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静气方可行稳致远

如题所述

《史记-留侯世家》记载:有一天张良出门散步,走到镇东石桥,当他从坐在石桥上一位白发苍苍、胡须长长、手持拐杖的老人身边时,老人故意把自己的鞋子脱落,掉在桥下,然后指着张良大声说:“孩子!到桥下把我的鞋子取上来。”张良心想:“你这老人故意把自己的鞋子丢下去却让我去捡,就算你不是故意的,我与你素未谋面,为什么要帮你捡鞋子?但是老人家年岁已大,动作不灵便,走下去捡鞋子难免十分困难,还是帮帮他吧。”这么一想,张良就走下桥去帮老人家捡鞋子。看着张良拿着自己的鞋子走上桥来,老人脸上露出了一丝满意的笑容。他慢慢地伸出脚,对张良招招手说:“来!给我穿上。”张良心想:“既然已经帮他捡了鞋,索性好人做到底,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张良挺直身子跪在地上,小心翼翼的把鞋穿在老人脚上。老人看了看张良仰天大笑,一句话没说,转身就走了。老人奇怪的行为,使张良大吃一惊,他看着老人家远去的身影,心里闹不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谁知,过了一会儿,老人竟然又回来了并对他说:“你这孩子,还值得我来教导,五天后,天刚亮时,你到这儿来等我。”张良对老人的行为虽然感到奇怪,但还是恭敬地行了个礼说道:“是!”五天后,天刚蒙蒙亮,张良就匆匆忙忙向镇东石桥赶去,哪知道老人居然早就等候在那里了。老人生气地说:“和老人相约,反而比老人晚到,这怎么能行呢?过五天你早点来等我!”说完,扭头就走。过了五天,天还没亮,张良就起了床,向那座桥飞跑过去。老人竟又已等候在那里了。老人生气的胡子都翘起来了,怒气冲冲的说“怎么又迟到了?过五天再早一点儿来!”又过了五天。张良想:“这次无论如何也不能迟到了。”半夜时分他就哈切连天的等候在桥头了。过了一会儿,老人家步履蹒跚地走来了。张良急忙上前扶住老人,老人看见张良早早来了,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称赞说:“年轻人就应该这样啊!”他拿出一卷书说:“这是一本世上少有的奇书,我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年轻人来传授,现在我把它传给你!读了它,你就会有远大的谋略,实现自己的宏伟抱负。”张良深深拜谢过老人,接过书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当年姜太公留下的兵书!回去以后,张良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增长了不少的才智。后来,张良协助刘邦开创了汉朝,立了大功劳,与他那次捡鞋经历也是密不可分的。刘邦曾评价张良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可见,忍人之所不能忍,方能为人之所不能为。一个人只有沉得住气,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小事,稳健沉着,并使之成为一种优秀的习惯,才能一步一个脚印,不断迈向成功。

《论语》云:“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翻开中国历史,那些栽倒在“小不忍”上的人,又何其多!刘备为了给张飞、关羽报仇,派出了蜀国几乎所有的兵力前去攻打东吴,他不听诸葛亮的建议,结果被陆逊用火攻的计策打败,蜀国就是从此一蹶不振,刘备也落了个白帝城托孤的下场。康熙智擒鳌拜,皆因鳌拜自持三朝元老,辅政大臣,不可一世,触怒康熙而招来杀身之祸。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来清军入关灭了大明王朝。山东军阀韩复榘居功自傲、密谋倒蒋,被蒋介石以“违抗命令,擅自撤退”罪被处决。《留侯论》中云:“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纵观古今中外,凡是能成大事的人都具有非凡的忍耐力,他们信奉的道理是:百忍能成钢。韩信忍胯下之辱而成汉初三杰,司马迁忍宫刑大辱而成《史记》,蔺相如忍廉颇羞辱而使国家繁荣昌盛。娄师德的忍界,也无人能及,他的弟弟任代州刺史时,娄师德对他说:“我位至宰相,你又任州官,受皇帝的宠幸太多了。这正是别人所嫉妒的,你打算怎么避免?”其弟跪曰:“从今以后,即使有人朝我脸上吐唾沫,我自己擦去,绝不让你担忧。”娄师德面色严峻地说:“这正是我所担忧的。人家向你吐唾沫,是恨你,如果你将唾沫擦去,正违背了吐唾沫的人的意愿,只会加重他对你的愤怒。所以不应该擦去,而应当让它自己干。”可见,沉住气,是一种眼光和度量,是一种修养和境界,更是一种自信和顽强的表现。

荀子说:“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惰性,然后能修。“现实生活中,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种种“不如意",常常检验着一个人的修养水平。比如,生活工作中,有的人在流浪,心在漂泊,或者“身在曹营心在汉”,躯体在那里,灵魂早已出壳,缺乏耐心和恒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能是黑瞎子掰棒子,到头来还是最初的那一个,看似忙忙碌碌,到头来却一事无成。又比如,有的人做事急于求成,喜欢意气用事,事与愿违后,又常心浮气躁,甚至撂挑子。还比如,有的觉得别人提拔快就内心失衡,摆不正心态,抱怨“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再比如,有的眼高手低、自以为是,傲气十足,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凡此种种,都是沉不住气的表现,都是成长路上的“绊脚石”。沉住气,忍人一时之疑、一事之气、一定之辱,不仅仅是为了摆脱被动局面,更是一种意志、毅力的磨炼,为日后发奋图强、励精图治、事业有成奠定基础。莎士比亚说:“最低陋的事情往往指向最崇高的目标。”沉稳就是你生存的重要法宝,形势不利时就要容下难容之事,忍住一时之气,为长远考虑;而沉不住气,时机未成熟就贸然行动,只会使自己败得更惨。顺风顺水时,要把持住自己,沉得住气。低调一些,免得树大招风,把一些不必要的事端招来。这样做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少一些绊脚石,让自己的路走得更稳健一些。失败时要沉得住气,气闲神定,保持镇定。沉得住气是一种素质,是一种优秀的习惯。一个人只有沉得住气,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小事,沉稳沉着,并逐渐内化为一种素质,一种能力,才能一步一个脚印,不断迈向成功;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保持内心的平衡和稳定,保持气度上的从容淡定,宁静致远。

巴金说:“潜心静气方可行稳致远。”被誉为“亘古男儿"的陆游也曾写下"忍字常须作座右铭"的诗句。“浮躁”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特征,也成为当今世态的代名词。比如,工作中受到委屈、毁骂、批评,虽然一时被冤枉、被误解了,或有不公平之事,不可以冲动,更不能意气用事,应该冷静沉着,沉得住气,不伸张、不辩论,理性的思考解决之道,让时间来洗清一切,这才是智者所为。在滚滚红尘、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更需要人们给自己一份定力和坚守,学会拒绝浮躁,审视自己的内心,坚守朴实的价值,给心灵一片和谐滋润的绿地。一个人在成长的阶梯,有困难并不可怕,关键是面对困境的心态。气定则心定,心定则事圆,自觉祛除浮躁之气,激发沉潜的力量,每一天都坚持、每一步都走稳,那么就算小事也能成就非凡意义。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沉得下心来,就能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发展。沉住气,并不是说抛弃朝气、锐气、志气,而是要大事前有担当、逆境时有襟怀。这是一种境界格局,遭遇困难挑战还能保持一份气定神闲,处理难题便能举重若轻;这是一种心性修养,“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让人宠辱不惊、从容面对成败。要想登高望远、办成大事,就得涵养那么一股沉稳气质,抵达“不畏浮云遮望眼”“每临大事有静气”的精神境界。

阿拉伯有句谚语:“为了玫瑰,也要给刺浇水。”意思是说,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要想出人头地,有所成就,让自己的人生开出美丽之花,就必须忍住一时之气,忍住那些扎在心头的芒刺,将其化为前进的动力,方能博得成功。人生路上,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痛苦、坎坷、困难及阻挠等等,我们每个人也都会在某一时刻遭受到命运之神的捉弄,有许多残酷的现实是无法改的,有许多非议是无法消除的,有许多委屈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时时反击,就会让自己陷入被动的误区,甚至带来巨大的麻烦和损失。当不具备硬碰硬的资格时,不妨忍住一时之气,用另一种方式来对待它,或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梁启超说:“凡古能成大事者,其自制力、忍耐力必强。”曾国藩也说:“小忍小成,大忍大成,富者能忍保家,贫者能忍免辱,父子能忍慈孝,兄弟能忍意笃,朋友能忍情长,夫妇能忍和睦。”能忍能让真君子,能屈能伸大丈夫。忍是一种等待,忍是一种眼光,忍是一种胸怀,忍是一种领悟,忍是一种人生技巧。忍有时是怯懦的表现,有时则完全是刚强的外衣。这种忍,不是懦弱,忍气吞声,而是高明人的一种谋略,是为人处世之上策。当然,士可杀,不可辱,忍也有限度,不能逾越底线和原则,当超出忍耐的极限时,忍无可忍就无需再忍。但是,一个缺乏耐心的人,永远都不可能成为一名强者。只有忍住一时之气,才能成就长久之功。请记住:越是忍住泪水,越会变成幸福的良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7-25
潜心静气是一种心态,它能够让人保持冷静、专注和稳定。这种心态对于实现长期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困难,以及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保持潜心静气的方法:
1. 学会冥想:冥想是一种通过深度呼吸和专注来放松身心的技巧。通过冥想,你可以放松身体,减少压力,缓解焦虑,提高专注力,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2. 练习瑜伽:瑜伽是一种通过体式练习和呼吸练习来调节身心的技巧。通过瑜伽练习,你可以放松身体,减少压力,缓解焦虑,提高专注力,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3. 学会放松:放松是一种通过深度呼吸和放松身体来缓解紧张和焦虑的方法。你可以通过坐在一个安静的地方,闭上眼睛,深呼吸,放松身体来学会放松。
4. 练习专注:专注是一种通过集中注意力来控制情绪和行为的方法。你可以通过练习专注来提高自己的专注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总之,潜心静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态,可以帮助人们实现自己的目标,提高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控制能力。通过以上方法,你可以学会保持潜心静气,从而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困难,实现自己的长期目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