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弊大于利(要举例子)

如题所述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科技发达的社会,科技在不断进步,不断发展,促进着社会的前进,更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它能砸破无知与落后,同时也能伤害到人类。一个又一个的事例向我们阐述了科技伤害人类的过程,因此我方认为:科技发展弊大于利。
首先,科技发展带来最大的弊端是:使我们的人身安全越来越没保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为了迫使日本迅速投降,1945年8月6日8时15分,广岛市内投下一颗代号为“小男孩”的铀弹,造成广岛市24.5万人中的20万人死伤,整个城市化为废墟。
1945年8月9日上午11时02分,继袭击广岛之后,美军对日本实施第二次原子弹袭击,目标是长崎。轰炸造成长崎市23万人口中的10万余人当日伤亡和失踪,城市60%的建筑物被毁。
广岛和长崎因原子弹轰炸造成的伤害遗留至今,幸存者饱受癌症、白血病和皮肤灼伤等辐射后遗症的折磨。截至2007年8月,据日本有关部门统计,广岛、长崎因受原子弹爆炸伤害而死亡的人数已分别超过25万和14万。当初研发了核武器,使科技有了一个飞跃性的发展。可现在,就是因为核武器,不少人失去生命、失去家庭。
无独有偶。科技发展带来的弊端二: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也在增加,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成为世界各个国家的共同课题之一。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
综合上述,科技发展的弊端已经深深伤害了我们人类,打破了社会稳定的发展。因此,我方认为:科技发展弊大于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5-09
科学的发展,常常是与人类高涨的贪欲、对权力的渴望、以及对现世生活的迷恋紧密相连的,但其本身并不能给人类带来光明和幸福。要反驳正方是很困难的,只有从“科学发展”定义本身就开始攻击。然后,让科学发展与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相互分离。

也就是说科学发展不一定符合科学精神,而实践中科学的发展往往颠覆了科学精神。

一,科学发展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二,科学发展存在夸大和信仰误区。

三,科学发展与人类的幸福的反比关系。

四,科学的高速发展是导致地球不能承受之重的主要原因。用科学发展来解决人类的几何级发展是饮鸩止渴。

###############

科学的发展具有功利性。科学发展的目标不是真理,而是人类控制事物的权力和能力,看似毫无功利目的的科学研究,不仅在事实上是技术活动的基础和准备,而且在观念形态上已经把世界理解为外在的、现成的、机械的事物,因而是可以宰制、改造、统治的事物。

科学活动与技术活动本质是一致的,即为满足人类的欲望,实现人类意志的谋划行为。准确的预测和随心所欲的控制,永远都是科学技术活动成功的最高标志。科学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对于真理的把握和世界的如实理解。

科学的发展,常常是与人类高涨的贪欲、对权力的渴望、以及对现世生活的迷恋紧密相连的,但其本身并不能给人类带来光明和幸福。

近代科学传统奠基人之一弗兰西斯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Knowledge is power.”最清楚地表明了科学发展的性质。科学发展是人类展示其统治地球能力的方式,其权力和力量的功利性非常明确。

与古代希腊哲学追求真理,欧洲中世纪神学寻求拯救,古代中国儒家力图治国平天下,道家企图长生久视相比,近代科学发展的最大特点是无限扩张的征服欲,对实用性的高度系统化的追求。

科学以发现所谓的事物运动变化规律为己任。而这种运动变化规律恰恰是人类籍以改造事物状态的法则。

早期的科学家如伽里略极敏锐地认识到科学活动的限度,总是明智地回避“本质”问题,把自己的努力限制在对物理现象的数学描述上。而马克思的名言:“哲学家们总是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去解释世界,重要的却是如何改变世界。”最典型地代表了科学的价值观。

科学活动的最基本前提假定是:在能认识世界的主体之外存在一个不依赖于主体意志而独立存在的客观世界。这个假定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基础。这个假定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

A, 与主体相对立的客观世界的存在及其存在的状态都与主体无关。
B,与客观世界相对立的纯粹主体的存在及其存在状态与客观世界无关。

然而,客观假定是无法证明的,它是科学活动赖以进行的信仰。它使科学具有一种表面上的“客观性”。永远不可能用任何科学实验来证明这个假定,因为科学实验本身的合法性须以此假定为前提。只有存在一个客观的世界,科学实验才能真正揭示客观的“真理”。

人类又如何证明自己不是《黑客帝国》里面所阐释的一个“缸中之脑”,又或者宇宙只是《黑超特工》结尾处所展示的一个外星生物手中的玻璃球?

客观性假定也无法通过逻辑推理来证明。任何能推出客观性假定的推理,前提中都已经包含了这个假定。如果否定这个假定,也不会推出自相矛盾的命题。例如,假定世界是虚构的,完全是幻梦一场,或者世界是依赖主体的,这都丝毫不会违背逻辑。

纯粹、永恒的主体的假定,同样是科学活动的基础。它使得科学活动具有一种表面上的纯粹性、永恒性。纯粹主体的假定要求科学真理必须具有普遍性,假定每个人都有接近真理的平等的资格和权力。

纯粹主体的存在是根本无法用实验来证明的,它甚至不可能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它永远逃避着科学研究的视野。科学研究的视野是由它规定的。

纯粹客观的科学发展是虚构的、不存在的。科学发展从来没有遵循其标榜的所谓“科学精神”。

比如:纯客观的观察事实是不存在的。观察中总是渗透着理论,渗透着观察者的理解。因为,视觉经验并非仅由视网膜上的图像所决定。从视神经所受到的刺激变换到大脑皮层的神经电活动要受到意识状态的影响。视觉经验的表述依赖于特定的理论和术语。观察者的欲望、理解、猜想决定着观察的内容、对象和角度、层次。

科学理论审查观察事实的资格。一次性的、不可重复的观察事实,与科学假定相冲突的观察事实,都会受到排斥,或者指责为骗局、幻觉,或者干脆置之不理。
第2个回答  2011-05-05
科学发展一直是人类最关注的话题之一,纵观千百年来,哪一个发明不是科学发展。就说中国,古代高官万户,他就为了自己的梦想(飞天梦)而死,可他的事迹启发了现在的人类,从而造出了火箭。火箭的研制成功,为了人类更好的探索宇宙有了工具,当阿姆斯特朗的左脚踏上月球的一瞬间,全人类欢呼了。我们不再是井底之蛙,我们要向浩瀚无边的宇宙进发。

是科技的发展才推动了人类的进程,是科技的发展才使人类有着这崭新又美好的生活。纵观千古,哪朝哪代不是重视科技的发展?回首过去,看四大发明,独具鳌头;观天文历法,为之惊叹;览赵州拱桥,设计精妙;窥《本草纲目》,东方巨典;瞻圆周率值,七位小数;眺丝绸之路,发展经济;端青花瓷器,扬名海外。科技发展是强国之路,科技发展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第一动力,没有科学,我们哪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没有科技,我们哪来的舒适的物质生活与精神享受?没有科技的进步,我们哪能吃到杂交二号?我们哪能穿上全棉衣服,我们哪能住进高楼大厦?

为了美好的生活,我们应该支持科技发展,为科学献上自己的微薄之力。一个人不进步是可悲的,一个国家不进步是没落的:一个世界不进步是黑暗的。只要在不断的进步中,人类的生活才可以得到升华。人类是渺小的,人类是脆弱的,他没有庞大的身躯,没有牛似的力气,没有乌龟的硬壳。但上天给予了人类一颗聪慧的大脑,一双勤劳的双手,人类没有坐享其成,而是选择了不断进步,才可以在今天站在了食物链的顶端。几千年来,从马车变成了轿车、火车、飞机:从煤油灯变成了白炽灯、霓虹灯、节能灯:从天涯海角变成了近在咫尺、视频聊天、鼠标一点尽知天下事。

邓小平爷爷曾经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一条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我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环境破坏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关键的因素在于人类本身的素质,我们在科技进步的同时,应该要从根本上提高环保意识、加强环境保护。布鲁诺曾经说过科学是使人的精神变得勇敢的最好途径。科学发展不仅仅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责任,我们更应该把它做好,正如布鲁诺说的,而且还可以有利于自身的健康。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有利的一面,必有弊的一面,我们不能光定反定了利的一面。比如大气污染,专家早已推出了预防预案;白色垃圾,统一处理;汽车尾气造成气温变暖,科学家们也研发了太阳能汽车。看看现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空调、太阳能电池……环保节约的太阳能已经逐步进入千家万户,这不是科技在发展吗?虽然有弊端,但比起造福人类,环保家园的科技发展理念,无关痛痒,只要有弊端,科学家们同样会想办法去解决,我们不能因噎废食,科技发展的步伐一刻也不会停止。

如果你说科技发展弊大于利,请问,你能在一周之内不坐车来上课,不用中性笔、不用圆珠笔、不用钢笔?你能在一周之内不看电视、不听新闻,不看报纸,不读书,不上网?你能在一周之内不吃研发的杂交水稻?不吃面食?不喝饮料?不能,你不能也不可能能,因为科技已经和你息息相关,已经和你密不可分!

我们应该支持科学,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幸福美满,所以科技发展利大于弊,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第3个回答  2011-04-27
汽车尾气、臭氧层空洞、沉迷于网络。
第4个回答  2011-04-27
。。。。。。虽然有弊处,但是为什么是利大于弊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