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中的定语后置句有哪些?

如题所述

鸿门宴中定语后置句只有一句: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该句式为定语后置句中的中心语+数(量)词
定语后置句常见的类型有:
1.中心词+之+后置定语例如:
①(古)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今)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②(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今)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就为他的人民忧虑,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替他的君主担忧。
①②句中的中心词分别是“爪牙”、“筋骨”、“庙堂”、“江湖”,后置定语分别是“利”、“强”、“高”、“远”,四个“之”是定语后置句的标志,无实在意义。
2.中心词+之(而)+后置定语+者例如:
③(古)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今)能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要吃一担粮食。
④(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孟子•梁惠王下》)(今)这四种人,是天下无依无靠的走投无路的老百姓。
③④句中的中心词分别是“马”、“穷民”,后置定语分别是“千里”、“无告”,标志性的词语分别是“之……者”、“而……者”,其中的“者”相当现代汉语中联系定语和中心词的结构助词“的”。
3.中心词+后置定语+者如:
⑤(古)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促织》)(今)村里好事的少年,养了一只蟋蟀。
⑤句中的中心词是“少年”,后置定语是“好事”,“者”是标志性词语。
4.中心词+数量词如:
⑥(古)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今)(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刻的小船。
⑥句中的“一”作“核舟”的定语。
另外,要注意:一是表示领属性的定语(如“永州之野产异蛇”)不能后置,只有一般用来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时间、处所、数量等修饰性定语才能后置。二是要把定语后置和某些表面上相类似的语言形式区别开来。例如:
⑦村中少年好事(定语+主语+谓语+宾语)
⑧村中少年之好事者(定语后置)
⑨村中少年之好事(主语与谓语之间加了一个结构助词“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0-25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现代汉语的语序为:
沛公夺项王天下

与“石之铿然有声者”句法相同
现代汉语的语序为:
(铿然有声)之石

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的现象。
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
1)、中心词+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
楚人有涉江者。(《察今》)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
3)、中心词+数量词(定语)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