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文言文翻译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2

1. “ 病”在文言文中有几种意思

“ 病”在文言文中有7种意思,详细解释如下:

1、病加重。

《论语·述而》:“子疾病,子路请祷。”

译文:孔子病加重,子路向鬼神祈祷

2、泛指疾病。

《察今》:“病万变,药亦万变。”

译文:疾病不一样,处方也不一样。

3、重病。

《扁鹊见蔡桓公》:“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译文:您的病在肌肉里,不及时医治将会更加严重。

4、生病。

《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译文:蔺相如每逢上朝时常常托辞有病,不愿跟廉颇争位次的高下。

5、弊病;毛病;缺点。

《原毁》:“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译文:我不如舜,不如周公,这就是我的缺点啊!

6、羞辱;伤害。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

译文:不仅我会感到难堪,您也会受到伤害。

7、担忧;忧虑。

《论语·卫灵公》:“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译文:有素质有修养的人为自己没有能力而感到忧心,不为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担忧。

2. 病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名〉

1. (形声。疒形丙声。本义:上古时指重病)

2. 同本义 [be seriously ill] 病,疾加也。——《说文》 疾病外内皆埽。——《仪礼·既夕礼》。注:“疾甚曰病。” 坎为心病。——《易·说卦》 疾病而立之。——《左传·襄公十九年》 故得病寝衽,畏惧鬼至。——王充《论衡·订鬼》 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韩非子·孤愤》 行年四十而有内热之病以死。——《庄子·达生》

3. 又如:病革(病势危急将死);病亟(病革)

4. 生理上或心理上不正常的状态 [illness;sickness;disease] 君之病在肌肤。——《韩非子·喻老》 性伤谓之病。——《荀子·正名》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史记·留侯世家》

5. 又如:病笃(病势沉重);病疽(毒疮类疾病);病困(受疾病的困扰);病革(病势危急将死);病亟(病革)

6. 缺点,毛病,瑕疵 [fault;defect] 不如舜,不如 周公,吾之病也。—— 唐· 韩愈《原毁》 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宗臣《报刘一丈书》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砭切政病。——《新唐书·杜希全传》

7. 又如:病累(指文章中有瑕疵或累赘的字句);语病;通病(一般都有的缺点);毛病(缺点);弊病(事情上的毛病;弊端)

8. 疾苦,痛苦 [hardships;painful;sufferings] 长其孤,问其病。——《国语·吴语》

〈形〉

1. 困难,不利 [difficult] 利则东收齐,病则西侵 秦。——《史记·商君列传》

2. 枯萎 [withered]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 又如:病树(即将枯死的树木);病叶(枯叶;黄叶);病草(枯萎变黄的草) 〈动〉

1. 生病 [fall ill] 未果,寻病终。——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王充《论衡·订鬼》 弥子瑕母病。——《韩非子·说难》 见一人病咽塞。——《三国志·方伎传》

2. 又如:孩子病了;病状(请病假的文状);病忘(患健忘的病症);病恹恹(久病慵懒的样子)

3. 担心,忧虑 [worry;be anxious] 君子病无能焉。——《论语·卫灵公》

4. 又如:病滞(犹郁滞);病俗(犹言忧民忧俗);病疚(愧悔不安)

5. 苦恼,困恼 [vex]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6. 又如:病涉(苦于涉水渡川)

7. 损害 [harm]。如:病民(为害人民);病蛊(害人的毒蛊。犹言害人虫)

8. 疲累,倦困 [tire] 今日病矣,余助苗长矣。——《孟子·公孙丑上》 9. 又如:病乏(困乏;因病惫乏);病喙(非常疲乏,呼吸困难)

/view/252816?fr=ala0_1_1#3 出自百度百科,病的解释。 其中有3个词性的解释

3. 病在古文翻译成辱的句子

以下摘自《汉语大辞典》病字第12义。

耻辱;以为羞辱。

《谷梁传‧桓公五年》:“郑,同姓之国也,在乎冀州,於是不服,为天子病矣。”

王引之《经义述闻‧春秋谷梁传》:“言近犹不服,远者可知,此诚天子之羞矣。

《士冠礼》曰:病犹辱也。故凡羞愧者,皆曰病。”

《晏子春秋‧杂下十》:“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鲁迅《坟‧人之历史》:“而笃故者则病侪人类於猕猴,辄沮遏以全力。”

4. 病用古文怎么说

“怎么”在现代汉语中有不同意义、不同用法,对应文言文的表述也就不同。

我们可以将各种不同意义归纳为代词性质和副词性质两种类型。

1、当“怎么”表示“为什么”、“如何”时,询问目的、原因,途径、方法,属于疑问代词性质。

如“怎么不说话?”“怎么不回家?”文言文可表述为:“曷不语?”“胡不归?”

如“怎么回答?”文言文可表述为:“何以对?”

2、当“怎么”表质疑、反问等意思时,属于疑问副词性质。

如:“你怎么能轻视我?”“怎么能这么说?”文言文可表述为:“尔安敢轻吾?”“岂出此言?”

总之,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之间的词语并非绝然一对一的关系,熟练掌握了文言虚词之后,完全可以根据语境来确定表达方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