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其后 翻译

如题所述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其后 翻译?出自《史记·孔子世家》,此话为颜渊所说,译为:我越是仰慕老师的学问,越得它无比崇高,越是钻研探讨,越觉得它坚实深厚。看见它是在前面,忽然间又在后面了。仰之弥高四句,感叹孔子的道极其高深
仰钻都是比方之词。譬如仰望高处,愈望愈高,望不到极处。又如钻凿一物,愈钻愈坚,此喻往深处说,深不可测。瞻之在眼前,忽焉在其后。前后左右,无不是道。颜子从孔子学道,发现道是如此高深,而又无处不在。何晏注:「弥高弥坚,言不可穷尽。在前在后,言恍惚不可为形象。」如此无形无尽的道不是孔子独具,而是人心本有,也就是中庸所讲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不可须臾离。所以颜子所学,是从孔子学其本有之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1-20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此话为颜渊所说,译为:我越是仰慕老师的学问,越得它无比崇高,越是钻研探讨,越觉得它坚实深厚。看见它是在前面,忽然间又在后面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6-19
说颜渊“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原文】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说解】
对一个崇高对象了解得越多,越是敬仰。越是英雄越能理解英雄。越是不了解对象,也越是容易轻忽对象,不以为意;更有下者,越是不了解对象,也就越是诋毁、诽谤对象。一些人对自由主义毫无所知,却径来攻击自由主义,说许多外行话,殷海光批评这种现象说:“这是一个有趣的时代。在这一个时代中,许多人常常英勇诋毁他们所未曾接触过的事物。”(张斌峰编《殷海光文集·自由主义底蕴含》)一些人对基督教毫无所知,却径来攻击基督教,说法多外行话,帕斯卡尔批评这种现象说:“他们亵渎他们茫无所知的东西。”(《思想录》248页)一些人对儒学毫无所知,也往往喜欢径来攻击儒学。这一切,都拜耳食所赐。有人说:“儒学是封建主义时代的意识形态”,耳食者就说:“儒学是封建主义时代的意识形态”。有人说:“孔子鼓吹历史倒退”,耳食者就说:“孔子鼓吹历史倒退”。有人说:“孔子施行愚民政策。”耳食者就说:“孔子施行愚民政策。”其实,说话人连什么是“封建”、“封建主义”,什么是“历史”,什么是“愚民”等等,都还没有搞清楚呢。大贤颜回不是这样的人。他在与孔子长期相处中,懂得了孔子学说与道德的价值,懂得了在日用伦常中体悟仁道的平易与艰深。这是一种至为深刻的相知。所以颜回不幸早死,孔子痛哭失声。
【译文】
颜渊感叹地说:“老师的学问德性越是仰望越觉得高耸,越是钻研越觉得坚固;看着就在前面,忽然却在后面。老师善于步步引导,用广博的知识丰富我,用严肃的礼法约束我,想不学都不成。我已经竭尽全力,仍然像有座高山在眼前耸立。我想攀登上去,但觉得没有路径可走。”
第3个回答  2011-04-30
仰之弥高四句,感叹孔子的道极其高深
仰钻都是比方之词。譬如仰望高处,愈望愈高,望不到极处。又如钻凿一物,愈钻愈坚,此喻往深处说,深不可测。瞻之在眼前,忽焉在其后。前后左右,无不是道。颜子从孔子学道,发现道是如此高深,而又无处不在。何晏注:「弥高弥坚,言不可穷尽。在前在后,言恍惚不可为形象。」如此无形无尽的道不是孔子独具,而是人心本有,也就是中庸所讲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不可须臾离。所以颜子所学,是从孔子学其本有之道。
第4个回答  2011-04-29
孔夫子的道理,越仰望越显得高远,越钻研它越显得坚固,看它好像在前面,一忽又像在后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