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效能的方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2
多莉阅读笔记第265/ 365天

今日阅读《孩子的品格》——写给父母的积极心理学

    彭凯平  闫伟 著

第四章:自我效能感——帮孩子建立我能行的人生态度。

一、什么是自我效能感?

1.定义。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完成某种任务的预期和判断。

每个人对自己完成某些事情的能力都会有主观的效能评价,它主要通过两条路径体现出来,一是结果预期,即相信自己,认为自己“可以做到”;另一个是效能预期,即认为我能做到不是因为环境好或运气好,而是因为我的能力,因此我要施展自己的能力,为结果做足准备。

2.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1)自我效能感可以激发我们的积极情绪。

2)自我效能感会影响我们对环境的选择。

3)自我效能感会决定我们的心理特质。

二、决定孩子自我效能感的5要素。

1.孩子以前成功或失败的经历。

孩子的自我效能感是建立在以往经验基础之上的。家长鼓励孩子付诸行动并努力取得成功,是让孩子获得自我效能感的最有效方式。

但成功经验对孩子自身效能感的影响,有一个主要的阻碍就是取决于孩子的习惯性归因方式,也就是孩子怎样解释自己成功的原因。比如,由于家庭或学校舆论氛围的影响,孩子把自己考试成绩的提高归结于外在原因,如参加了补习班,有父母的辅导培训。这种归因方式就过于强调外界资源对于孩子的帮助,其结果是即使孩子考了好成绩,也不会觉得是自己的能力提高。而且这不但不会增加孩子的效能感,还会让孩子的效能感降低。

反过来,即使孩子的某次考试成绩不理想,但如果他所习得的舆论氛围是积极而正向的,那么他就会将考试失败的原因归结于自己没有发挥正常水平,而不是否定自己的能力。这样一来,即使孩子某次考试不理想,他的效能感也不会降低,甚至还可能在逆境与困难中实现新的突破。

2.替代性经验或榜样的影响。

人的很大一部分自我效能感都源于观察他人的经验,也就是榜样的作用或同伴的影响。

人与人之间的比较,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自我效能感的互相感染与激发。例如你的朋友完成了一项很困难的任务,那么你就会产生一种自信,他能做到我当然也能做到。这种比较不是出于“我要赢你的”心态,而是比“我也能”,这会大概率激发自我效能感。

将自己与优秀的人比较。通过比较找到自己需要改善的地方,并将其设为自己努力的方向。那么这种比较就会成为一种积极的动力与明确的信息。

我们还可以扩大比较的内涵,不仅可以将自己与别人比,还可以将现在的自己与过去的自己比,来激发孩子不断突破自己的信心,让孩子发现自己其实一直在进步,这种个人的进步也会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我效能感。

3.他人的评价。

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能获得父母、老师、同学等周围人的关心、欣赏和重视,经常听到肯定、赞美、鼓励的言辞,孩子就比较容易获得自我效能感。

4.合适的情绪唤醒。

高水平的情绪唤醒会使孩子的成绩降低,因而也会影响孩子的主观效能感。而当孩子不是特别容易被唤醒状态干扰时,他们的主观效能感会更高一些。

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验,当我们感到紧张,恐惧,焦虑时,就会患得患失,甚至丧失自信;而当我们开心或感觉良好时,就会有更高程度的自信,认为自己可以克服困难达成目标。

5.熟悉的环境条件。

人类渴望从熟悉亲近的环境中寻找安全感。一旦我们进入一个陌生或能引发焦虑、恐惧的环境,我们的效能感水平就会降低。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要多给孩子创造积极正向的氛围,让孩子从小就能觉得“我能行”“我可以做到”,不断强化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三、我的收获。

1.家长要多肯定、赞美、鼓励孩子,帮孩子建立“我能行”“我可以做到”的信心。

从小的简单的事情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让他们感到我能行,我是有能力的。

不论事情是否做成,都要寻找做事过程中孩子努力的部分,给予肯定和称赞。

批评孩子只是针对于孩子的行为而不是孩子的天赋和能力。

2.用好比较,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1)不比较强弱,而是比较“我也能”,激发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2)将自己与优秀人比较,将两者之间的差距作为自己努力内容的参考,作为自己之后的目标。给与自己行动的目标和动力。

3)通过现在自己的与过去的自己比较,发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己的自我效能感。

3.给予孩子安全感,不给孩子制造压力和焦虑情绪。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