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建立是如何改变社会性质的

如题所述

简单的说:土地公有,人民公社建立,建立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结构体系

改变中国社会性质的两大思想论战

在此谈的两大思想论战,不是指两种思想之间的论战,而是指两次时间跨度比较长的思想方面的论战。

谈到思想论战,我国历史上不乏其事,比较常见,但是影响较大的却不多,能够改变中国社会性质的思想论战更少,仅有两次。一次发生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一次发生在近代。

改变中国社会性质的第一次思想论战

平王东迁洛邑后,作为奴隶主总头子的权力和尊严日渐跌落。分封出来的各诸侯国趁周天子权势没落之际,纷纷弱肉强食,扩充自己的实力。在长达几百年的诸侯国混战和大国兼并战中,奴隶主阶级的内部争斗将自己的统治砸得粉碎。在奴隶主阶级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新兴的地主阶级趁势而起,农民阶级队伍也逐渐壮大。

在这次长达几百年的大动荡中,各个阶层的代表着纷纷站出来,在思想界展开了一次较大论战。这次思想论战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参与。

首先谈儒家,要将儒家分两部分讲。一部分以孔子,孟子等人为代表,代表着没落的奴隶主阶级,认为“今不如昔”,主张“克己复礼”,恢复到奴隶社会。

抛弃儒家的墨子,创立了墨家,代表着社会下层的小生产者和小私有者阶层,主张“兼爱”,“尚贤”,“尚同”,为下层人民呐喊。

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没落的隶主阶级,在失去政权后,心灰意冷,以无可奈何的心境提出“清静无为”,对当权者采取不合作的态度。

后期以荀子为代表的儒家,处于新兴的地主阶级逐渐上升的时期,其思想反映了不少地主阶级的主张,并且有向法家转向的趋势。

以李悝,商鞅,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为自己所代表的新兴的地主阶级提出变法,反对复古的主张,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

在春秋战国时期,奴隶主阶级的统治逐渐崩溃,以往处于奴隶主阶级压迫的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纷纷奋起搏击,猛烈撞击旧制度。在这个动荡的大局中,出现了“儒墨之争”,“儒道之争”,“儒法之争”等等一系列的思想论战,即历史上有名的“百家争鸣”。在这次思想论战中,儒家总体上的政治主张是复古的,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墨家主张发展商业,甚至可以谈得上主张发展科学,不过这种思想主张在后来逐渐湮没了。道家总体上的思想是消极无为,当然不为当时的当权者所青睐。法家的主张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胃口,也反映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地主阶级在这次思想论战中,击败了其他阶层,逐步夺取了政权,奋力一推,逐步灭亡了奴隶社会,确立了封建地主阶级在中国的统治,中国历史进入了封建社会,并在法家思想的主导下实现了中国的第一次统一。

在这场思想论战中,各家相互影响,相互吸收,思想越来越丰富。在后来的历代王朝,虽然主导思想确立了儒家的统治地位,但是这是通过改造后的儒学思想,不断吸收了其他各家的优秀成分。自汉朝及以后的历朝统治者都是在以儒家为主的思想主张范围内适时择用,这一做法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延续了近两千年。

改变中国社会性质的第二次思想论战

19世纪的中国,内忧外患重重。在内部,封建统治腐朽不堪,早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在外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分割了世界许多地盘,对中国形成包围之势后,不断骚扰中国。

1840年,在西方列强炮火的轰击下,久违世界的中国被迫打开了国门,西方强盗纷纷涌入,民族危机步步加深,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俗称“半半社会”,也叫“半转社会”。

在山河日下,国家危难之际,社会各阶层,各派系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挽救民族危亡。各种主张的不断出炉,引发了一场又一场的思想论战。

第一场发生在地主阶级内部,以倭仁为代表的顽固派和以奕,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和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就是否主张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来维护封建统治发生了思想论战。洋务派击败了盲目排外,力图恢复闭关锁国以维护封建统治的顽固派,占据了上风,在“主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实施了一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这是其最大成果。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在封建生产关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在推动近代化企业起步,抵制西方经济侵略上起了重要作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第二场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洋务运动在日军炮火的轰击下宣告失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逐渐壮大起来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代表,主张变法,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和以坚决认为“宁可亡国,不可变法”的守旧派之间发生了激烈的思想论战。这次思想论战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其比较有影响的成果是“戊戌变法”。由于维新派的势力太弱,在封建守旧派的残酷反扑下,戊戌变法中途流产。不过,这场思想论战促使当时的知识分子逐步摆脱封建束缚,形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使政治民主化在中国近代化的道路上初露端倪。

第三场思想论战在以孙中山,黄兴,章炳麟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以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保守派及部分开明贵族为代表的保皇派之间展开。双方的论战焦点在于通过什么手段挽救民族危亡,结果在主张通过暴力革命推翻满清王朝,以“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的革命派击退了保皇派,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进一步传播。在满清王朝内部,急忙开展以“新政”和“立宪”为名的自救运动。而另一边则爆发了灭亡满清王朝的辛亥革命。这次思想论战的最大成果就是爆发的暴力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的统治,客观上大大地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使得民主政治化真正在中国起步。

第四场思想论战发生在新文化运动中。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并没有改变。在新文化运动后期,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阵营逐渐分化。以胡适为代表,主张通过社会改良,一个一个解决中国问题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以李大钊为代表,主张用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问题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发生了激烈的思想论战。这次思想论战是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斗争的第一个回合,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奠定了思想基础。

这几场思想论战从程度上讲,逐步深入,打开了中国思想界剧烈变动翻滚的闸门。先进的知识分子纷纷用新的思想武器猛烈抨击旧社会,旧制度,旧思想,唤起了中国民众的逐步觉醒,为挽救民族危亡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正是这次思想论战,推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溃亡,在惑意纷纭的动荡年代被历史选中的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统治和压迫,扫除旧社会,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一点看法

这两大思想论战,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巨大,堪称亘古奇观,带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憧憬和思考:

第一、两大思想论战都出现在中国社会大动荡时期,这种动荡局势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少有的。动荡的局面客观上为新思想的出现和发展提供了平台,为当时的人民在诸流激荡的熔炉里选择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政治主张。这不是在夸耀动荡岁月,而是对动荡年代的反思。

第二、两大思想论战中都出现了新思潮和旧思潮的斗争。在论战中,各家,各派互相影响,互相吸收,推动了中国思想界的进步。

第三、两大思想论战最重要的成果就是灭亡了旧制度,确立了新制度。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中国社会制度大变革,大跨越,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上的改变。

第四、两大思想论战的结果,都使后来的社会出现了占主导的逐步发展的思想。第一次的结果是法家和儒家思想,主要是经过逐步改造的儒家思想占据了后来的统治地位。第二次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也是在后来得到逐步发展完善,并且一直作为指导思想。

第五、两次思想论战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批影响中国历史的人物。那个年代,是中国社会各界巨星辈出的时代。他们和他们的思想,像烛光一样,闪耀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6-07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具体情况,你可以去百科搜“三大改造”或“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6-07
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第3个回答  2011-06-07
从上之下的变革,收土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