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可以是观点,或是事例,或者是网站和书。急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持续增长,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经济行为和所走过的历程,并从不同角度探讨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

(一)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内涵

一个国家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走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过程即称为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更意味着经济和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经济发展涉及的内容并非仅限于单纯的经济增长,而且还伴随着经济结构、政治制度、法律体系、文化形态的发展变化,乃至风俗习惯、思想观念更新等变革,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质的飞跃。

(二)人类发展对生态环境产生的效应

经济的发展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工业化过程对于生态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该负面影响也就是整个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的内在机理之核心。

从历史角度来看,随着工业革命的产生与发展,自然环境开始受到人类越来越多的破坏和干扰,人们利用自然的能力日益增强,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的破坏也日趋严重,产生了许多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工业革命的发祥地英国伦敦因空气污染而曾经是有名的“雾都”,泰晤士河也曾污浊不堪。长期以来,人们片面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忽视对环境的保护。步入后工业化时代的欧美发达国家较早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并且从20世纪60至70年代开始逐步开始环境治理。

与此同时,许多新兴的发展中国家是否也会重蹈西方工业化国家“先发展、后治理”的覆辙?这是整个人类所面临的极大挑战。面对环境污染所带来的恶果,人们在深刻反思之后逐渐认识到,如果不关注和重视环境,那么经济发展也是不可能持续的。

扩展资料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

1、传统的观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冲突

传统观点认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导致污染,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是冲突的、矛盾的,环境污染与生态恶化是人类发展经济的必然结果,要发展经济就必须承受环境污染的代价,否则经济就失去了发展空间。

2、现代的观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即便人类的活动已经对我们生存的地球造成了诸多的环境问题,但是人类还是要继续生存和发展下去,不可能面对生态环境的恶化而停滞不前。

3、两者关系——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发展与环境这两个方面要相互结合,协调统一,既不能以保护环境为由否定经济发展,也不能一味强调发展而忽视和牺牲环境。“环境与发展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实现持续发展就是促使两者协调和谐,并共同取得进步。

参考资料来源:无锡市法学会-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协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24

1、长期以来,能源资源是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物质基础。随着对外部能源资源的需求日益上升,能源资源瓶颈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软肋”,中国经济也由此与国际市场的能源资源供应风险密切联动。这其中,能源资源的可获得风险与价格风险尤其值得注意。

2、能源资源的持续可获得,既要拥有较强的支付能力,也要保持供应来源的稳定性和能源资源的运输安全。并且,保持国际市场上能源资源价格的稳定更非易事。能源资源瓶颈将是中国经济必须面临的长期问题,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难以得到彻底破解。

3、过去许多地区和领域以能源资源的粗放利用和环境污染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导致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根本扭转。控制环境污染的存量和增量的持续上升,必须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加以统筹解决。

扩展资料:

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包括影响预防、影响最小化及对造成的影响进行全面修复补救三方面的内容:

1、预防对策和措施可从建立健全环境管理体系、建议发布的管理规章和制度、划定禁止和限制开发区域、设定环境准人条件、建立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顶案等方面提出。

2、影响最小化对策和措施可从环境保护甚础设施和污染控制设施建设方案、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实施方案等方面提出。

3、修复补救措施主要包括生态修复与建设、生态补偿、环境治理、清洁能源与资源替代等措施。 如果规划方案中包含具体的建设项目。

那么还应针对建设项目所属行业特点及其环境影响特征,提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内容和基本要求,并依据本规划环境形响评价的主要评价结论提出相应的环境准入、污染防治措施建设和环境管理等要求。

同时,在充分考虑规划编制时设定的某些资源、环境基础条件随区域发展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提出建设项目环境影晌评价内容的具体简化建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环境影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7-23

能源资源的持续可获得,既要拥有较强的支付能力,也要保持供应来源的稳定性和能源资源的运输安全。并且,保持国际市场上能源资源价格的稳定更非易事。因此,能源资源瓶颈将是中国经济必须面临的长期问题,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难以得到彻底破解。

与此同时,过去许多地区和领域以能源资源的粗放利用和环境污染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导致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根本扭转。控制环境污染的存量和增量的持续上升,必须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加以统筹解决。

扩展资料:

为了给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中国必须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并在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在理念上,中国形成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基本理念,彰显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得到了很多国家和地区的认同。

在行动上,中国需要重点做好以下三点:

一是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依托,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根据需要促进产能“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双向流动;

二是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和政策协调,推动建立反映新兴经济体发展利益的国际规则;

三是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积极应对发达经济体追求自身利益优先的政策调整,引领经济全球化朝着符合时代潮流的方向继续前行。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环境与新思路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7-29

1、从自然环境一方面来看,环境污染压力日益加大;另一方面,我国尚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经济发展仍然是硬道理,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更要做好稳增长的功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既要保护环境,也要发展经济,必须实现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

2、要将环境保护类指标纳入各类产业园区考核范围。现在投资者和消费者越来越重视投资地和消费地的生态环境,园区环境保护工作好不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招商引资的效果。强化园区的环境保护类指标考核,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要强化环保法治,提高环保标准,逼产业转型升级。短期内,强化环保法治、提高环保标准可能会增加企业成本,损害一些经济效益,但长期来看,则会促进环保产业和其他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和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扩展资料:

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发展社会经济:

1、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绿色富国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五中全会重点从这六个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周密的部署,为绿色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

2、保护与发展并不矛盾

随着对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为经济转型升级添加强劲的“绿色动力”。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走出环保与经济协调发展之路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7-23

1、从宏观来看,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不顾长远发展而对资源过度开发,就会损害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破坏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应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合理开发和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给环境、自然留下更多的修复空间。

2、从微观来看,坚持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一把标尺,公平地衡量每个市场参与者,规范其生产经营行为和竞争方式,有助于市场秩序建设。

虽然保护环境在短期内会提高生产经营成本,但从长期看,将使各种自然资源得到更充分和持久的利用,生产力会得到更好保护和发展,有利于整个社会的长远发展。

扩展资料:

经济和环境共同发展的作用:

1、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布局优化。

严格执行“谁破坏谁修复、谁排污谁付费”的原则,一些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落后生产能力将被淘汰。与此同时,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和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产业将获得有利发展机遇、实现快速发展。

来自市场竞争的压力使得市场主体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进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产业布局优化,市场主体的核心竞争力也会进一步提升。这些将为生产力发展提供稳定持久的动力。

2、拓展新的市场空间。

淘汰落后产能、建设环保新项目以及生态环境治理,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同时,改善生态环境将为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例如,“十一五”期间,在调整优化能源结构过程中,可再生能源发电比重有较大提高,到2013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占总发电装机比例已近30%,相关上下游产业也有了长足发展。

通过积极发展环保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环保服务业,支持各类企业参与污染治理,促进环保产业发展,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环保企业和企业集团,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环保产业将成为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兴支柱产业。

3、促进科技创新。

目前,水、大气、土壤等污染比较严重,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集中出现。因此,全面改善生态环境是一项艰巨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推进。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涉及生物、材料、电子等众多高科技行业,需要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多个部门通力合作,集中力量组织攻关。

在保护生态环境、解决环保问题的过程中,许多新型专利、应用技术将被创造出来,这些科技创新又会应用到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引领高科技产业发展,并带动整个科技发展和经济繁荣,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让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得益彰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怎样兼顾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