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说“男怕三十,女怕十八”,是啥意思?有什么道理?

如题所述

在农村有很多的俗语到现在都在被沿用。
当然这里边有糟粕也有精华,因此人们在沿用这些俗语的时候也会思考这些俗语的来历,以及说得对不对。
其实农村的俗语大部分都是来自于人们的生活经验,以及当地的文化习俗。
中国有着上千年的悠久文化历史,有许多的俗语并不足为奇。
比如晴带雨伞;饱带干粮;在家千般好,出门一日难在家;再比如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这些俗语虽然讲起来比较的粗俗,但是里边却蕴含着大道理。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说过“男怕三十,女怕十八”这样的一句俗语。
今天就来具体了解一下分别代表了什么意思?
男怕三十
中国有句古话,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我想大家都知道其中的意思,说到三十而立,大概就是指的男人要在三十岁的时候有所成就,要成家立业要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了。
今天要说的“男怕三十”不知道会不会和我讲的成家立业有关系。
前不久我回老家的时候,专门就这个问题拜访了当地有年纪的老人,了解了一下这里边的道理。
老人说“男怕三十”这句俗语在老早以前就有了,也确实与“三十而立”是相关的,其实主要是强调了三十岁对于男人的重要性。
应该说三十岁对于男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是一个分水岭。
三十岁前后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状态。
你要知道以前的时候都讲究得早早的成家,那么三十岁之前就已经有孩子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那个时候家里的父母包括自己都还很非常年轻。
因此相对来说不会感觉到有什么很大的压力。
但是到了三十岁以后这个顾虑和压力就来了,可以说在潜意识当中就会不由自主地感觉生活的不容易,顾虑也多了。
毕竟上有老下有小,很多事情都要自己扛了,更不要说依靠父母,那就更加不可能。
而“三十而立”可不简简单单就是指有几个孩子,其实很大一部分就是说这个男人有没有一份事业,有没有置办下家业,如果三十岁了还不能够独立,还在靠着父母,这样的人是会被笑话的。
所以就会有这个“男怕三十”的说法。
当然如果在三十岁以上还没有结婚成家,就更加的会被人家看不起,会被人笑话没用。
那么这一大家子在村子里就永远地抬不起头了,就会永远被别人笑话。
所以就会有“男怕三十”的说法。
女怕十八
我就问老者那这个“女怕十八”又是什么意思呢。
老者告诉我一个女孩子最好的年华其实是在父母跟前,算一算女孩子从出生到长大再到结婚,总共在父母身边的日子没几天,都说结婚是赌博,其实是没有错的。
都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其实就几乎确定了这个女孩子的一生。
算来从结婚到一直到老人生的三分之二几乎都是在婆家过,试想想如果嫁的这个男人品性不好或者整日游手好闲,那么这个女孩子将来的日子就可想而知了。
而且那个时候也不时兴离婚,如果有谁提出离婚或者离了婚,被笑话的不是这个男人怎么样,而是所有的错都归结到这个女孩子身上。
如果找到一个知冷知热得人还好。
所以我说结婚对于这个女孩子来说就是赌博。
如果赌得好就是一辈子的幸福,如果赌得不到就是一辈子的灾难。
以前的婚姻不像现在这样,以前女孩子的地位也不像现在这样那么高,还可以外出工作实现人生独立。
你说“女怕十八变”有没有道理。
而且以前的女孩子结婚的年龄并不是规定的18岁,十六七岁结婚的都很多。
这个花一般的年龄却让她们早早地结婚生子,这可是女孩子最美好的年华,而且这个年龄都还是个孩子呢。
所以也就有了“女怕十八”的说法。
总结:
咱们农村里许多的民俗大部分都是从生活经验中得来的,还有很大一部分是老一辈传下来的,所以这些老一辈的俗语可能并不适合如今咱们生活的环境,不过老一辈留下来的这些俗语也的的确确给咱们提供了很多的宝贵经验,不知道这样再过个几十年,又会有怎样的俗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