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感怀诗特点

如题所述

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例如思乡怀亲、送友、赠人、人物感悟、闲情逸趣等等。对此,我们要了解到引发诗人感慨的事,更重要的是把握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即事感怀诗,诗人所抒之“怀”是深挚感人的。特别是思乡、念亲、怀友、赠别之作,若是矫情造作,必然无从动人,能够流传千古的,都有一份真挚的感情。我们要细加领会。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诗人以浅易的语言抒发了真挚诚恳的情怀。
即事感怀诗,“事”与“怀”的结合是很自然、高明的。杜甫《月夜》,于清冷的月夜中思念因战乱离散的妻子,情与境是自然协调的。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诗人的故园情思是由一曲《折杨柳》引发的,先写笛声满城飞扬,再写故园之思深浓。“事”和“怀”的结合紧密、自然、熨帖。
答好即事感怀诗歌的鉴赏表述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缘事悟怀,明晰走向。
这类诗作往往是因一点事由而生发出感慨,所以对于引发诗人感慨的事,我们首先要了解。比如苏轼的《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雨》是写路上遇雨,没带雨具,雨后遂晴,由这么一件小事诗人生发出了既不为忧患而动摇,也不为喜乐而忘形的人生感悟。了解了诗中所写之事后,更重要的是把握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怀。我们要感悟体味附着在事与物之上的情感因素。而这就需要我们注意诗中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背景和一些特定意象的把握。对于这种表现显豁而稳固的情感比较好把握。至于那种流露隐蔽且游移无定的情感,我们得倍加小心,要将诗人感情的发展轨迹梳理清晰。比如辛弃疾的有些词作。
⑵缘事析怀,演绎成文。
在完成诗歌鉴赏题时,要注意做到叙、析、评的结合,切忌架空分析,失之悬浮。
根据诗歌所叙事情,来分析诗人的复杂情怀。而事与怀之间的联系就是我们的文字。叙是对诗歌相关内容的援引或简述,它是析的基础,析的前提;析是对诗歌隐含信息的发掘、分解和剖析,它是评的手段,评的条件;评是作者通过具体分析得到的结论,它是析的目的,也是析的归宿。三者彼此渗透,密不可分。
三者中,析是关键。它可以是对选时择地的斟酌,也可以是对前因后果的剖析;可以是对事情脉络的梳理,也可以是对情感走向的探究。但一定要缘事发议,就事析怀。
诗歌鉴赏表述题以“评字当头,边叙边析”的方式为多,当然,也并不排斥其它方式(如“先叙再析后评”等)的存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鉴赏过程中,我们一定不能忘记加进人物形象,即事感怀正是诗人通过事来抒发个人的情怀。
⑶体巧察妙,表现文采。
即事感怀诗,往往是偶有所感时冲口而出的,或者是觥筹交错中仓促挥就的,不像有些诗那样精雕细刻。但是一些诗作凭着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还是显现出精湛的艺术技巧。诗歌的形象生动、情感丰富语言凝炼等特点,决定了鉴赏表述题除了同一般文学评论一样讲求表达的准确、周密外,还要注意表述的生动形象,讲究适当的文采,以增强表达情感色彩和吸引力。可以作生动的复述和比喻,可以作适当的联想和类比,可以作形象的描绘和适当的抒情。
在鉴赏表述中,我们应注意一些专业术语的运用,可以从诗歌的情感内容方面入手,也可以从艺术特色方面入手,把握其中的一点。如艺术特色方面的意象组合、抒情方式、烘托映衬、语言特色等,再进行分析,点评。这是写好即事感怀诗鉴赏题的关键。比如诗歌的文体知识,语体风格,抒情方式,形象刻划,结构特点,诗歌语言独到之处,等等,不一而足,需要我们考生在不断训练中加以把握。
【附】即事感怀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一.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我来说说〗
王昌龄素有“诗家天子”之称,犹工七绝,被称为“七绝圣手”。首句追写昨夜寒雨(时值秋令)弥漫江天,肃杀凄冷,有此渲染饯行时的心绪,“连江”形容雨之滂沱。次句,“平明”,天亮时分,举目远眺,楚山孤影绰绰,更增人惆怅,这里没有正面描写离情别意,而是通过“楚山孤”,表达友人旅途的寂寞和自己羁宦的孤苦。三句仍没有写离情,却突然提起洛阳亲友,既点明辛渐将往之处,又藉此代人设问,以引出结。结句是:“一片冰心在玉壶。”
〖你来试试〗
1、结句“一片冰心在玉壶”是这首诗的诗眼所在。“冰心”和“玉壶”的特点是 ;
2、请你说说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100字内)
答:

二.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我来说说〗
比起其他诗人的作品来,杜诗更多的包含着社会历史的内容。这首诗也是如此,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历史已为盛唐划上了句号,颠沛流离了一生的诗人来到潭州(长沙),遇到流落到江南的李龟年。李龟年的悲剧已成为时代的悲剧,诗人基于对世事沧桑的无限感慨,写了这首绝句送给他。
首句是拉家常,重温旧梦,“寻常”、“几度”,既点明旧谊,又含蓄的写出开元盛世景象。三、四两句回到四十年后的今天,从梦中回到现实。所谓“江南好风景”,乃是以乐景写哀,据王夫之的说法,“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全诗二十八字,诗人无一字正面描写今昔盛衰,无一字描写四十余年的身世。
〖你来试试〗
请你结合全诗,说说对“落花时节”理解。(100字内)
答:

三.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我来说说〗
诗人时年五十三岁,报国无门,怀才不遇,无所事事的生活使他感到孤独和寂寞。这首诗就是诗人大半生怀才不遇的缩影,寥寥二十字却包含了千言万语。
〔你来试试〕:
请你说说,这首诗是如何来写诗人的孤独和寂寞的?(100字内)
答:

四. 山亭夏日 (唐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我来说说〗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绝。首句中“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也暗示此时正值夏日午后,烈日炎炎。次句中一“入”字准确地描写了平静、清澈的池塘,三句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微风吹得泛起微波,晃动着楼台倒影;先见池水波动,才觉得微风乍起。“一院香”暗合上文“微风起”,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
〖你来试试〗
1、诗人用近乎绘画的手法,抓住了几个典型的画面,这些画面的特点是
(不超过8个字)。
2、读了这首诗,你产生了哪些联想?(100字以内)
答:

五.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我来说说〗
白居易在杭州和苏州做了三年多的刺史,后来除短期在长安做官之外,都住东都洛阳。他在洛阳时写了好些回忆杭州和苏州的诗,《忆江南》也是在这时候做的。
第一首总忆江南,写春景,作者抛开了江南最富有特征的景物——“莺”和“花”,换了一个角度,以“江”为中心,展示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色。第二首忆杭州,“山寺”、“月”、“桂子”是静物,主人公的活动是动的,有人有景,人在景中,以人观景,以景衬情。第三首忆苏州,忆的是人,也不仅仅是人。
〖你来试试〗
简洁凝练,是古典诗歌的特点之一。这样的诗,能选取最典型的“意象”,能捕捉最典型的细节,能描写最典型的场面,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请你从白居易的《忆江南》中任选一首,或通过联想描写一幅画面、一个场景;或举例分析说说对“景语即情语”的理解。(100字以内)
答:

六.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石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上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我来说说〗
这首词作于1176年春,诗人当时在江西任职,一天登台远望,不由想起筑台者李勉登台北望长安兴起“心存魏阙”的旧事,与自己收复失地、统一中原之心有戚戚焉。
〖你来试试〗
有人说该词是“借水怨山”,请你结合相关诗句,说说你的理解。(100字内)
答:

七. 青玉案 元宵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我来说说〗
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稼轩这一首,可谓杰作。
词的上片渲染热闹景象,彩灯像火树,烟火似流星,“宝”、“雕”、“凤”、“玉”,种种丽字,给元宵的气氛以传神之笔。
下片专门写人。身着盛装、舞鬓云鬟、戴满了元宵节特有的“蛾儿”“雪柳”的游女们,说笑不停,纷纷走去,只有香气暗中飘散,这些都非我意中关切之人,在千百人中我只寻找一个,寻了“一夜”,寻了“千百度”,正当心焦如焚之时,忽然回头一看,“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你来试试〗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对这一句,清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它作为人之成大事者,必经历的三种境界之一,而且是最高境界。请你回答下面二个问题:
1.请你说说这句诗在词中含义。(80字内)
答:

2.这句诗在王国维所说的成大事者所经历的三个境界中是最高境界,你能说说这是怎样的一个境界?(50字内)
答:

八. 怀友 (阿鲁威)
动高吟楚客秋风,故国山河,水落江空。断送离愁,江南烟雨,杳杳孤鸿。依旧向邯郸道中,向居胥今有谁封。何日论文,渭北春天,日暮江东。
〖我来说说〗
这是一曲怀念友人的小令。友人是位失意文人,此时流落江南一带,怀念他,为他大才不遇又执迷不悟而痛惜。
开头三句点明作此曲的时间是秋天,也暗寓着友人已离开故乡,人去江空了。友人是楚地人,他曾像刘邦似的胸怀大略,常常吟诵“秋风词”那样豪壮的楚歌。“断送”两句点明去向,江南烟雨断送了他的离愁,友人似乎并未看透世情,还在苦苦钻营,亟亟奔走,可惜“杳杳孤鸿”他行迹不定,音讯甚少。最后三句作者用谈心的口气,表示无论在渭北,还是在江南;无论是初春,还是深秋,我们隐居论文,岂不更好?但那要到什么时候呢?
〖你来试试〗
这首曲多处用典故,贴切自然。“依旧向邯郸道中,向居胥今有谁封”借用了哪两个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用意?(100字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6-12
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例如思乡怀亲、送友、赠人、人物感悟、闲情逸趣等等。对此,我们要了解到引发诗人感慨的事,更重要的是把握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第2个回答  2011-06-07
即事感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所谓“即事”诗,一般来说无严格的界定。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一般皆可笼统称之为“即事感怀诗”。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1-30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