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帅泥土之上的回望与坚守美文摘抄

如题所述

  《理想的翅膀》一书是陕西籍作家田光明老师继散文集《风从故乡来》之后又一力作,该书共收录田老师的七十篇小小说作品。作者用饱含深情的文字述说着故乡的风土人情,我们能从中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对故土的眷恋,对乡亲的真情。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古老的秦川大地孕育出了高亢豪迈、流传千古的秦腔,同时也孕育出了田光明老师这样扎根泥土,一心反哺家乡的作家。
  田老师在生产队当过记工员,当过乡村教师,做过校长,后又到渭南县教育局工作,并在此岗位上退休。这样丰富的经历让他的文字充满悲悯之心,他热爱乡村,热爱乡村教育,关注乡村变化。
  我喜欢田老师的作品,经常反复吟读、品味。我想,能写出这样朴实无华、充满灵性的文字的人,一定是一位温文儒雅的谦谦君子。直到收到田老师的赠书,在扉页上看到田老师的真容,真要感叹一声: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这本书也是田老师回馈给他所热爱着的家乡的一份厚重的礼物。
  《理想的翅膀》一书共由人生、风华、乡恋、纪事、万象五个部分组成,本书的开篇之作是《给父母送书》。
  文中提到:“我”出书了,给父母送书。“我”坐在父母面前,回忆自己的成长过程,回忆父亲和母亲如何辛苦养家,如何在艰难的环境中为自己争取读书的机会,结尾的反转让人猝不及防,原来,父母已经不在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读之,不禁让人潸然泪下,瞬间产生共鸣。
  整本书读完,我有几点感触和体会。
  一、家风
  良好的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家庭成员。好的家风能提升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可以让人知礼明理,向阳生长。
  努力奋斗的人生才最精彩
  《娘的风水学》一文中,娘说:娘只知道,人勤劳贤惠,努力了,奋斗了,就是好风水。
  娘的话深深刻印进作者的心里,成为作者一生取之不竭的动力,也给读者留下深深的印象。
  互帮互助,共渡难关
  《分家》一文中,从曾祖母给祖父和大爷二爷分家以及祖父给父亲和二叔分家的经历说起,爷爷说,再和睦的家都会有分的那一天。爷爷一直在催促父亲给“我”和弟弟分家,父亲却难以启齿,终于找到机会提分家的事,“我”却不同意,惹得父亲大怒,“我”却说出了让大家瞠目结舌的话来,“我”说,弟弟还在上学,毕业后需要结婚成家,需要“我”的帮忙,所以,这个家不能分心。
  结尾部分,将文章整个主旨加以升华。
  诚信是做人的根本
  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生存之基。
  《卖黄豆》一文中,来喜和母亲相依为命,日子过得艰难。虽然明知从老鼠洞掏出来的粮食贱卖也能卖钱,但当娘知道了这种粮食不干净,吃了可能会让人生病时,宁肯把黄豆埋进粪堆沤肥,也不炒了喂猪,因为人吃猪肉。
  母亲没读过什么书,大字不识几个,却懂得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母亲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着“诚信做人”的优良品德。
  一个好母亲,是良好家风的创始者,也是传承者,正因为有千千万万这样的母亲,我们的民族才能发扬光大,生生不息。
  二、知识改变命运
  作者田光明老师是从农村走出来的知识分子,知识改变命运,是他的切身体验。作为一名曾经的乡村教师,田老师一直关注乡村教育,关注乡村学校,关注乡村学生。他深知乡村孩子的不易,希望乡村孩子能通过读书能走出乡村,见识更大的世界。
  田老师的这些思想,投射在他的多篇作品中。
  《爱读报纸的娃》一文中,山娃从小爱读书,还去村长家读报纸,受尽白眼。山娃后来考上大学,进了城,成为王局长,以扶贫干部的身份回到乡村,以德报怨,帮扶老队长一家。
  文中无处不映射着作者的“知识改变命运”的思想。
  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只有知识才能改变乡村面貌。
  三、土地是我们的根
  没有哪个国家和民族能像中华民族这样视土地为生命,土地是农民的图腾,是农民的精神寄托。
  只要勤于劳作,土地就会给予丰厚的回报,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共识。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人们认为种地不如打工,再加上种地辛苦,收成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不如打工来钱快,于是,大量农民涌进城市,成为所谓的农民工。
  这样造成的后果是,土地荒芜,长满杂草。
  作者在遗憾和痛心之余,也在通过文中人物之口进行追问。
  《乡恋》《王福民的心事》以及《坡上那块地》中,作者通过王福堂、王富民和爹之口表达了对土地的珍视和敬重,他们知道乡村搬迁是党的惠民政策,也知道搬迁后的生活会更好,但就是想把地种到不得不离开的最后一刻。
  看到这里,真的要感叹一声,我们可亲可敬可爱的乡民们啊!他们永远把土地放到心尖尖上。
  四、对真善美的赞美和守护
  这世间,正是因为有真善美的存在,才阳光明媚。真善美,永远值得我们歌颂和守护。
  点滴真情,汇聚成滔滔江海,滋养着我们的心灵,陶冶着我们的情操,升华着我们对故土、对家园、对亲人、对乡亲的爱。
  《娘》一文中,作者深情地回忆了母亲的一生.母亲不识几个字,却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克服种种困难,供我读书。
  母亲一生任劳任怨,宽容待人,一颗心永远为儿子着想。
  儿子生病,母亲挂念忧心不已;母亲的心里,只有孩子,没有自己。
  这样的母爱,感天动地,这样的母爱,留给儿子无尽的哀痛和遐思。
  《说谎》一文,以那个特殊年代为背景,以我和县上下派干部小常的友情为切口,讲述了一件小事。几个农村妇女偷偷来村里换布,放在现在,再正常不过,可在当时,可是犯了“投机投把”的罪,是要被抓起来的。小常问母亲见到她们没有,母亲说没有,却在晚上取出换来的白布,说要给我做被子用。
  母亲说:她们不是坏人,因为她们的手和妈的手一样糙,她们的脸和妈的脸一样黑。
  我向小常告密,而母亲却说谎庇护所谓的“坏人”,到底谁做得对?相信读者心中自有答案。
  《核桃熟了》一文中,德发大叔家的核桃熟了,却苦于没人购买,愁眉不展。包管干部严虹带来了好消息,给德发家的核桃找到了销路,这本是件好事,德发却主动提出,先购销邻居桂花家的核桃。因为桂花家的娃病了,急着用钱。
  至此,一个处处为他人着想、心中有大爱的乡村大叔的形象就树立起来了。
  《雨夜》一文中,秋雨连绵,刘教授和老伴住的老房子岌岌可危,他们猜测,谁会放心不下先来看望他们,是一直心怀怨怼的大女儿大丫?还是远在南方的二女儿二丫?最后谜底揭晓,竟然是单位的王书记和两名干部。
  人间自有真情在。
  五、关注扶贫工作
  田光明老师做过扶贫工作,了解扶贫工作的艰辛和不易。扶贫工作千头万绪,要想做好,并不容易。扶贫工作人员为了扶贫工作四处奔走,绞尽脑汁,针对不同的人群制定不同的扶贫政策,争取实现精准脱贫。
  村民们是善良的,懂得感恩的,他们脱贫后,不忘回馈社会,不忘反哺家乡。
  《强娃》一文中的强娃,脱贫后,不忘回馈社会。疫情期间,他利用自己学到的技术去武汉参加火神山建设。
  扶贫工作,扶的不仅仅是贫,还有村民的志气、思想和觉悟。
  扶贫又扶志,才是扶贫工作的真正意义。
  田光明老师的小小说集《理想的翅膀》,我已整本读完,掩卷深思,这本书主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它想表达什么,已经不言自明。
  作为从农村走出来的知识分子,田老师的笔始终着落在土地之上,农村,农民,始终是田老师写作的主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