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我们期末作业要求写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希望各位高手能给一点意见,指点指点!谢谢!谢谢!

源自网络,仅供参考。
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称庄子散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庄子》代表了先秦诸子的最高成就,庄子的散文具有其独具风格的创作特色,本文从浪漫主义、艺术形象、论证逻辑、说理气势、感情色彩、语言风格六个方面对《庄子》散文的艺术特点加以分析。

一、个性鲜明的浪漫主义
我们可以从以下两点来理解文学上的浪漫主义
1.创作原则上,侧重从作者的主观世界出发,通过文章中的描写与议论,抒发自己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2.创作方法上,常用生动优美的语言、雄奇壮美的艺术形象、比喻夸张的修辞方法进行说理或抒情。
由以上两点观之,《庄子》无疑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一个里程碑,在书中庄子往往强调对“我”的绝对尊重,如“濠梁观鱼”中,庄子与惠子的论辩,庄子就强调:“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也就是说,庄子是尊重自己的内心感受,另外在庄子其他散文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庄子对自我和心灵绝对自由的追寻,而正是在这种追寻中,我们看出庄子对自己理想世界的追求。
再从创作方法上看,刘熙载评价庄文“意出尘外,怪生笔端”。这是中肯的评价,在书中庄子想象奇崛、比喻生动、抒情热烈的创作手法,创造出了雄奇壮美的艺术形象与气势磅礴的说理气势。如《逍遥游》一篇中的鲲鹏变化、鹏飞南溟等艺术形象的采用,为我们营造出一种大势磅礴的说理气势。

二、雄奇壮美的艺术形象
《庄子》笔大可包含宇宙,小可触及蜗角,无所不包,庄子往往采用那些雄奇壮美的艺术形象进行说理。鹏飞南溟要直上九万里云霄、藐姑射之山的神女金石流遍而不惊、任公用牛垂钓、死去的骷髅可以站起来与人辩论、蜗牛角上可以发生流血漂橹的战争等等。这些艺术形象,让读者在大开大合的艺术境界中的感受庄周散文的艺术特点,庄子的艺术形象,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1.比喻贴切:用鹏飞南溟抟扶摇直上九万里比喻“无待”的逍遥,用庖丁解牛来比喻顺其自然的养生道理,用庄周梦蝶比喻物我之辩,这些比喻用气势开阔的故事,来比喻抽象、难难以理解的道理。
2.夸张奇崛:想象和夸张并非庄子散文所独有,但却在庄子手中发挥的淋漓尽致,触氏和蛮氏打得流血漂橹,劳民伤财,庄周却大笔一转,两个国家却是在蜗牛角上的两个国家,蜩与学鸠、昆虫鸟兽口吐人言、再比如佝偻承蜩、运斤成风等故事的想象与夸张,都为其散文增色不少。
3.三言结合:“三言”即“寓言”、“重言”、“卮言”,庄子自己也曾说他的文章是“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 和以天倪”。这样庄子通过这样的创作手法,创造出一系列壮美的艺术形象。在《逍遥游》中,“鲲鹏变化”从整体上看来是“寓言”;而所引用的《齐谐》之言属于“重言”;“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便是“卮言”。三言结合的创作方法,即塑造了一系列的艺术形象,同时也增加了文章的说理力度和可信度。

三、打破常规的论证逻辑
庄子认为他所推崇的大道是妙不可言的,所以在行文中常常摆脱传统的“名实之辩”打破常规的说理方法,采用自己独特论证逻辑。也就是“形散而神不散”。
以《逍遥游》为例,全篇紧紧围绕“什么是逍遥”这一核心的主题思想展开,所有的寓言、论证都是紧紧的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也就是“神不散”。
而在行文过程中,庄子对一切的论据都是信手拈来,根据自己的行文需要对材料进行排列整合。比如在论述大小之辨之时:忽而鲲鹏,忽而学鸠,忽而彭祖,忽而大椿,这些论据和形象都是随着作者的需要而进行整理。
另外,庄子在行文过程中,常常从一个视角直接跳到另外一个视角,从一个论据直接跳到另外一个论据的阐述,形成自己独特的逻辑

四、磅礴壮阔的说理气势
正是由于庄子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雄奇壮美的艺术形象和打破常规的说理逻辑,是庄子的散文并不是以缜密的说理逻辑取胜,而往往是一磅礴壮阔的说理气势来使读者对自己的道理深信不疑。
如《逍遥游》一篇中,作者提出了逍遥的三个层次“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接下来作者并没有具体的对这三个层次的逍遥加以定义说明,而是采用了三个寓言:尧让天下于许由、藐姑射之山神女、宋宋人资章甫三个故事,一一加以深入的论证说明,让读者读完这三个故事之后,深深的折服于庄子的说理气势,而自然而然的理解了庄子所谓的“逍遥”。
还有庄子为了说明想要开创大事业,必须要坚守的信心和执着的精神,庄子举出了“任公垂钓”的例子来证明,让人在读过之后,不会再思考专心的重要意义,而是从任公的成功之中领会到重要意义。

五、复杂强烈的感情色彩
庄子极端鄙视功名利禄和“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黑暗社会现象,却十分推崇那些“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的“得到真人”。所以在庄子的散文中,他对于那些最新追寻功名利禄的人给予尖锐的讽刺,而对那些他推崇的对象则毫不吝啬的赞美。
在《庄子》中,庄子以乌龟宁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也不愿当“死后留骨而贵”来表明自己对功名的鄙视态度。除了表明自身的态度以外,庄子还对那些醉心功名的人给予毫不留情的讽刺:《列御寇》对曹商的讽刺,表明作者对这些奴颜婢膝的奴才嘴脸的不懈。还有“儒以礼发冢”的故事,则对那些披着仁义外衣的小人刻画出一幅可耻的面孔。
而对那些真正能够“逍遥”的人,却给予了无限的赞美:鲲鹏变化神奇、鹏飞南溟的壮阔、藐姑射山上的圣人、解牛时“合合于桑林之舞”的庖丁,这些人都是真正的“逞物以游心”、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真正的人,庄子对他们极端推崇,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六、生动形象的艺术语言
虽然庄子推崇“得意忘言”认为“言不尽意”,但是庄子散文的语言,却不是枯燥干别的说理。无论从节奏、韵律、神韵上都是散文中的极致,是庄子散文中最具特色的特征之一。庄子散文语言最重要的特点即:哲理与诗意相结合。
庄子的说理散文摆脱了传统的说教式方法,而是将对道理的论证结合在诗意的语言之中,如《逍遥游》最后一段中,为了论证怎样善于用大,庄子建议将大树树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逍遥乎寝卧其下”。将如何用大的哲理,通过一个逍遥的隐士形象展示出来。
还有庄周梦蝶,“庄之梦为蝶也?蝶之梦为周也?”的诗意的追问中,探寻了物我之辩的哲理。这种论证的方法是庄子散文情理交融的重要方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1-06
庄子的文章,想象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影响很大。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