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汉乐府、汉代文人诗、建安诗人、古诗十九首、竹林七贤、山水诗、玄言诗、永明体、官体诗????

如题所述

汉乐府:乐府初设于秦,是当时“少府”下辖的一个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汉初,乐府并没有保留下来。到了汉武帝时,在定郊祭礼乐时重建乐府,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后来有不入乐的也被称为乐府或拟乐府。
汉代文人诗:包括庙堂诗、楚歌诗、四言诗、杂言诗及五言诗,其成就不及乐府民歌。现存楚歌诗、四言诗数量较少,庙堂诗及五言诗数量稍多,其中楚歌诗和五言诗中有些作品写得较好,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则标志着文人五言诗进入成熟阶段。
建安诗人:东汉末年一大批文学家,如曹操、曹丕、曹植、蔡文姬、邯郸淳等,他们在铜雀台,用自己的笔直抒胸襟,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掀起了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由于其时正是汉献帝建安年代,故后世称为建安文学。因而此期作家称为建安诗人。
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抒发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儒家的哲学意境,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
竹林七贤: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贤之称。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山水诗: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虽然诗中不一定纯写山水,亦可有其他的辅助内容,但是呈现耳目所及的山水状貌声色之美,则必须为诗人创作的主要目的。由谢灵运开创,脱胎于玄言诗。
玄言诗:一种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诗歌。玄言诗不是真正的诗,也不是真正的哲学,而是一种失败的杂烩。玄言诗是东晋的诗歌流派之一,约起于西晋之末而盛行于东晋。代表作家有孙绰、许询、庾亮、桓温等;其特点是玄理入诗,严重脱离社会生活,孙绰所做的玄言诗远远不及道林。
永明体:永明是南朝齐武帝的年号,“永明体”亦称“新体诗”,这种诗体要求严格四声八病之说,强调声韵格律。这种诗体的出现,对于纠正晋宋以来文人诗的语言过于艰涩的弊病,使创作转向清新通畅起了一定的作用。对“近体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官体诗:不知道,是否打错了?
上官体,是唐代诗歌史上第一个以个人命名的诗歌风格称号。指唐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
宫体诗,指以南朝梁简文帝萧纲为太子时的东宫,以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诗歌。“宫体”既指一种描写宫廷生活的诗体,又指在宫廷所形成的一种诗风,始于简文帝萧纲。萧纲为太子时,常与文人墨客在东宫相互唱和。其内容多是宫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则追求词藻靡丽,时称“宫体”。后来因称艳情诗为宫体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