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文中惮dàn 踱duó 棹zhào 归省xǐng 行háng辈
撺cuān 掇duō 凫fú水 撮cuō 桕jiù 楫jí等生字词。
2、掌握有关小说的文体常识和有关鲁迅的文学常识。
3、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和结构,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二、能力目标
1、品味优美的语段,体会小说中的景美、情美、故事美。
2、学习小说描写和表现景美、情美、故事美的方法。理解其相互关系以及对表现文章主旨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间诚挚的情谊,感受作者对童年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生活的留恋之情和对热忱、友好、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向往。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想】
1、 第一课时阅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理清结构把握情节。第二课时品读语言、研讨课文中的景美、情美、故事美。
2、 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的培养和探究习惯的养成。每节课都注意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引入课文、阅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2.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和结构。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步骤与内容】【投影1:《童年》歌曲flash】
课前多媒体播放《童年》歌曲flash,创设情境。
一、导入
一曲优美的《童年》将我们带回了美好的童年时光。童年是七彩的梦,天真烂漫,留给我们很多美好的回忆。透过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可以领略到鲁迅童年的生活。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鲁迅先生写的与童年有关的小说《社戏》,再次和鲁迅先生一起感受童年的美。
【投影2:课题】 [板书课题、作者]
二、明确目标。【投影3:目标】[学生齐读目标]
二、作者简况回顾。
师:鲁迅先生我们并不陌生,谁来完成投影上的简介呢?
【投影4:作者简介】 [指名学生回答完成]
三、指导学生速读课文,感知内容。
师:读书、读文章有“速读”法,有“精读”法,我们平时读书,一般都是逐词逐句地读,这就是“精读”。什么是“速读”法呢?我们常说的“一目十行”就是一种“速读”法 。【投影5:“精读”“速读”】这种读书法是一种“目光扫描式”的读书方法——目光不在一词一句上停留,而是在一片一片的文段上一扫而过,大脑高速运转,集中精力捕捉文义信息,力求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因为不再逐词逐句,所以这种读书方法不能读出声,是一种默读的方法。“一目十行”,听起来似乎很难,但是,我们只要有意识的加以训练,人人都可以做到。“速读”法对我们阅读书籍特别是阅读小说很有好处,学会这种读书法,我们就不会再对那些“大部头”望而生畏了,我们就可以畅游书海,博览群书了。下面,我们就尝试一下,请大家速读《社戏》这篇课文,看看谁能读得又快又好。能够读出文中写了哪些事?这些事的先后次序是怎样的?
[学生速读,老师巡回指导]
四、研讨课文结构,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情节。
1、师:大家都读完了课文,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划分一下课文的段落层次并说说各层的大意。【投影6:划分层次】提示:叙事性文章的结构层次,可以先抓住主要事件,然后按照事前—事中—事后的思路进行划分。
[引导明确]主要事件:看社戏。可划分层次如下:
[板书]
看社戏前( - 自然段)
看社戏 ( - 自然段)
看社戏后( - 自然段)
2、师:看社戏前,作者写了哪些事?看社戏后又写了哪些事?以下是老师根据课文归纳的事件,请同学们按课文的顺序排一下,并将它们放在相应的层次中。
夏夜行船 戏前波折 船上看戏 六一送豆 归航偷豆 钓虾放牛 随母归省
看社戏前(1-13自然段)随母归省、钓虾放牛、戏前波折、夏夜行船
看社戏 (14-21自然段)船上看戏
看社戏后(22-40自然段)归航偷豆、六一送豆
3、师:让我们借助一组图片,将故事情节留影脑海。
【投影7:图解《社戏》】
四、问题探究。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开头部分,1-3自然段,然后分组研讨以下问题:【投影8:问题探究】
1、平桥村是怎样一个地方?为什么说平桥村“在我是乐土”? 这个“乐土”有哪些乐呢?
2、小说题目是《社戏》,开头却不惜笔墨地写平桥村随母归省的生活,是不是跑题了?能否删去?
[引导提示学生结合文句分析,并尽量用课文中的词句回答问题]
[学生讨论后,要求每组选一名同学回答;学生回答后投影明确]
[明确1]平桥村是“我”的外婆家,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
这样一个偏僻的小渔村,“我”却感到“是乐土”,因为“我”在平桥村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在平桥村,有“我”可以不拘礼的小伙伴,“我”们之间的关系平等、友好、和谐;“我”们可以一起尽情游乐,可以一起钓虾、放牛。 (一是“人乐”:有朋友,人际关系平等友善;二是“事乐”:可以尽情嬉游,钓虾,放牛,童年生活自由有趣。)
[板书:乐土 “人乐”平等友善 “事乐” 自由有趣]
[明确2]不跑题,不能删。写随母归省的生活,一、预先交代了看社戏的时间、地点、人物。二、写平桥村“乐土”“乐事”,为“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作铺垫,突出“看戏”是“我”的“第一”乐、最乐。三、使童年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生活表现得更具体、丰富。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速读了课文,理清了小说的故事情节和结构,研读了课文的开头部分,对小说中“我”的童年乐事有了一些了解。下面,我们做一些课堂练习,检验一下这节课的学习效果。
六、课堂练习。【投影9:课堂练习】
1、文学知识填空。
《社戏》的体裁是 ,作者 是我国伟大的 家, 家,和 家。他的代表作品有小说集《 》和《 》,散文集《 》等。
2、给加点字注音。
归省:xǐng 行辈:háng 不惮:dàn 撺掇:cuānduo
凫水:fú 潺潺:chán 蕴藻:yùnzǎo 家眷:juàn
棹着 zhào 用手撮cuō 桕树 jiù 楫 jí
七、布置作业:【投影10:作业】
1、熟读课文,运用“我喜欢文中的_______(人物),因为他(他们)_______(性格或品质),比如_______(举人物表现)”的句式,写三言两语,勾勒文中的人物形象。
2、读了本文,你是否受到了某种触动,勾起了你对自己的童年趣事的回忆?试仿照课文的写法,将自己的童年趣事写出来,与同学交流交流。
【板书设计】
社戏
鲁迅
看社戏前(1-13自然段) “人乐”平等友善
看社戏 (14-21自然段) 乐土
看社戏后(22-40自然段) “事乐”自由有趣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1、品读语言、研讨课文中的景美、情美、故事美。
2、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间诚挚的情谊,感受作者对童年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生活的留恋之情和对热情、友好、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向往。
【步骤与内容】
引言: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鲁迅的小说《社戏》。
让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一、明确目标。
二、知识回顾。师:在进一步学习之前,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生字注音 [指名学生回答]
情节图片 [学生自由回答每张图片表现的情节、排出课文情节顺序]
过渡语:上节课,我们阅读了课文,熟悉了内容,理清了小说的故事情节和结构。在读课文时,大家都感到这篇小说写得很美,美在哪呢?下面,就请大家探究探究。
三、研讨课文中的景美、情美、故事美。
布置学生分组研讨。教师巡视。根据每组学生研讨的话题,分别加以点拨指导。对研讨“景美”的,可以指导他们从“哪个语段体现了景物美?”“描绘了什么景色?”“从哪些角度描绘的?”“哪些词语很精彩?”等。
[在学生分组研讨的基础上,全班交流。以举例朗读相关文句、引导学生评析为主。对重点段落、词语作必要的提示点拨]
1、景美:去看戏的途中景色和归航途中的景色。
可以从写的不同角度去分析。
多角度描绘,调动多种感觉:色彩如豆麦的“碧绿”,远山的“淡黑”,月光的“皎洁”,渔火、灯光的“红”, 航船的“白”; 气味如豆麦和水草的“清香”等; 声响如船行的“潺潺”声,孩子们的笑声,横笛的“婉转,悠扬”;
为表现船行之快,用远山来陪衬,用烘托手法间接表现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运用比喻,化静为动,直接描写,“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2、情美:(这一内容较多,主要是孩子们的热情好客无私聪慧等品质。)
如“伴我来游戏”,“虾照例是归我吃”,“我们是朋友,即使偶尔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小小,也决没有一个会想起‘犯上’两个字来”;当“我”为没看成戏而不乐时,“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并想出了好办法,陪“我”去看戏;“我有些疲倦了,托桂生买豆浆去。……现在去舀一瓢水来给你喝罢”。还有偷豆一节,写出了双喜的精明能干,阿发的无私,大伙的团结协作。另外,还有六一公公送豆的淳朴好客。
3、故事美:(主要突出有波澜曲折的情节和孩子们的动作和活动描写等。)
如看戏前的风波,使故事波澜曲折,出门一节的动作描写,既写出了孩子们的能干,又写出了大家快乐舒展的心情,归航一节既写出了孩子们的欢乐又表现了他们高超的架船本领,最有趣的是偷豆一节,真是让人回味无穷。
四、指导朗读文中的几个重点段落。
通过朗读月夜行船:“一出门……赵庄便真在眼前了。”“大家立刻都赞成……也都停了艇子喝彩起来。”让学生体会文中的景物美、情感美和故事美。
五、引导研讨疑难问题。
1、文章结尾说“直到现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的好戏了”,从文中描述的看戏情况看,那夜的戏似乎并不好看,而那夜吃的豆也无非是盐水煮的普通的豆,这是否矛盾?你是如何理解的?请小组研讨一下。
其实那夜的戏,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骂”,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来也实在平常。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忆,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现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2、怎样看待文中“偷豆”这一情节安排?以下评议你赞成哪些?
A写“偷”鼓励了偷窃行为。
B、写“偷”是为了活现一群天真烂漫、淳朴可爱的少年的性格。(√)
C、写“偷”是为了歌颂农村少年大公无私。
D、写“偷”是为了歌颂农村少年的机智勇敢。
E、写“偷”表现了农村少年的友爱和真诚。(√)
F、写“偷”勾勒了一幅充满情趣夏夜小景,表现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生活的怀念。(√)
G、写“偷”照应了前文对去赵庄沿途的景物描写,有勾连故事情节的作用。(√)
六、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通过品读研讨,明确了本文景美、情美、故事美的所在,同时体会到了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间诚挚的情谊,感受到了作者对童年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生活的留恋之情,感受到了作者对热情、友好、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向往。相信文中描绘的美好的童年生活、淳朴和谐的人际关系,也一定会激起我们的向往之情。在构建文明和谐社会的今天,愿我们永葆赤子之心,开创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七、课堂练习。
阅读“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部分,完成以下各题:
1.这段主要的描写手法是 描写,从视觉方面写 ;从听觉方面写 ;从嗅觉方面写 。
2.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3.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 )
A.描写了丰收在望的景物,歌颂了农民们的辛勤劳作。
B.描写了秀丽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C.写美的景色来陪衬船航行得快,表现了农家子弟划船技术的高超。
D.写航船的速度以及“我”在看戏前急切的心情,表现了对江南美景的热爱。
4.主要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山是不动的,动的是船,作者采用的写作手法是 ,其作用是 。
5.“但我还以为船慢”表现出我 的心情。
6.“似乎听到歌吹了”是比喻句吗?为什么?
7.“我”的心情从“沉静”到“自失”是因为“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此句的意思是
8.在这两段里,我心情是变化的,请在空格处简要地写出变化的过程:
→ →自失
9.第二段中的“那声音”指的是第一段的 。
10.“朦胧”一词的原义是 ,词性是 ,在这里当 词用。
11.这段文字中的“我”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我”是 。
12.这段文字有不少带“的”字的短语,从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短语中,选出不同类的一项。
A.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
B.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
C.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
D.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
八、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
【板书设计】
社戏
鲁迅
景物美 视觉 嗅觉 听觉 触觉
拟人 比喻
故事美 曲折 波澜
人情美 热情 友好 平等 和谐
【教学后记】
追问我要的是作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