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中外祖父有怎样的特点?

如题所述

所谓一人千面,在高尔基所写的《童年》中,外祖父具有饱满而丰富的人物形象,他可以说是一个可怜可悲的人物。外祖父虽然被冠以“恶贯满盈”的臭名,但其实是一个暴力却不冷血的老人,专横却爱子的父亲,性格吝啬又不乏可爱的外祖父。本文通过原文内容所体现出外祖父的性格特点提取了十个关键词,一起来看看这些词汇是否符合你心目中的外祖父形象吧。


1、专横残暴

“你无法想象别人怎么欺负我!他们把我往死里打,那种打法连上帝见了都会掉眼泪!可结果怎么样呢?看看现在的我,一个孤儿,一个要饭婆的儿子,自己开了染坊,可以对一大群人发号施令。”

外祖父的专横残暴跟他的童年有着必然的联系。也是出生在暴力的家庭,靠着自己的努力拉纤,当上了工头,后来开上了染坊,不幸的童年让他也暴怒成性,经常打骂自己的老伴和儿女们,残暴的他让人恨。即使是对着才几岁的“我”,动不动就是“摔”。

2、诚恳道歉

“然后,他从衣袋里摸出几块姜饼、几块糖、一个苹果和一些葡萄干,放在我枕边,说:‘瞧,我给你带了什么礼物。’他凑近我,吻了吻我的额头,开口和我聊了起来,一边说一边抚摸着我的额头。”

当重手打了阿廖沙后,并不是冷血无情,而是也会想着法给自己找个台阶,安慰一下外孙。

3、讲大道理

“要把一个生命带到这个世界上来有多难,可是人们还是不尊重妇女。女人是应该受到尊敬的——我是说,母亲——你一定要记住!”

当自己的儿媳妇在大火中生产时,不忘教导阿廖莎女性的不容易,可自己却是对有几个孩子的外祖母拳脚相向,多么地讽刺。

4、可怜可悯

“外公站在窗前,沉着脸,一言不发,任由他们破坏他的财物。”

当自己两个不争气的儿子在家里大闹,还扬言要杀死他时,他却只能捶胸顿足,抱怨命运不公。

5、呆板迂腐

他轻捶着自己的胸口,提出他的请求:“我只对您,只对您一个人有罪……求您转过脸去,不要看我的罪恶吧……”

每天,为了减轻自己的罪恶,总是虔诚地祈求着他心中的上帝。每一天,一字不落。每天早晨,在祷告前,他总是要先洗漱穿衣、梳理好头发胡子,在镜子面前打理好衬衫领子,小心地把黑色三角围巾塞进背心里,一切打理停当之后,才小心翼翼、轻手轻脚地走到圣像前面。

6、疼爱女儿

他念叨着:‘好了,老婆子,别哭了,你真以为我是铁石心肠哪?

极其反对自己的女儿嫁给马克西姆,发誓断绝父女关系。又对老伴暗中接济他们而装作视而不见,甚至将女儿和女婿接进自己家。

7、忧愁感性

忽然他倚着铁锹不再吭声,我朝他瞥了一眼,发现他像狗一样机灵的小眼睛里竟然滴着眼泪。“出什么事了?”他身子一晃,用手擦了把脸,望着我,说:“咳,我老出汗。瞧,这么多蚯蚓!”

在女儿远嫁叶夫根尼后,流下伤心的泪水。

8、吝啬又大方

“我很快就要卖房子了,也许就在秋天吧,我得有钱给你母亲办嫁妆。唉,至少让她过得好一些……”

“才喂了几口,他就掀起小孩的衣服,轻轻按他鼓胀的小肚子,自言自语地说:‘够了没?不会还要喂吧?’”

在女儿出嫁时,能不惜卖掉房子给女儿当嫁妆,可在日常生活上又处处表现出吝啬。也许对待自己的女儿,他是能够付出全部的。

9、好为人师

要学会独立,不能任人摆布。过日子图个安稳太平,但一定要有主见。别人的话听听无妨,但只做自己认为是对的事情……”

在“我”面前,总是摆出一副很有学识,经验丰富的老者,总是把他认为对的那套方式告诉“我”。

10、哀默心死

“外公瞪大了眼睛,手里拿着炉门,从炉边跌跌撞撞走过来,像个瞎子。”

在得知女儿去世后,恍恍惚惚,仿佛灵魂已经剥离了肉体,变成了行尸走肉。


知识拓展

1、作者简介

高尔基:出身贫穷,幼年丧父,11岁即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过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的课堂。他与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亲身经历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迫。这对他的思想和创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创作背景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早在19世纪90年代,高尔基就有撰写传记体作品的念头。在1908年至1910年间,列宁到高尔基所在的意大利卡普里岛公寓所做客,高尔基不止一次地向他讲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的生活。有一次,列宁对高尔基说:“您应当把一切都写出来,老朋友,一定要写出来!这一切都是富有极好的教育意义的,极好的!”高尔基说:“将来有一天,我会写出来……”不久,他实现了这个诺言。高尔基在这本书中真实地描述了自己苦难的童年,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典型的特征,特别是绘出了一幅俄国小市民阶层风俗人情的真实生动的图画。它不但揭示了那些“铅样沉重的丑事”,还描绘了作者周围的许多优秀的普通人物,其中外祖母的形象更是俄罗斯文学中最光辉、最富有诗意的形象之一。是这些普通人给了幼小的高尔基良好的影响,使他养成不向丑恶现象屈膝的性格,锻炼成坚强而善良的人。

3、主要内容

《童年》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阿廖沙随母亲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让阿廖沙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反映了作者童年时代的艰难生活及对光明与真理的不懈追求。

4、主题思想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高尔基在这本书中真实地描述了自己苦难的童年,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典型的特征,特别是绘出了一幅俄国小市民阶层风俗人情的真实生动的图画。它不但揭示了那些“铅样沉重的丑事”,还描绘了作者周围的许多优秀的普通人物,其中外祖母的形象更是俄罗斯文学中最光辉、最富有诗意的形象之一。这些普通人给了幼小的高尔基良好的影响,使他养成不向丑恶现象屈膝的性格,并锻炼成坚强而善良的人。

5、人物关系


高尔基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的作家,他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富有思想性和哲理性,感兴趣的的小伙伴们可以去阅读一下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10-16
第七章

外祖父与外祖母的上帝不同。

酒馆女主人与外祖父他们也发生了争执,我为了报复他,将他锁在了地窖里,
科外祖母十分气愤,斥责了我,并亲自放了那凶狠女人,从此我与外祖母的上帝更
亲近了。

每次与外祖父祷告时,时难熬的,他的上帝是凶残,也是死板的,而祖父母之
间的思想差异,使得外祖父去打吗祖母。

我上街时总与孩子们大家,
常常瓜菜,
因为大街上的残暴行为让我感到了气愤,
我亲眼看见那些狠毒的孩子是如何折磨伊戈沙。而最令人难过的,是失明的格里戈
里,弹为祖母对他很好,我却别扭地不敢看他,同时放荡女人沃罗妮哈也让人畏惧

后来外祖母救下了一只小八哥,并养着他,外祖父却极为厌恶,因为八哥时常
戏弄他。家里的气氛十分压抑。

也可以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写外婆和外祖父各自不同的两个上帝。外婆的上帝慈悲为怀,赐福人类,主宰一切,洞察万物,外祖父的上帝专横跋扈,法力无边,严厉残酷,人人害怕。这种对比通过生动的文学描写展现出来,丝毫没有概念化的说教,写得十分精彩,耐人寻味。下篇主要写街上的所见所闻后的痛苦感受,顺便也重提留在家里的苦恼。“我”就是在这种家庭和社会环境下生活和成长的。上篇是写“我”的精神支柱和思想环境,下篇是写“我”家里家外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环境。两方面都是明显影响我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客观因素。这显然是上、下两篇合成一章的主要理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