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结构的基本要求是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0-19
儿童文学的定义是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

不同年龄阶段的读者对象,儿童文学又分为婴儿文学、幼年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体裁有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儿童曲艺、儿童戏剧、儿童影视和儿童科学文艺等。偏于文学,适合3至17岁阅读,老少均可品味。

儿童文学通常由成人所编著,深层动机可以说是重造童年或教育儿童,许多儿童文学也会改编自成人文学作品作。由儿童自行创作也虽可广泛包含在内,但因儿童创作常流于鸭涂或不合艺术,仍须由成人鉴定是否为具文学价值。

西方在近代有《罗宾汉》、《圆桌武士》等向儿童灌输正确价值观的故事读物,但这两本故事书,都是从成年人的文学作品里面浓缩出来。第一本真正针对儿童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是 1744年,由John Newbery出版的“A Little Pretty Pocket-Book”。

中国古时有为儿童写的童蒙作品,到了民国时期的《稻草人》才出现中国第一本针对儿童编写的儿童文学作品。

拓展资料:

儿童文学始终坚持以儿童为本位的原则,即: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为主体,服务于儿童、陶冶儿童心性;坚持高品位、高格调、高质量的纯文学宗旨;坚持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读者,不断超越自我与时俱进。
第2个回答  2020-10-19
第一节幼儿文学创作的特点

幼儿文学的接受者是幼儿,但其创作者大都是成人。无论是知识经验还是审美意识,幼儿和成人都有着巨大的差别。怎样调适并融合两种审美意识的距离,是幼儿文学创作面临的最大难题。

幼儿文学创作的难度,决定了幼儿文学作家必须具备必要的艺术修养。艺术修养是指创作者从事幼儿文学创作所必须的对幼儿文学创作规律性的知识的掌握和积累,以及艺术传达本领的培养和锻炼。艺术修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审美感受能力。对事物有强烈的兴趣,对生活有敏锐的观察力,对素材有准确的记忆,对作品中的”人物”有形象的概括力;

②情感。儿童文学作家的“基本品格应该首先是热爱儿童”,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幼儿文学作家;

③想象力。要善于创造性想象,善于构思现实生活中根本没有的形象和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④传达技巧。幼儿文学作品的传达技巧,直接显示着作家才能智慧的高低和创造能力的大小,影响着整个作品美的构成;艺术传达的技巧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积累的。

第二节幼儿文学创作的基本要求

(一)题材。幼儿文学的题材,首先要广泛多样,既包括反映幼儿生活的题材(幼儿家庭的、幼儿园的等),又包括反映成人生活的题材(英雄事迹、成人发明创造、科学家的刻苦钻研等),还包括富于幻想色彩的探险、侦破方面的题材等;其次,幼儿文学的题材必须适应幼儿的理解水平。

(二)主题。幼儿文学的主题主要有道德性主题、知识性主题和趣味性主题三种。幼儿文学的主题要力求单纯、浅显、鲜明,但同时又要防止“主题先行”的写作陋习,还应注意表现的角度,努力从幼儿能理解的内容上去表现。

(三)情节。幼儿文学作品的情节要符合幼儿的理解水平;情节要求单纯、生动有趣;情节应是完整的,有头有尾,主要情节可适当重复。

(四)结构。幼儿文学作品结构的基本要求就是条理清楚,应尽量用顺叙的方法,最好一条线索贯穿到底;幼儿文学的结构安排还应注意故事的起伏跌宕,切忌平铺直叙。

(五)形象。塑造鲜明生动、对幼儿有吸引力的形象是幼儿文学创作中的核心问题。

(六)语言。幼儿文学语言的特殊性是由幼儿言语发展特点所决定的,要求有二:其一,可接受性,即作品中的语言要适宜幼儿的理解水平;其二,超前性,即作品中的语言要稍超出幼儿的实际理解能力,以不断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要符合这两个要求,应做到:语言浅显而且丰富,浅显是幼儿文学语言的基本特征;语言有音乐性、节奏感;语言形象,摹状、比喻、拟人、夸张这四种修辞手法,是增强语言形象性的主要方法。
相似回答