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的《IQ84》是什么故事?

如题所述

《1Q84》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于2009年所发表的长篇小说。故事以双线(BOOK3为三线)进行,并以村上春树较少用的第三人称全知观点来说故事。《1Q84》荣获2009年日本“年度最畅销图书”第1名。

长篇小说《1Q84》文本分为三卷:Book1(4月—6月)、Book2(7月—9月)、Book3(10月—12月),分别有24章、24章、31章。文本以主角“青豆”和“天吾”的视角叙述,Book1与Book2采用双线、Book3添加了牛河以三线平行结构进行推进,围绕邪教团体进行描述。故事讲述男主人公“天吾”与女主人公“青豆”在“小小人”所营造出的“未知的Q世界”相遇的故事。男女主人公经历了不幸的童年,其他登场人物成为暴力的牺牲品。虐童、宗教狂与暴力等,如空气之“蛹”,无孔不入地贯穿于人的存在空间——这便是主人公存在于斯、挣扎不已的、被称为1Q84的残酷青春。

《1Q84》主题思想即对邪教组织和恐怖主义进行深刻反思

文本中出现的新兴宗教团体“先驱”,让人联想到出现于日本的奥姆真理教。村上春树对于奥姆真理教事件的思考以一种并不明显的内在形式表现在小说创作中,他借用宗教团体“先驱”探讨社会问题。村上春树以描述“先驱”宗教团体的创立、运作过程的偏激、狭隘与阴暗、通过宣传奴役和控制“信徒”思想和行为,揭示“信徒”把自我拱手让给他们的“领袖”、放弃自我的思考而一步步误入歧途的真相。

作品里的主人公“青豆”与“先驱”对抗。“青豆”的职业是健身教练员,同时也是一名杀手,她专门猎杀虐待妇女儿童的男人。“青豆”和“老夫人”具有的共同特质使她们成为最佳拍档,她们帮助受残害的妇女和小孩,把施暴者用最干脆利落的手段送到另外一个世界,“不再放任这种杂碎般的危险家伙继续在世间撒野,就不会在什么地方又出现新的牺牲者了”。

主人公“青豆”为了被奸杀的幼女肩负着刺杀“先驱”教主的使命,“深绘里”的父亲则被困于“先驱”新兴宗教团体,“天吾”则通过“青豆”和“深绘里”与“先驱”产生联系,暗示着善与恶的对抗、个人与团体的斗争。斗争的过程中,充满着无力感,邪恶的力量太强大,“政府”又无作为,个人的力量毕竟太渺小,对社会、对个人命运深深的无力感在文本中得以体现。

村上春树并没有一味谴责暴力,而是把目光投向了暴力产生的原因。

无论是历史还是今天,无条件的服从所谓的体制,丧失自我独立的思考,是村上春树找出的暴力源头,也是给世人发出的一个警醒。

新兴宗教的存在和异化是社会存在的问题之一。邪教和恐怖主义问题引起社会动荡不安。虽然当代文明早已有了信仰自由,但很多宗教组织并不是抱着向善的美好愿望,而是披着宗教的外衣危害社会,甚至残害生灵。村上春树针对邪教组织和恐怖主义进行深刻地反思,大多数日本人并不相信真实,而是主动去相信自己希望是真实的东西。

小说最后以“夜幕刚刚很勉强地撤下。而下一次黑暗,还没有那么快到来。”结尾,寓意着在当代社会,“暴力”的阴影无处不在,面对“暴力”,只能通过爱、通过理性的面对与反思才能守护光明抵制黑暗对我们的侵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26
  《IQ84》是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在蛰伏5年后,近期推出的迄今为止最长的长篇小说,共1050页。这本由作者每日凌晨伏案4—5小时写就的长篇,没有因为篇幅而挡住金融危机下人们的购买欲望,而是在日本创造了一个销售奇迹:发售12天,销售即突破了百万册。无论是地铁里的通勤族,还是蜗居在家的人们,几乎都在翻阅这本书。由于订单不断,该书的出版方新潮社决定进行第八次印刷。
  《IQ84》的书名也充满了玄机,很容易让人将其与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的经典作品《1984》联系起来,因为在日语中数字9的发音和英文字母Q接近。村上透露说,他欲以此书向乔治•奥威尔致敬。事实上,与《1984》一样,《IQ84》也是描述1984年发生的事情。不过,在奥威尔的年代,写1984年是预测未来;而村上则是回溯过去,但“仍然在讲未来”。
  而中国的“村上迷”也已在翘首盼望中译本的问世。日前,记者致电几乎拥有村上所有作品版权的上海译文出版社得悉,在谈《IQ84》的版权时竞争十分激烈。上海译文出版社一旦拿下版权,村上的“御用翻译”林少华则应是《IQ84》的当然人选。林少华已读完了《IQ84》。在谈到这本小说在村上春树创作谱系中的地位时,林少华认为,《IQ84》是里程碑式的重要作品。村上春树一年前谈及这部长篇的主题时说道:“我认为当今最为可怕的,就是由特定的主义、主张造成的类似‘精神囚笼’那样的东西。多数人需要那样的框架,没有了就无法忍受。奥姆真理教是个极端的例子,但此外也有各种各样的围栏或囚笼。一旦进去,弄不好就出不来了。”
  在这个意义上,《IQ84》可以说是村上通过邪教等诸多日本社会问题,对于世界现状以至人类走向的担忧和思考。村上春树认为文学是也必须是对抗“精神囚笼”的一种武器。他作为小说家的职责就是打磨这种武器,即写出好的故事。因为“好的故事会加深和扩展人的心灵。有了这样的心灵,人就不想进入狭小地方了”。林少华说,“依我看,这也就是这部作品最主要的文学价值,这意味一个杰出作家的使命感或社会担当意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