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外国哲学考研经验分享?

如题所述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哲学考研经验分享

我是2021届考生,报考中国人民大学大学外国哲学专业,初试成绩400+,今年四月中旬除了拟录取名单之后才尘埃落定后。这篇经验贴不一定具有普遍适用性,因为每个人的能力和水平、情况和境遇、目标和任务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以下内容仅作为一个参考,不要全盘仿照。

一、考研与择校选择

因为专业的问题,我从上大学起就决定要读研究生的,所以不存在“要不要读研究生”的问题,不读研究生很难有好的出路啊!我决心要走学术道路,因此读研对我来说是必要的,我从未想过其他的可能性,这里的决心是有的。而且,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会建议一个人至少要在本科或者研究生期间去一个高等学府就读,感受一下目前国内的教育环境,就业环境的无情残酷反衬着大学校园的闲暇淳朴。读书至少是干净的、简单的。

因为我是本专业考生,所以我也并不了解“跨专业考研”的问题,毕竟没有感同身受的经历就无法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据我了解到,哲学专业的跨考生有很多,或者是在本科期间就入了哲学门、学过哲学史,或者是在工作之后想要跨考哲学、提高学历,不过我身边的跨考生,大多是抱着兴趣来的。

但是我仍旧要泼冷水,跨专业是很难的,首先是对哲学史知识的掌握需要达到一般哲学本科生的水平,另一个需要了解目前的考研评分是如何的,如何才能拿到一个较好的分数。就人大来说,它要求考生在对经典问题有足够了解的基础上,还要对哲学原著有足够的熟悉程度,因为往年的考题中经常出现原著中某个段落、某个章节的某种说法,要求考生从某个角度针对某个问题作答。难度是有的。

通常,我对考哲学的同学都是劝退不劝进的,因为就业市场目前十分惨淡,博士生的就业市场已经过度饱和了,大部分的哲学毕业生都面临着失业,所以要慎重考虑。不过,如果确实有兴趣并且决心去做的话,我会预祝你成功。

关于择校,可以参考一些数据,比如是否是自划线院校、它的复试分数如何,以及它的招生数量和报录比,同时需要了解它的考题类型和复习范围。因为很多院校现在是大类招生,考外国哲学需要复习中哲、西哲以及马哲,这样的话复习难度就非常大了。而且有的学校外哲专业还会涉及到现代哲学内容,有的却只到黑格尔之前,范围不一样、复习难度也相应有差异,可以根据以上数据进行自主择校。

二、时间计划安排

对于考研来说,我觉得好好复习的话,一年的时间满够了,哲学史的知识就那么多、经典的考题就那么几个,政治和英语只要好好跟着复习差距都不会很大。现在是4月,即便从现在开始,心无旁骛地去做这件事,足够努力的话考研上岸也是可能性很高的。

我的本科成绩一直很好,在本科期间的学习中我读过部分的哲学原著,并且做了大量的专业课复习笔记,这使得我的复习难度减小了很多。我大概是从2月份正式开始复习的,那个时候是有保研和考研两手准备的,一方面要准备暑假的推免夏令营,另一方面也在准备如果保研失败的应对策略。因此我把时间大致分为了三段,并对每一段进行了任务限定,明确了每一个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

我的计划分为了季度计划、月计划和周计划:

【季度计划】

【月计划】

【周计划】

因为前期的复习使我对哲学史有了充分的了解,然后我的笔记也较为全面,因此这个时候我就把复杂的周计划改成了简单的日计划,并制定了自己的考研目标:各科的分数。

【日计划】

在我看来,如果要拿到一个好的分数,公共课总分必须要拿到150分的,这是准入门槛;两门专业课每科至少要拿到125+的分数,这是专业能力。因此,后期我花费了很长的时间来准备专业课复习。

三、参考书籍与复习笔记

公共课的复习我自以为是没有资格讲得,因为我对两门公共课的复习开始的比较晚,大概从九月份才正式开始,所以建议大家自行参考知乎、B站以及其他个大公众号的大佬们的高分复习指南,我是小菜鸡,我就略过公共课部分。

好了,接下来讲外国哲学的参考书籍推介。我要对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和现代西方哲学史进行复习,一开始的计划里我就针对这三项进行复习,各自找了相应的参考书;因为之前本科学习的时候有着比较多的笔记,所以很多问题我也参考了原有的笔记。

笔记参考书籍:

《中国哲学史》冯达文郭齐勇

《中国哲学史》北大白皮书

《中国哲学史》马工程版本

《宋明理学十五讲》杨立华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

《中国哲学原著选读》郭齐勇

【中国哲学史参考书】

我主要是看的郭齐勇和冯达文老师的《中国哲学史》,因为本科学习中老师让我们背诵过《四书章句集注》《老子》《周易》《不真空论》还有大程子和小程子的部分著作,所以是有一定的原著基础的。不过我后来发现,郭齐勇老师自己写的哲学史要更适合考研复习,至少在一些问题的阐述上要更清楚的。同时,我应该参考张立文老师的哲学史教材,但因为我当时手头已经有很多本了,所以就没有参考,这其实是不太对的,希望大家首先以报考学校的老师出的教材为主吧,保险一些。

笔记参考;

《西方哲学史》张志伟

《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

《西方哲学史》赵林邓晓芒

《西方哲学史》马工程

《古希腊哲学》苗力田

《西方思想的起源》聂敏里

《西方哲学史——从古希腊到当下》希尔贝克《西方哲学史》斯通普夫

《德国唯心主义时代》劳特利奇哲学史第六卷《德国哲学史讲演录》邓晓芒

《西方哲学史十五讲》张志伟

《近代哲学史》谢林

《understanding rationalism》Huenemann

《understanding empiricism》Meyers《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北大教研室

【西方哲学史参考书(部分)】

西哲史的复习是大头,我参考了较多的哲学史教材,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有中文的也有英文的,总之就是不放过每一个细节。我当时是以张志伟老师的哲学史为主本的,张老师的书是很经典的;当然,赵敦华老师的书也不错,我也参考了很多。

至于每一本书的好处我简单一提吧,扯起来又很麻烦。张志伟和赵敦华老师的哲学史主要是全面,大部分的哲学问题都有涉及;赵林老师的书贵在精要,他对读者有一定的门槛,要求要有一定的哲学史基础。斯通普夫的教材对古希腊和中世纪部分阐述较好,西尔贝克哲学史对哲学问题的推演性较好。至于每一个重点部分我补充了相应的教材,古希腊部分我补充了《西洋哲学史》和《西方思想的起源》,近代哲学部分补充了两本英文教材,德国哲学部分补充了《德国哲学史演讲录》(邓晓芒)《劳特利奇哲学史》。

参考书挺多的,压力挺大的,但千万不可以平均用力,每一本教材都有各自的好处,主要是看编写者精通哪一个领域,然后这个领域重点看。

参考书籍:

《现代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

《现代西方哲学笔记》张祥龙

《语言哲学》陈嘉映

《胡塞尔现象学》扎哈维

《胡塞尔现象学概念通解》倪梁康

《存在与时间读本》陈嘉映

《时间与存在》方向红

《现象学的观念》胡塞尔

《存在与时间》海德格尔

 【现代西方哲学参考书】

现西复习漫漫无边际,我主要是先以一本书为通识教材,然后再对每一个重点的部分进行要点补充。这一部分我不打算展开,大家各自寻找自己的参考书吧。虽然我不提及,但是这一部分却尤为重要,希望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同济大学都十分看重现西的复习;不过有的学校在初试中对现西要求不是很高,甚至都不考。

然后就是复习笔记!

我在复习哲学史的时候是一定要做笔记的,手写的笔记因为不好保存、笔记不好辨认,因此我很早就开始做电子版的笔记了。从开始复习到考试之前,我大概做了几种类型的笔记,包括原著阅读笔记、哲学史教材复习笔记、真题整理笔记等,光复习笔记最后整理出来就已经到了70万字,因此在考研前的最后一个月,拿着厚厚的笔记,真的感觉压力山大!

考研最后一天考完专业课出来,我拍拍我的笔记跟鑫哥说“没超纲”,顿时就万籁俱寂心旷神怡。当然最后从专业课得分结果来看还是不错的,两门专业课都是最高分,开心了开心了!

四、记忆方法篇

这一篇就是狗屁,连我自己也不知道怎么背知识点。我自认为我的记忆力是蛮差的,同样的原著选段我舍友一中午就可以搞定,我就得花上两个下午,蠢人是我了。所以最后我拿到整理好的70万字笔记的时候,想死的心都有了——这么多怎么背得完?!

因此后来我的哲学史复习是这样的:要点化记忆,关系网络联记。

对于一个知识点,我会首先想一下它回答的是什么样的问题,它采取的策略是什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它遇到了哪些问题和相应的解决办法,以及后人有没有更好的方案。扯扯扯,这都是在吃饭或者发呆的时候想的事,或者晚上睡不着觉跟舍友讨论问题或者自己“放电影”(梳理一天知识点的习惯叫法)的时候思考的问题。

白天的学习主要还是疯狂输入,该背的知识点一个都不能丢,死记硬背说的就是我了!然后晚上的时候主要是输出为主,拿到一个问题、准备一分钟,在一张白纸上写下自己对这个问题的作答思路。一开始还只是要点化梳理,后来就是实打实地写,一个问题30min,大概能写到1200字左右。

多写多画多输出,毕竟“自己以为自己会了”和“呈现在纸面上”是两码事,很多时候知识点就在脑子里就是写不出来、不知道怎么表述,所以适度的手写练习对于记忆知识点是有帮助的。

至于那些知乎上各位大神写的各种各样的记忆方法,我不曾采用过,所以不能说他们的方法的好坏;只是我觉得那样记忆好像太复杂了,多了很多冗杂的工作。

越简单、越有效、越可行。这称为简单性原则。

五、其他可能被问及的问题

之前有同学问过我考研的相关问题,在这里我也整理一下我的回答。同时我预想到一些可能存在的问题,所以我也自问自答吧。可能不全,仅表达个人想法,不具有普遍适用性。

(一)会怎么背单词?

接下来讲我背单词的方法了。我背单词的方法是学的B站一个博主的,大家可以去搜一下,叫“A4纸背单词法”,我觉得挺好用的,我用这个方法背完了俞敏洪的大绿皮。反正就是,单词不是说背完一遍就可以了,就得每天花时间背一点儿,因为越背越熟、意思也都掌握的差不多了,所以后期可以快速翻阅增加印象。单词是英语的关键。

(二)考完研要不要对答案

我没对,因为考完之后对自己的专业课还算有把握,所以大概能过预估到自己的情况,对答案是无意义的,所以就没对答案。后来我想对一下公共课答案看一下自己什么情况的时候,嘿嘿,忘了。

 (三)推荐报辅导机构吗?

我不知道,全程都是自己学,没报过辅导机构。唯独买过一本专业课复习笔记,不过不适合我的报考学校,所以就没怎么看、送给同学了。因为我是本专业,所以如果有不会的问题直接问老师或者跟同学讨论就可以获得解答,也没有必要找机构。不过如果你是跨考生的话......也很难说,自己抉择吧。

作为收尾,我简单一总结吧!哲学学习记住一句话:慢就是快!不要一门心思赶进度,把一个问题拿住了、吃透了才是最重要的,过分看重自己看了几遍、看了几本,不太好,浮皮潦草看完一遍,其实意义不大,不如一步一个脚印地踩下去:读书之法,须是平平淡淡地去看,仔细玩味,不可草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