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立秋的农业谚语

如题所述

关于立秋的农业谚语如下:

1、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

2、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

3、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

4、立秋早晚凉,中午汗湿裳。

5、立秋棉管好,整枝不可少。

谚语介绍:

谚语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yànyǔ,谚语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谚语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现成的话。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谚语内容包括极广,有的是农用谚语,如“清明前后,栽瓜种豆”;有的是事理谚语,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有的属于生活上各方面的常识谚语,如“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等,类别繁多,数不胜数。

谚语跟成语一样都是汉语整体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但谚语和名言是不同的,谚语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名言是名人说的话。

2011年5月23日,谚语(沪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11月11日,谚语(陕北民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流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性的艺术语句,是民众的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如“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谚语反映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来分,大体有以下几种:气象、农业、卫生、社会、学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9-12
立秋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秋季的开始。在中国传统农业文化中,有许多与立秋有关的农业谚语和俗语,这些谚语通常反映了农民对于秋季农事和天气变化的观察和体验。以下是一些与立秋相关的农业谚语:
"立秋雨,一场好雨;立秋晴,旱一阵。" 这句谚语强调了立秋时的降雨对农业的重要性,预示着农作物的生长需要足够的水源。
"秋雨绵绵,谷子撑肚;秋雨短促,稻谷成熟。" 这句谚语指出了秋季降雨的频率和时长与不同农作物的生长周期有关。
"立秋前后,麦子撑棚。" 这句谚语意味着立秋后,气温开始下降,农民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麦田中的麦苗。
"立秋打虫药,粮食保平安。" 这句谚语提醒农民在立秋之后要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害虫对农作物的侵害。
"秋分前后雨,农家抱狗走。" 这句谚语指出了秋季降雨可能引发的洪涝风险,农民需要做好防范措施。
"入秋黄叶落,农家忙收获。" 这句谚语表达了秋季是农忙时节,农民需要及时收割农作物,以确保丰收。
这些农业谚语反映了中国农村社会对于季节变化和农事管理的重视,它们也传承了丰富的农业知识和经验。虽然现代农业技术发展迅速,但一些传统的农业谚语仍然具有价值,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农业生产中的各种挑战。
W
You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