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考试流程图及时间

如题所述

古代科举考试流程图及时间如下:

一、明朝科举考试流程:

1、明朝考试分为四级,第一级是院试或童试,考试者统称为童生,这个“童”字是初级、而非幼儿的意思,所以七八十岁的童生也是有的。

2、这一级考试是在州县范围进行的,在这个考试中合格的人就是我们大家熟悉的“秀才”,考试成绩有六等,考到高等的才能得到秀才的称号。而考到一、二等的才有资格去参加更高一级的考试,叫“录科”。

3、当上秀才已经有些特权了,如以免除一个人的徭役、见到县官可不下跪等等。

4、下一级的考试叫乡试,这个所谓乡试不是指乡里的考试,而是更高一级,即省一级的统考。

5、第三级就是会试了,会试就是各省精英之间的比拼。随着考试级别的升高,就越来越严格了。首先是考试场所的结构设计充分体现了这场考试的严格程度。

6、考生进去前要先搜身,只能带书具、灯具进去,每人发给三支蜡烛,进去后,号门马上关闭上锁,考生就在里面答题,晚上也在里面休息。

7、通过会试的精英们面对的最后一道考验就是殿试,主要有策问、传胪、赐宴、谢恩、行释菜礼、立题名碑等。

8、在这场考试中,考生将面对帝国的统治者。考试方式是皇帝提问、考生回答,内容主要是策问。但由于房间太小,考生只能蜷缩着睡觉,真是要多难受有多难受。也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考生完成了答卷。乡试三年一次,一般在八月,由省里出题,而且有名额限制。

9、在这一级别考试中过关的人就叫举人,举人已经具备了做官的资格了,当然仅仅只是资格而已,如果恰巧需要官员的情况下正好有官员病逝,正好有机会从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