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合纵抗秦为什么会失败?

如题所述

战国中期,秦国实力强大,给其他诸侯造成严重的威胁,于是一些人就站出来呼吁东方的诸侯们联合起来,一起对抗秦国。由于东方的燕、赵、魏、韩、楚等国基本上是从北向南纵向排列,因此这种联合,就被称为“合纵”。而秦国实力虽强,但是也无法同时抗衡这么多国家,所以就要想办法拆散他们的联合,使实力较弱的国家倒向秦国,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东西向的横向联合,所以称为“连横”。苏秦、张仪是合纵连横的代表人物,不过苏秦的合纵事迹多是后人附会的,早期进行合纵的代表人物其实是魏国人公孙衍。

我们对合纵与连横往往有很多误解。其实,合纵并不仅仅是针对秦国。一直到战国后期的齐?⊥跏保?牍?廊怀频蒙鲜怯肭毓?⒘⒌那抗??詈畹暮献菰硕??惺币彩钦攵云牍?摹:罄雌牍?ヂ淞耍?毓?乓患叶来螅?晌?撕献莸闹饕?勘辍?/p>

从最后秦国统一的结果来看,合纵似乎是失败了,而连横则成功了。实际上,合纵运动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诸侯合纵抗秦也曾经攻进秦国的腹心地带,逼得秦国求和,放弃了一些侵吞来的土地。

合纵最终没能成功,首要的原因当然是各国利益不一,各怀鬼胎,无法真正做到团结一致。其次,则是秦国的地势险要,战略纵深广阔,合纵攻秦即使能取得一时的成功,但是却难以有长久的效果。再者,在台纵运动早期,齐国也是一个重要目标,合纵的主要目的到底是抗秦还是抗齐,不同的国家也有不同的打算。在很多诸侯看来,东方齐国的威胁,比起秦国来还要厉害,这也导致合纵运动的力量分散,给秦国留下了机会。公元前284年,由燕国主导的合纵攻齐,将齐国打得几乎亡国,这可以说也是合纵运动的重要成果,只是如此一来,攻秦的时机就过去了。

秦国的连横策略,最大的成果就是削弱了楚国,这主要是靠张仪实现的。不过在秦国最后统一的过程中,也并未见连横策略发挥过哪些重要作用。秦国固然努力拆散了诸侯的合纵,但是却也并不在乎是不是有人来和它连横。

客观地说,合纵与连横这种外交斗争,只是战国时期列国斗争的一个辅助手段。东方列国没能靠合纵改变被兼并的命运,秦国同样也不是靠着连横才实现统一的。说到底,实力才是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因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7-26
最根本的原因(本质)在于过分依赖权谋机变,没有大力发产生产力。

六国过过分重视主观能动性,忽视客观规律。富国强兵,强兵者先富国,秦国国富民强,兵强马壮。六国草木皆兵,百姓颠沛流离,哪里还可以好好生产建设。再者统一止战,天下人心大向,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于是“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为何?在绝对的力量面前,耍什么小聪明都是雕虫小技,实力碾压一切。

反观现在“华约”已经解散,“北约”还能坚持多久是个待研究的问题。至于同盟国为什么会战胜轴心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也可以研究一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