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曲艺的音乐有哪些特征?

如题所述

说唱结合,以说带唱,唱中显说。这是曲艺音乐与其他传统音乐门类在音乐风格上相区别的最重要特征。绝大多数曲种所拥有的表演书目,都以中长篇故事为题材,靠一人或以一人为中心的不用舞台表演的说唱来刻画人物和演绎故事内容,因而特别强调唱腔中“说”与“唱”的有机结合,进而突出其叙事性能:①散白韵白,字真情切。散白接近生活语言但较之生活语言要更精炼、更准确和更富于情感;韵白即有韵律的念白,似吟诗诵词,需使“说”体现出声韵抑扬顿挫的节奏美感。无论散白或韵白,字字需清楚,句句见真情;②半说半唱,唱中夹说。即在大多数唱腔中插入说白似腔调,或前半句说后半句唱,或前半句唱后半句说,或乐句、句段之后接着说,或说过一段后接着唱。总之,“说”与“唱”在结构上需交替、对比,各显其长,使情节和感情在“说”与“唱”的变化中得到发展和揭示。③似说似唱,说唱共融。即调腔与语言声韵紧密结合,使腔调体现出是说非说而像唱、是唱非唱却像说的说唱共融特征,从而使唱腔娓娓入耳,听来亲切朴实。4)以唱为主,唱中显说。即一部分以唱为主的曲种或歌唱性较强的腔调,仍需表现出“说”的特征,除腔随词变,字正腔圆,使人在抒情性歌唱中品味到人物感情变化和情节发展之外,还要使人能明白地理解所唱内容的更深含义。即是说不仅要“唱声”和“唱情”,而且还要“唱意”。

腔体多样,各尽所需,包罗万象。曲艺音乐来源复杂,体裁多样,结构不拘,传统音乐其他门类所包容的音乐形式和体裁,几乎都可在曲艺音乐中觅寻到踪迹。许多曲种唱腔,就地取材,以当地其他民间音乐为材料建构本曲种基本腔调,有的可能是各种民歌,有的可能是戏曲腔调,有的可能是歌舞曲目,有的可能是说白数板,有的还包容着器乐曲目。其次是音乐体式不拘一格,形态各异,单曲体、联曲体、板腔体、混合体以及各种各样的句式、段式构成,都可灵活地被各曲种所采用。

唱兼伴奏,自奏自唱,另用托腔。这是曲艺音乐在音乐伴奏形式方面与众不同的特点:①绝大多数曲艺曲种的中心说唱者,都自兼一两件乐器为自己伴奏,或自击鼓、梆,或奏弦乐。如鼓词类曲种的说唱者自击书鼓、书板;弹词类曲种的说唱者自弹三弦或琵琶;道情类曲种的说唱者自击渔鼓、简板;琴书类曲种的说唱者自敲扬琴;走唱类曲种的说唱者玩弄各式道具;板诵类曲种的说唱者自打梆、板、片。任何优秀曲艺艺人,都是“唱”、“说”、“奏”俱佳的艺术家,其他若另有乐器伴奏,亦以说唱者为中心来跟腔烘托。②伴奏乐器选用,除中心说唱者兼奏的外,其余多半是弦乐器,如三弦、月琴、琵琶,坠胡、二胡、扬琴等。伴奏音乐分“过板音乐”和“跟腔音乐”两种。过板音乐包括前奏、引子和过门等形式。某些曲种的前奏曲,属于独立性较强的器乐曲牌,多称为“开场曲”、“闹台曲”,如河南大调曲子的《板头曲》、白族大本曲的《大摆三台》和《小摆三台》等即此。对曲艺表演来说,前奏有闹场、静场、练艺、定音、调嗓等功能;引子是说唱前的器乐伴奏引导,与后接的唱腔在结构上是一个整体;过门即唱腔乐句或乐段间起连接、过渡作用的器乐伴奏,乐句间的过门一般称“小过门”,乐段间的过门一般称“大过门”。跟腔音乐即与唱腔同步配合的器乐伴奏,有“随腔伴奏”和“对衬伴奏”两类主要手法。随腔伴奏即乐器伴奏音乐与唱腔曲调基本相同,似为齐奏但却有简繁变化,起润腔的作用;对衬伴奏即乐器伴奏音乐与唱腔曲调构成对比,二者在节奏和旋律进行上差异较多,起丰富唱腔感情和增强唱腔表现力的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