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问题及措施

如题所述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内容单一,体制特征鲜明,管理模式固化
由于事业单位长期以来以使用财政资金为主,形成了较为固定化的管理模式。导致了氛围僵化,管理模式落后等诸多问题。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以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做依托,同时还需要对事业规划的详细了解和合理编报单位预算,以及具备精细化的会计组织做后盾和支持。新的制度和政策没有在较短的时间内让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得以全部吸收和消化,单位的财务管理成效受到财政制度的改革和财务人员结构与业务技能等原因的制约,体制特征鲜明,导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工作氛围在一定形式上固化,从而直接影响到管理效益。
2.事业单位的资金业务活动投入产出无法量化评估,间接影响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事业单位固化的管理模式会导致财务管理活动缺乏优良的氛围,与财务工作人员对资金管理缺乏科学、全面的管理意识和理念密不可分。目前,我国事业单位除小部分为自收自支单位、差额拨款单位以外,绝大部分事业单位为全额拨款单位,资金来源的主要是国家财政补助收入,自有资金占有的比列微乎其微。有的事业单位属于纯公益性单位,对社会提供的服务主要是精神产品,很难对财政资金的投入产出进行量化指标衡量,所有的经济活动通过年终部门决算来反映。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分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的忽视。
3.缺乏必要的财务管理执行力
财务管理工作取得成效不足,大多数情况并不是没有系统的财务管理制度,关键在于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的执行不力[1]。首先,对于资金的管理中,职工借款后没有及时催收造成呆账现象,存在不及时核算清查造成坏账现象。在原始票据管理中,原始票据信息不准确,甚至出现了“假冒”票据。其次,有的单位对于应缴款项管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