后来更加荒淫无度,韦曜这个老臣最终也被他下狱赐死了。四年后,晋国大军压境,吴国无力对抗,孙皓学刘禅的样子投降了。孙皓被晋国皇帝赐爵“归命侯”,又四年,孙皓病故于洛阳。

孙皓嗜酒误国,让人唏嘘不已。这个故事也给人提个醒,这个酒吧,还是不要过量,尤其不能像他那样嗜酒如命,酗酒成习。真正不能喝时,以茶代酒,希望都能得到朋友们的谅解吧!

成语解释:

以茶代酒是一条成语,意思是喝酒的场景中既不想喝酒而又难却盛情,就用茶来代替酒。这是不胜酒力者而所行的礼节。

这条成语出自陈寿的《三国志吴志韦曜传》。成语故事涉及到两个历史人物,一个是吴国的末代皇帝孙皓,一个是传主韦曜,吴国德高望重的老臣。

出处:晋朝陈寿《三国志·吴志·韦曜传》:“皓每飨宴,无不竟日,坐席无能否率已七升为限,虽不悉入口,皆浇灌取尽。曜素饮酒不过二升,初见礼异时,常为裁减,或密赐荈以当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