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标文件常见造假行为有哪些?需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如题所述


招投标实践活动中,一些投标人为了能够顺利中标,不惜在投标文件中造假,这种行为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招标采购行业的健康发展,违背招投标活动公开、公平、公正。那么,常见的投标文件造假行为有哪些,造假需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投标文件常见造假行为如下:
过万业绩不真实
投标人在投标时并未提交真实业绩证明,而是拿诸如框架协议、合同意向书等一些预约合同顶替。设置有一些投标人还会通过伪造等方式来满足投标业绩要求,一般若是这样的投标方中标,中标信息公告后,势必会引起其他投标人或者是利害关系人的异议。
投标人授权代理人身份
在投标活动中有时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投标人授权代理人身份并非真实是投标工作人员的情形,像是实际投标人通过租借他人资格证书、资质证明等一系列材料,或者是用他人的名义来参与投标。这种行为违反了我国《招标投标法》第33条和《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42条的规定,会引起其他利益关系人的异议与投诉。
不是要求的代理商
代理商指的是受企业委托负责帮企业寻找市场,甚至帮企业销售产品的企业和私人机构,他们不具有产品的所有权,只收取相关的佣金,受供货商约束较大。而经销商则指的在某一区域或领域只拥有销售或服务的单位或个人,他们拥有产品的所有权,经营活动不受或少受供货商的限制。这两者之间区别是比较大的。因此若是在招投标活动经销商若是以代理商身份参与投标,与招标文件完全不符,也是会引起异议与投诉的。

财务报表作假
部分招标方会在招标文件里明确提出需要投标人在投标时提供经过本单位专业财务人员审核确认过的财务报表,作为评标时评价投标人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的依据。也有一些要求提供经专业审计事务部门审计过的年度财务报表作为依据。
但是却由于这个版块没有引起招投标人及评审人员的足够重视,还有一些地区在评标时没有配备经济类评委,基本都是技术类评委,导致在进行资格审定时有一些不足。因而,有一些投标人就钻了这个空子,为了让自己公司的财务更好看,因而在提交的财务报表上作假。
造假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1、《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五十四条投标人以他人名义投标或者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骗取中标的,中标无效,给招标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投标人有前款所列行为尚未构成犯罪的,处中标项目金额千分之五以上千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单位罚款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取消其一年至三年内参加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投标资格并予以公告,直至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2、《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六十八条规定,投标人以他人名义投标或者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骗取中标的,中标无效;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照招标投标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处罚。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投标人未中标的,对单位的罚款金额按照招标项目合同金额依照招标投标法规定的比例计算。
此外,投标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属于招标投标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的情节严重行为,由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取消其1年至3年内参加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投标资格:
1、伪造、变造资格、资质证书或者其他许可证件骗取中标;
2、3年内2次以上使用他人名义投标;
3、弄虚作假骗取中标给招标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
4、其他弄虚作假骗取中标情节严重的行为。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5-06

投标文件常见造假行为包括:1.虚假承诺:承诺不能履行或者超出可以履行的范围;2.虚报业绩:虚构或夸大过去的业绩和经验;3.利用关系投标:通过行贿等手段获得投标资格;4.剽窃他人方案:盗取、抄袭他人的方案;5.编造虚假材料:虚构、篡改或者伪造证明材料;6.不符合招标要求:不符合招标文件要求的条件,如没有拥有必要的经验和技能等。投标人应当对投标文件中所提供的全部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如承诺不能履行的侵权或诈骗行为将因承诺产生的法律后果,虚报业绩及编造虚假材料的行为将面临造假罪的刑事责任;洽谈业务用邪恶手段,利用关系和剽窃他人方案的行为会面临商业诋毁和违约责任等后果。如果违反法律规定被认定为违法行为,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2个回答  2023-04-26
在投标过程中,招标方需要对投标文件进行严格审查,以确保中标方的资质和能力符合项目要求。鉴于竞争压力较大,部分企业可能会采用造假行为来提高自己的中标概率。如何识别投标文件中的可能的造假行为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核实投标文件中的基本信息:首先,审查投标文件中的企业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通过网络搜索或相关政府数据库,核实企业是否存在,注册年限,企业性质等。此外,还可以关注企业近期的产量、销售情况等,以评估其业务活动的真实性。
2. 仔细检查资质证书:投标文件中通常会包含企业的相关资质证书。审查时应仔细查看证书的编号、颁发日期、有效期等信息,并与权威部门核实证书的真实性。警惕某些企业使用伪造、变造或者作废的证书参加投标。
3. 审查技术和质量控制方案:检查投标文件中承诺的技术和质量控制方案是否具体、可行。关注其实施步骤、人员配置、设备资源等方面的内容,分析企业是否有能力按照方案进行操作。同时,注意查看项目负责人的工作经验、技术水平等信息,以评估他们是否具备成功执行项目的能力。
4. 审核合同和协议:投标文件中的合同和协议应详细列明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等。在审查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合同涉及的金额、期限、履约保证金等关键条款,判断其是否与市场行情相符。如果发现异常,可进一步向企业核实相关情况。
5. 了解历史业绩和客户反馈:一个企业的历史业绩和客户反馈是衡量其实力和信誉的重要依据。审查投标文件时,可以向企业索要过往项目的合同、竣工证明等资料,并联系原客户了解合作情况。此外,还可以关注企业在行业内的口碑,了解其是否存在违规或不良行为。
6. 财务状况调查:企业的财务状况直接影响其履约能力。因此,在审查投标文件时,应查看企业的财务报表、税务登记等资料,评估其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如有必要,还可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财务审计。
7. 实地考察:对于重大项目或涉及高额投资的招标,实地考察企业的生产设施、管理团队等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现场了解,既可以进一步核实企业的真实情况,也有助于发现可能存在的造假行为。
8. 涉及外包分包时注意: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可能将部分工程外包给其他公司。在这种情况下,招标方也应审查外包企业的资质、信誉等,并加强对项目整体实施的监管。
总之,在评估投标文件时,招标方需要采取多种方法综合分析,发现可能的造假行为,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同时,对于查实的违规企业,应及时予以通报、处理,维护招标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