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汉书》、《后汉书》中皇帝名号前大多要加“孝”字?

例如,孝文帝、孝景帝,为什么要加孝字?表示什么意思?

下面是本人从《谥法》注解上抄的,参考下。
汉之传谥常用“孝”,除了高帝和光武帝两个开基之祖,其余皇帝都有“孝”字,
因此汉朝除了高帝的所有帝王都是两字谥号。大将军霍光废黜昌邑王时的理由之一就是“
汉之传谥常用孝”,如此不孝的帝王将来怎么承担的起这个谥号。两字甚至三字谥号早在
春秋就已出现,战国时更是流行,如周威烈王、周贞定王、秦惠文王、秦昭襄王、楚考烈
王等。当时出现这么多两字谥号,原因之一可能是当时的诸侯传世都已经有数十代,大部
分谥号都已经使用,如周已有烈王、定王,秦已有惠公、襄公,此后再想用这些谥号,就
不能不花样翻新,创造出两字谥号。但是当时并没有“传谥”一说,更没有几十代王侯都
使用同一谥号的惯例,两字谥号虽然流行,但并没有规章可循。
汉朝的情况大大不同,“传谥用孝”是一以贯之的政策,体现了儒家“以孝治天下”
的主张。西汉前期儒学尚不盛行,犹有以孝传谥者;武帝之后儒学日益兴旺,以孝传谥更
带上了一层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是巩固汉家统治的精神支柱之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5-28
说明汉朝以孝治天下的,所以才会在皇帝的谥号前加个“孝”字
第2个回答  2007-05-29
汉朝以孝治天下,故要加“孝”,不过光武帝是个例外。
第3个回答  2007-05-28
标榜以孝治天下
第4个回答  2007-05-28
汉代自诩以孝治天下,并以孝字传国。所以在每个皇帝的谥号前都加孝。皇帝率先作出表率为了大家都遵从孝道。但有两个皇帝例外,分别是两汉的开国皇帝——高皇帝刘邦,光武皇帝刘秀。后代的皇朝并不是每个都这样有明的规定或者约定的祖例。谥号作为后世对死去皇帝的评价,一般只有一个字,到后来字就越来越多!
庙号最早并不是每个皇帝都有的,只有被后世认为有大功德的才加庙号,唐以后庙号就泛滥了,每个皇帝都有。像刘邦就是太祖(又称高祖),汉文帝刘恒庙号太宗,他哥哥孝惠皇帝刘盈就没庙号,汉武帝庙号世宗,他儿子汉昭帝没庙号,汉宣帝庙号中宗(他的庙号是到东汉光武皇帝才上的),此后的元、哀、平三帝都没庙号。
光武帝庙号世祖,明帝庙号显宗,章帝庙号肃宗,和帝有庙号,后来又撤销了(郁闷),其后的汉帝没有庙号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